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5048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5314.0
申请日:2016-08-04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分光器具备:支撑体,具有设置有包含凹曲面状的内面的凹部的底壁部、相对于底壁部被配置于凹部开口的一侧的侧壁部;光检测元件,以与凹部相对的状态被支撑于侧壁部;树脂层,至少被配置于凹部的内面上;分光部,在凹部的内面上被设置于树脂层。树脂层与侧壁部的内侧表面相接触。关于凹部和光检测元件互相相对的第1方向上的树脂层的厚度,与侧壁部的内侧表面相接触的部分大于被配置于凹部的内面上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5960579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580007240.7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021 , G01J3/0256 , G01J3/0262 , G01J3/0264 , G01J3/0286 , G01J3/0291 , G01J3/04 , G01J3/18
Abstract: 分光器(1A)具备:光检测元件(20),其设置有光通过部(21)及光检测部(22);支撑体(30),其以在与光通过部(21)及光检测部(22)之间形成空间(S)的方式固定于光检测元件(20);第1反射部(11),其设置于支撑体(30),且在空间(S)中,将通过光通过部(21)的光(L1)反射;第2反射部(12),其设置于光检测元件(20),且在空间(S)中,将由第1反射部(11)反射的光(L1)反射;以及分光部(40),其设置于支撑体(30),且在空间(S)中,将由第2反射部(12)反射的光(L1)相对于光检测部(22)进行分光并反射。
-
公开(公告)号:CN10719245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565864.1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IPC: G01J3/28 , G01J3/18 , G01J3/02 , G01N21/3586 , G01N2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2823 , G01J3/02 , G01J3/0208 , G01J3/18 , G01J2003/1842 , G01N21/01 , G01N21/3586 , G01N2021/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立体相位光栅和孔径分割技术的THz光谱成像仪,所述THz光谱成像仪由前置镜、前置视场光阑、前置准直镜、立体相位光栅、后置会聚镜、后置视场光阑、后置准直镜、子孔径成像镜、探测器、探测器控制处理系统和控制采集处理计算机组成。所述探测器以孔径分割方式同时获取目标场景被立体相位光栅N个元胞所衍射的N个零级衍射光的光强信息,依据立体相位光栅的N个元胞所对应的N个光程差,获得N组光程差与光强的对应关系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实时获取目标的THz谱和像,适用于THz光谱检测、分析等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940291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192470.6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谱测量仪器领域,为提出结构简单、体积小,又满足高分辨率要求的单色仪或光谱仪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分辨率的双光栅单色仪光路装置,结构是由光环形器,光纤信号输入端口,入射光纤端口,准直与聚焦镜,光栅1,光栅2,光栅旋转机构和出射光纤端口组成;光纤信号输入端口连接光环行器的第一端口,光信号经过光环行器的第二端口从入射光纤端口进入自由空间,经过双胶合透镜准直以后照射到光栅1上发生第一次衍射,光栅1将光信号衍射到光栅2上进行第二次衍射,紧接着光栅2又将光信号按原路衍射回光栅1进行第三次衍射,第三次衍射光按第一次衍射的入射角返回双胶合透镜。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光谱测量仪器设计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3454706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310307159.3
申请日:2013-07-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在软X射线波段的并联平场光栅及其设计方法,将两种不同的平场光栅G1和G2做在同一基底上,形成一个整体的并联平场光栅。该光栅工作在掠入射条件下,适用于软X射线波段。根据凹面光栅的像差理论,优化G1和G2的工作参数(入射距离、入射角度、成像位置),使其完全相同,因此二者可以同时工作。并联平场光栅的工作波段是二者之和,可以有效的扩展光栅的工作波段。并联平场光栅解决了平场光栅工作波段较窄的问题,为同时测量软X射线较宽光谱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4267505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410539173.0
申请日:2014-10-13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楔延迟消偏振的光栅转动分光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出射光及入射光、光楔延迟板、抛物面反射镜、转动衍射光栅、反射和聚焦系统、数据探测系统;所述光楔延迟板,用于消除偏振敏感度;所述抛物面反射镜,用于对光线准直和聚焦;所述转动衍射光栅,用于对入射光色散分光。采用工作于准Littrow条件下的光栅转动双通分光技术和光楔延迟偏振抑制技术,能够在损失较少光通量的前提下消除偏振敏感度,有效的改善电平灵敏度,而且能够极大简化分光系统和后端数据探测系统,减小光谱仪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482832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521841.1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台湾超微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绕射光栅,其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绕射结构。这些绕射结构彼此相连,并形成在基板上,各个绕射结构的形状为柱状,这些绕射结构沿着一内凹柱面排列,其中这些绕射结构的轴线沿着内凹柱面的母线延伸,其中沿着垂直于各条轴线的方向对这些绕射结构剖面而得到一剖面轮廓。剖面轮廓中所示的各个相连的绕射结构的一顶点的联机为一参考曲线,其具有多个第一反曲点。这些绕射结构用以将一光学讯号分离为多个光谱分量,其中绕射光栅聚焦这些光谱分量于一聚焦面。
-
公开(公告)号:CN10644157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68115.X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16 , G01J3/18 , G01J3/2823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宽带光源、沿宽带光源出射照明光束的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准直镜、色散单元及数字微镜阵列;宽带光源出射的照明光束进入准直镜,并经准直镜准直为不同波长的平行光束,不同波长的平行光束经色散单元的分光后,不同波长的平行光进入数字微镜阵列的不同位置,通过控制数字微镜阵列的偏转角度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平行光进行选择性通断,并将选择的特定波长的平行光束反射出去。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线扫描多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数字微镜阵列选择成像使用的波长,滤除大部分的杂散光,从而大大提高了成像速度;且所述线扫描多光谱成像系统的组成简单,且在光路组成中一一对应使得控制使用更加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601767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08908.8
申请日:2016-05-1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1804 , G01J3/1838 , G02B26/08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谱测量仪器领域,为提供一种基于MEMS扫描微镜的双通过光栅单色仪光路结构。本发明‑基于MEMS扫描微镜的双通过光栅单色仪光路结构,由光环形器,光纤信号输入端口,入射光纤端口,准直与聚焦镜,MEMES微镜,光栅,平面反射镜和出射光纤端口组成;光纤信号输入端口连接光环行器的第一端口,光信号经过光环行器的第二端口从入射光纤端口进去自由空间,经过双胶合透镜准直以后照射到MEMS微镜上,MEMS微镜将光信号反射到光栅上进行第一次衍射分光,紧接着平面反射镜将光信号按原路反射回光栅进行第二次衍射,最后进入入射光纤端口。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光谱测量仪器设计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598082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580007241.1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0256 , G01J3/021 , G01J3/0286 , G01J3/0289 , G01J3/0291 , G01J3/04 , G01J3/18 , G01J3/36
Abstract: 分光器(1A)包括:光检测元件(20),其设置有光通过部(21)、第1光检测部(22)及第2光检测部(26);支撑体(30),其以形成空间(S)的方式固定于光检测元件(20);第1反射部(11),其设置于支撑体(30),且在空间(S)内将通过光通过部(21)的光(L1)反射;第2反射部(12A),其设置于光检测元件(20),且在空间(S)内将由第1反射部(11)反射的光(L1)反射;及分光部(40A),其设置于支撑体(30),且在空间(S)内将由第2反射部(12A)反射的光(L1)相对于第1光检测部(22)分光并且反射。第2光检测部(26)在包围第2反射部(12A)的区域配置有多个。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