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城市积水速降分解的含食品级海绵的空心桩

    公开(公告)号:CN10706003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24148.4

    申请日:2017-05-10

    Inventor: 吕锦康 吕海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城市积水速降分解的含食品级海绵的空心桩,其特征在于桩体A为漏斗形状,桩体B为圆柱体,桩体A和桩体B共同组成分散桩的桩体,桩体B的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分解孔,桩体B内腔中设置有圆柱体形状的食品级海绵内芯,食品级海绵内芯的四周设置有分散孔,桩体A的顶部通过内三角螺丝安装有上盖,上盖上均匀设置有漏水孔,桩体B和食品级海绵内芯的轴心相同,食品级海绵内芯的底部与桩体B的底部齐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食品级海绵内芯的快速吸收和分解孔的分解,达到双吸收双分散的效果,使积水向地里深处分散,达到分解积水的目的,大大减少了积水甚至洪涝现象的发生。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5998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85921.6

    申请日:2017-02-17

    Abstract: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其结构组成包括雨水储存箱体、清淤口、放水嘴、溢流进水管、溢流出水口、排水管、溢流收集水嘴、建筑物落水管、滤网和污染性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屋面初期雨水从建筑顶面由建筑物落水管流下,并全部通过污染性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流下,随着雨水增大,雨水只能有一部分通过污染性初期雨水自动控制漏斗流下,液面不断升高直至溢流收集水嘴,并通过溢流进水管进入雨水储存箱体,雨水储存箱体内液面不断上升升至溢流出水口后,从溢流出水口溢流而出,并流经溢流出水口、排水管进入建筑物落水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造及其简单、加工十分简便,体积小,造价低,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改善雨水质量。

    雨水过滤管道
    10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5099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71856.3

    申请日:2017-05-24

    Inventor: 杨卓舒 原玉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36/02 E03F5/14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过滤管道,由输水管、金属过滤网、多个过滤网、过滤网轴心、多个透水板组成,其中,在所述金属过滤网、所述多个过滤网、所述多个透水板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通过将所述过滤网轴心插入所述通孔,将所述金属过滤网、所述多个过滤网、所述多个透水板串接起来。

    一种用于分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88401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325067.6

    申请日:2017-05-10

    Inventor: 李习洪 周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6 E03F1/00 E03F3/02 E03F5/10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流制排水管网系统的面污染控制方法,其在城市区域内,通过功能用途属性划分多个包括构筑物的土地区域,每个土地区域定义为一个包括污水干管和雨水干管的单元区域;每个单元区域内的污水干管与污水管道连通,每个单元区域内的雨水干管与雨水管道连通;通过在每个单元区域内雨水干管以及雨水管道上设置雨水处理系统将雨水干管和雨水管道内的污水直接导入污水干管或者经雨水处理系统净化后排放自然水体。本发明结构简单、建造方便,只需在市政道路有限的区域内建造初雨调蓄池即可实现对城市内以行政功能划分的各个区域内的污水和初期雨水的高效处理。

    一种建筑小区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30387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071394.3

    申请日:2017-02-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 E03B7/074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小区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包括源头处理系统、过程传输系统和末端收集回用系统,源头处理系统用于收集在设计降雨量以内的部分雨水,并截留小区内的绿地、屋面及道路上的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同时削减径流总量,补充地下水;过程传输系统将设计降雨量以内的另一部分雨水通过生态设施和路面的溢流口、溢流管进入小区管网,并进入末端收集回用系统;末端收集回用系统用于使雨水被处理后提升进而回用,超出设计降雨量的雨水通过分流系统溢流至下游市政管网。该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成本低,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从源头控制到过程优化,再到收集回用的一系列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系统工艺,从而实现防涝、去污和雨水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

    蜂窝井组
    10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30356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1026659.5

    申请日:2015-12-31

    Inventor: 秦升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E03B3/02 E03F5/10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井组。本发明提供的蜂窝井组,包括多组井体,每组所述井体由多层井砖堆砌构成,相邻两层井砖之间相卡接;与传统的砖砌井相比,不需要用到混凝土等工程粘结材料来进行粘结固定,只需要按照砖砌井的形状依次摆放第一砖体就能够搭接形成所述井体,简化了施工工序,施工更加方便,进而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并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装配过程中不需要用到混凝土,因此不受气候、季节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

    一种高效浮动式雨水口取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9449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213214.0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浮动式雨水口取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浮动部分,每个所述浮动部分包括浮体、直管和软管,所述浮体的下端连接所述直管,所述直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入水口,所述直管下端连接所述软管,所述软管连接至雨水口。本发明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维护和管理;能够实现定点取水,分层取水和控制流量;特别的,对于在生物滞留池的雨水口,还可以达到延时取水,增加雨水径流在生物滞留池物理沉降和净化的时间,充分发挥生态滞留池生态功能的功效。

    道路径流弃流系统及道路径流渗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36442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04583.3

    申请日:2017-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2 E03F5/10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径流弃流系统及道路径流渗滤系统,道路径流弃流系统包括沉淀池以及渗排渠;沉淀池设置在行车道的一侧;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渗滤结构,沉淀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渗排渠连通的溢流口,溢流口至沉淀池的池底具有设定距离;渗排渠远离沉淀池的一端连通有溢流井。本发明提供的道路径流弃流系统避免了融化雪水直接流入土壤或者直接渗入地下,从而防止夹杂在雪水中的融雪剂对土壤、植物以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雨水自动分流弃流装置及雨水自动分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977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49148.8

    申请日:2017-01-23

    Inventor: 陈振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 E03F3/02 E03F5/14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自动分流弃流装置及雨水自动分流方法,分流弃流装置包括设备腔体、进水口、提篮过滤区、收集电动阀、弃流泵组、水质仪、雨量传感器、雨频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水质仪、雨量传感器、雨频传感器、收集电动阀和弃流泵组分别通过电缆线与控制系统连接,设备腔体分为过滤收集腔和应急弃流腔,过滤收集腔和应急弃流腔相互连通。本发明中的雨水自动分流弃流装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传统雨水弃流处理系统的格栅、截流井、安全井、弃流装置、初期过滤装置和沉砂池等多井多点式处理,使得雨水的收集更加合理,而且还同时解决了弃流排水的问题。本发明中的弃流排水是有压排水,还设置有应急措施,更加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应用于综合管廊雨水分质调蓄装置及其分质调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75977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37682.3

    申请日:2016-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综合管廊雨水收集调蓄工艺,进入高位雨水管的雨水,首先经过初期雨水收集渠道进水孔进入初期雨水收集渠道,并由初期雨水收集渠道收集后通过提升排出系统排至市政污水系统或排至外部的初期雨水净化系统;待初期雨水收集渠道收集完成后,高位雨水管的雨水则经后期雨水调蓄渠道进水孔进入后期雨水调蓄渠道,由后期雨水调蓄渠道收集后通过提升排出系统排出到上层高位雨水管实现雨水的错峰,或排至外部雨水回用设施进行雨水综合利用。本发明可收集初期雨水,通过提升排出系统排至市政污水厂或生态净化湿地等后续处理后再排放至水体,避免其污染水体、控制面源污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