干电极制造设备、干电极的制造方法和干电极膜

    公开(公告)号:CN120038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411642765.5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干电极制造设备、干电极的制造方法和干电极膜。根据实施例的干电极制造设备包括:粉末供应部分,供应粉末;第一辊和第二辊,压延从粉末供应部分供应的粉末以形成电极膜;以及第三辊和第四辊,拉伸通过第一辊和第二辊的压延的电极膜。第一辊在第一方向上以第一速度旋转,第二辊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第二速度旋转,第三辊在不同于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以第三速度旋转,第四辊在不同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以第四速度旋转,第二辊在第二方向上的线速度大于第一辊在第一方向上的线速度,第三辊在第三方向上的线速度大于第二辊在第二方向上的线速度,并且第四辊在第四方向上的线速度大于第三辊在第三方向上的线速度。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71138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080030569.6

    申请日:2020-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和包括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以及形成在集流体上并且包括碳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三个层或更多个层的多层结构,并且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一个层是发散度(DD)为19或更大的取向层,DD由下式1定义:[式1]发散度(DD)=(Ia/I总)×100(在式1中,Ia是使用CuKα射线通过XRD测量的非平面角度处的峰强度的总和,I总是使用CuKα射线通过XRD测量的所有角度处的峰强度的总和)。

    电极、包括该电极的锂电池以及制造该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6525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651386.9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极、包括该电极的锂电池以及制造该电极的方法。所述电极包括: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电极活性物质和粘合剂;电极集流体,设置在电极活性物质层的一个表面上或在电极活性物质层的相对的表面之间;以及中间层,设置在电极活性物质层与电极集流体之间,其中,当通过表面和界面切割分析系统(SAICAS)测量电极活性物质层时,相对于电极活性物质层的总厚度,距电极活性物质层的背离电极集流体的表面5%的第一点与距电极集流体的表面5%的第二点之间的竖直相对力(FVR)的变化率为300%或更小。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电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8023064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711054967.8

    申请日:2017-11-0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电极和一种包括该负电极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电极包括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上并包括碳基负极活性物质,其中,由等式1定义的DD(发散度)值大于或等于大约19。[等式1]DD(发散度)=(Ia/Itotal)*100在等式1中,Ia为由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非平面角度处的峰值强度之和,Itotal为由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所有角度处的峰值强度之和。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41655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339767.X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包括集电器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电器上并且包括碳基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其中导电剂包括长度为约1μm至约200μm的纤维状导电剂或尺寸(长径)为约1μm至约20μm的颗粒状导电剂,并且所述负极的由等式1定义的DD(发散度)值大于或等于约24。[等式1]DD(发散度)=(Ia/I总)*100在等式1中,Ia为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非平面角处的峰强度的总和,I总为通过使用CuKα射线的XRD测量的全部角处的峰强度的总和。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74981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447194.4

    申请日:2015-07-27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例如,正极包括集流体和位于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邻近于集流体的第一区域和通过第一区域与集流体分开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每个的厚度等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总厚度的1/2。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平均孔隙尺寸,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平均孔隙尺寸。第二平均孔隙尺寸与第一平均孔隙尺寸的比值为大于大约0.5且小于或等于大约1.0。正极具有大约2.3g/cc至大约4.5g/cc的活性质量密度。

    电极、包括该电极的锂电池及制造该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50921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220653.5

    申请日:2022-03-0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极、包括该电极的锂电池以及电极制造方法,该电极包括: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电极活性物质和粘结剂;电极集流体,在电极活性物质层的一个表面上或者在电极活性物质层的两个表面之间;以及中间层,定位在电极活性物质层与电极集流体之间,其中,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并且接触中间层;以及第二电极活性物质层,布置在第一电极活性物质层上并且包括第二电极活性物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