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友好型城市河道驳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386197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610327519.X

    申请日:2016-05-17

    Inventor: 陈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60 E02B3/066 A01G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友好型城市河道驳坎系统,设置在河道(9)边坡上,包括底层驳坎(1)和上层驳坎(2),所述的底层驳坎(1)设置在常水位(5)以下,上层驳坎(2)设置在底层驳坎(1)的上部,上层驳坎(2)的顶部高于洪水位(6),底层驳坎(1)的坡度大于上层驳坎(2)的坡度,底层驳坎(1)的顶部设有向河道中心上翘的上翘部(3),上翘部(3)与上层驳坎(2)之间形成连接凹槽(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有效增加河道汛期的滞洪水量,并且使河道水上水下生态廊道成网络状联通,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大大丰富了河道的生态功能,有效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效应,丰富了城市河道的多样景观效果。

    一种用于保护树木的种植池盖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1833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218836.4

    申请日:2016-12-26

    Inventor: 顾霞霞 陈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3/0281 A01G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树木的种植池盖板系统,包括埋设在地下树木根部土球周围并呈倒梯形设置的渗灌管道单元、铺设在地面上的种植盖板以及开设在种植盖板上且与渗灌管道单元相连通的灌注口,渗灌管道单元包括紧贴树木根部土球底部敷设的底部渗灌管道、分别与底部渗灌管道两端相连接且紧贴树木根部土球两侧敷设的侧边渗灌管道;底部渗灌管道朝向树木根部土球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渗透孔;侧边渗灌管道的整个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渗透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对树木进行浇水时,水不经过土面,不会导致土壤板结,可以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可有效提高树木存活率,经济实用,适用范围广。

    一种阶梯式水体修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27619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08585.2

    申请日:2015-12-29

    Inventor: 陈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C02F9/00 C02F1/30 C02F1/725 C02F3/32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阶梯式水体修复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斜坡坡度由上而下呈阶梯状分布设置的光催化净化区、组合型生态浮床净化区、水生植物净化区以及将光催化净化区、组合型生态浮床净化区及水生植物净化区依次串联的输水管,所述的光催化净化区、组合型生态浮床净化区及水生植物净化区依景观地地形进行组合,其中,所述的光催化净化区、水生植物净化区分别采用侧面进水方式及侧面排水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耦合光催化、生态浮床、生物接触氧化填料、植物修复四种技术的原位水质改善方案,系统结构设计简单,材料成本低,施工和运行对外界干扰小,无需外部投加化学药剂,安全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

    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636633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20449835.X

    申请日:2016-05-17

    Inventor: 陈旭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包括河道本体,所述河道本体包括多段沿水流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水平式流水段河道,相邻的水平流水段河道之间设置叠水式落水段河道,水平式流水段河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黄粘土防护层、膨润土防水毯、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和片石平铺层,所述叠水式落水段河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黄粘土防护层、膨润土防水毯、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和片石叠放层,所述片石叠放层沿水流方向呈上翘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河道内部的水生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境条件,保证水质的维持和提升。

    一种跌水与静水并存的景观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348864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521116320.X

    申请日:2015-12-29

    Inventor: 陈旭 池勇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跌水与静水并存的景观系统,包括水池(2)和陡坡结构(1),所述的陡坡结构(1)用于将上游水源以跌水形式导流至水池(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池(2)中设有与水池(2)两侧壁面密封连接并与水池(2)底端间隔设置的分隔板(5),通过分隔板(5)将水池(2)分隔为底部连通的动水部(3)和静水部(4)两部分,所述的动水部(3)连接陡坡结构(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同时实现跌水与静水并存,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