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34979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010502292.0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C01B25/45 , H01M10/058 , H01M4/139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25/37 , H01M4/483 , H01M4/5825 , H01M10/0525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第一本发明提供可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第一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加热磷酸源、钒源以及水而形成含有磷和钒并且比表面积为0.1m2/g以上且不到25m2/g的中间体的工序、加热中间体、水溶性的锂盐以及水的工序。第二本发明提供可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比率特性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第二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对磷酸源、钒源、水溶性的有机化合物以及水进行加热1~12小时而形成中间体的工序、加热中间体、锂盐以及水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3003990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80035019.4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B25/45 , H01M4/0471 , H01M4/58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获得足够放电容量的活性物质、含有该活性物质的电极、具有该电极的锂二次电池、以及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升温工序:将含有锂源、5价钒源、磷酸源、水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内,以升温速度T1由25℃升温至110℃,然后以升温速度T2由110℃升温至200℃以上的规定温度;,其中,T1>T2、T1=0.5~10℃/min、T2=0.1~2.2℃/min。
-
公开(公告)号:CN100410180C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610068265.0
申请日:2006-03-22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C01G23/00 , C04B35/468 , C04B35/626 , H01G4/12 , H01G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4682 , C04B35/47 , C04B35/62821 , C04B35/62886 , C04B38/009 , C04B2111/00405 , C04B2111/00844 , C04B2235/3213 , C04B2235/3215 , C04B2235/3224 , C04B2235/3225 , C04B2235/3232 , C04B2235/3236 , C04B2235/96 , H01G4/1209 , H01G4/1218 , H01G4/30 , Y10T428/2991 , C04B35/468 , C04B41/5041 , C04B35/48 , C04B35/49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能够在低温下进行烧结,并且即使进行烧结壳部分的厚度也均匀的核壳结构的粉末,在烧结粉末之前,预先已形成在粒子内部与表面中的组成不同的核壳结构。此外,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在烧结前具有粒子的内部与表面的组成不同的核壳结构的粉末制造多层陶瓷电容器,提供长寿命的多层陶瓷电容器。本发明的粉末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在包含原料的液体中合成粒子的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作为上述粒子成分掺入的组合物供给到上述液体中,以便在合成过程中连续地或断续地改变上述液体的组成,得到至少粒子的内部和表面的组成不同的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2363523A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110170379.7
申请日:2011-06-20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C01B25/45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4/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6 , B82Y30/00 , C01B25/45 , C04B35/495 , C04B35/6265 , C04B2235/3203 , C04B2235/3239 , C04B2235/447 , C04B2235/5436 , C04B2235/5445 , C04B2235/5454 , C04B2235/766 , H01M4/58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根据第一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能够得到含有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特性的LiVOPO4的活性物质。根据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能够得到可以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的LiVOPO4的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034979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02292.0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C01B25/45 , H01M10/058 , H01M4/139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25/37 , H01M4/483 , H01M4/5825 , H01M10/0525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可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加热磷酸源、钒源以及水而形成含有磷和钒并且比表面积为0.1m2/g以上且不到25m2/g的中间体的工序、加热中间体、水溶性的锂盐以及水的工序。本发明提供可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比率特性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具备对磷酸源、钒源、水溶性的有机化合物以及水进行加热1~12小时而形成中间体的工序、加热中间体、锂盐以及水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837058A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610068265.0
申请日:2006-03-22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C01G23/00 , C04B35/468 , C04B35/626 , H01G4/12 , H01G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4682 , C04B35/47 , C04B35/62821 , C04B35/62886 , C04B38/009 , C04B2111/00405 , C04B2111/00844 , C04B2235/3213 , C04B2235/3215 , C04B2235/3224 , C04B2235/3225 , C04B2235/3232 , C04B2235/3236 , C04B2235/96 , H01G4/1209 , H01G4/1218 , H01G4/30 , Y10T428/2991 , C04B35/468 , C04B41/5041 , C04B35/48 , C04B35/49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能够在低温下进行烧结,并且即使进行烧结壳部分的厚度也均匀的核壳结构的粉末,在烧结粉末之前,预先已形成在粒子内部与表面中的组成不同的核壳结构。此外,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在烧结前具有粒子的内部与表面的组成不同的核壳结构的粉末制造多层陶瓷电容器,提供长寿命的多层陶瓷电容器。本发明的粉末的制造方法是一种在包含原料的液体中合成粒子的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作为上述粒子成分掺入的组合物供给到上述液体中,以便在合成过程中连续地或断续地改变上述液体的组成,得到至少粒子的内部和表面的组成不同的粒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771386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310689040.7
申请日:2011-06-20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C01B25/45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4/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6 , B82Y30/00 , C01B25/45 , C04B35/495 , C04B35/6265 , C04B2235/3203 , C04B2235/3239 , C04B2235/447 , C04B2235/5436 , C04B2235/5445 , C04B2235/5454 , C04B2235/766 , H01M4/58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根据第一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能够得到含有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特性的LiVOPO4的活性物质。根据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能够得到可以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的LiVOPO4的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771386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10689040.7
申请日:2011-06-20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C01B25/45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10/0525 , H01M4/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6 , B82Y30/00 , C01B25/45 , C04B35/495 , C04B35/6265 , C04B2235/3203 , C04B2235/3239 , C04B2235/447 , C04B2235/5436 , C04B2235/5445 , C04B2235/5454 , C04B2235/766 , H01M4/58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根据第一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能够得到含有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特性的LiVOPO4的活性物质。根据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能够得到可以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的LiVOPO4的活性物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