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光拾取器装置和记录以及/或者再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392430A

    公开(公告)日:2003-01-22

    申请号:CN02123242.3

    申请日:2002-06-14

    Inventor: 木村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922 G02B27/0037 G11B7/1353 G11B7/1374

    Abstract: 提供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记录再生用、数值孔径大于0.85且像高特性良好的、可以适用于使用短波长光源的高密度光拾取器装置且可以足够地确保作用距离的、重量轻的非球面单片透镜,光拾取器装置以及记录·再生装置。该物镜是至少一个面做成非球面的单片透镜,且满足下面各式(其中:物镜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侧的数值孔径为NA、光轴向的厚度为d(mm)、无限远物体的焦距为f(mm)、光源侧的面的有效口径为Φ1(mm)、垂直于光轴并与光源侧的面的顶点相接的平面和有效直径最外边的光源侧的面的光轴方向的差为X1(mm)、同样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侧的光轴方向的差为X2(mm)、在光源波长处的折射率为n、成像倍率为m)。0.85<NA<0.98,0.80<d/f<3.00,0.5<Φ1<5.8,0.47<(X1-X2)·(n-1)/(NA·f·)<0.75。

    物镜组件、装备该物镜组件的拾光装置、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479117A

    公开(公告)日:2004-03-03

    申请号:CN03133043.6

    申请日:2003-07-23

    Abstract: 一种用于使光束会聚在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拾光装置中的物镜组件,包括:与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对置配置的第一光学元件和配置在上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光源一侧的第二光学元件,所述的第二光学元件与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对置,并包括一个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在至少第二光学元件的一个光学面上形成多个环状区,以使相邻的环状区之间相对入射光产生预定的光程差;上述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分别包括光学功能部和环绕该光学功能部形成的凸缘部;上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凸缘部和第二光学元件的凸缘部以能使所述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可固定在各自预定的相对位置上的方式形成。

    物镜、光拾取器装置和记录以及/或者再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03086C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02123242.3

    申请日:2002-06-14

    Inventor: 木村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922 G02B27/0037 G11B7/1353 G11B7/1374

    Abstract: 提供光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的记录再生用、数值孔径大于0.85且像高特性良好的、可以适用于使用短波长光源的高密度光拾取器装置且可以足够地确保作用距离的、重量轻的非球面单片透镜,光拾取器装置以及记录·再生装置。该物镜是至少一个面做成非球面的单片透镜,且满足下面各式(其中:物镜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侧的数值孔径为NA、光轴向的厚度为d(mm)、无限远物体的焦距为f(mm)、光源侧的面的有效口径为Φ1(mm)、垂直于光轴并与光源侧的面的顶点相接的平面和有效直径最外边的光源侧的面的光轴方向的差为X1(mm)、同样在光信息记录介质侧的光轴方向的差为X2(mm)、在光源波长处的折射率为n、成像倍率为m)。0.85<NA<0.98;0.80<d/f<3.00;0.5<Ф1<5.8;。

    物镜组件、装备该物镜组件的拾光装置、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78141C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03133043.6

    申请日:2003-07-23

    Abstract: 一种用于使光束会聚在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上的拾光装置中的物镜组件,包括:与上述光信息记录媒体对置配置的第一光学元件和配置在上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光源一侧的第二光学元件,所述的第二光学元件与上述第一光学元件对置,并包括一个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在至少第二光学元件的一个光学面上形成多个环带,以使相邻的环带之间相对入射光产生预定的光程差;上述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分别包括光学功能部和环绕该光学功能部形成的凸缘部;上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凸缘部和第二光学元件的凸缘部以能使所述的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可固定在各自预定的相对位置上的方式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