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电容器及其安装构造
    1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34621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86015.4

    申请日:2007-03-07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012 H01G4/232 H01G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层叠电容器,其具备:电介体层与内部电极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和分别在该层叠体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形成的端子电极。各内部电极层含有,以与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垂直且与侧面平行的方向为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内部电极。在同一个内部电极层中所含有的多个内部电极,以分别电连接于在同一个侧面上形成的互不相同的端子电极的方式,或者,以在排列方向上相邻的内部电极电连接于互不相同的端子电极的方式,连接于端子电极。另外,在同一个内部电极层中所含有的多个内部电极层的间隔是20μm以上200μm以下。

    层叠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1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30479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710086112.3

    申请日:2007-03-01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2325 H01G4/30 Y10T29/435

    Abstract: 一种层叠电容器,包括交替层叠有多个电介质层与多个第1和第2内部电极的层叠体、以及配置在该层叠体上的第1和第2端子电极。第1端子电极和第1内部电极电连接。第1端子电极含有1个或多个电阻率比第1内部电极大的电阻层。该1个或多个电阻层覆盖从侧面露出的第1内部电极的引出部的端部。各电阻层的宽度,比第1内部电极的引出部更大并且比形成第1端子电极的侧面的宽度更小。

    噪声滤波器和噪声滤波器的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026037A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710078825.5

    申请日:2007-02-15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5 H01G4/232 H01G4/30 Y10T29/435 Y10T29/49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噪声滤波器,其具备素体、第1~第4端子电极和连接导体。第1~第4端子电极配置在素体的外表面上。连接导体也配置在素体的外表面上。在素体内形成有,电连接于第1及第2端子电极和第3及第4端子电极之间的电容器。第1及第2端子电极通过连接导体电连接。连接导体被含有铁氧体的树脂所覆盖。由于连接导体被含有铁氧体的树脂所覆盖,连接导体和含有铁氧体的树脂起到了铁氧体磁珠电感器的功能。

    叠层型穿心电容器阵列
    1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04972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710001944.0

    申请日:2007-01-17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232 H01G4/012 H01G4/35

    Abstract: 叠层型穿心电容器阵列具备电容器元件和第1~第6端子电极。电容器元件具有层叠的多个绝缘体层、夹着绝缘体层且相对地配置的第1信号侧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侧内部电极及夹着绝缘体层且相对地配置的第2信号侧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侧内部电极。第1信号侧内部电极包含与第1端子电极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第1信号侧引出部和与第2端子电极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第2信号侧引出部。第1接地侧内部电极包含与第5端子电极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第1接地侧引出部和与第6端子电极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第2接地侧引出部。第2信号侧内部电极包含与第3端子电极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第3信号侧引出部和与第4端子电极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第4信号侧引出部。第2接地侧内部电极包含与第5端子电极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第3接地侧引出部和与第6端子电极电连接且物理连接的第4接地侧引出部。第1信号侧内部电极和第2接地侧内部电极夹着绝缘体层且不相对地配置,且第2信号侧内部电极和第1接地侧内部电极夹着绝缘体层且不相对地配置。

    叠层电容器
    1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1592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66493.4

    申请日:2006-03-31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232 H01G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层电容器,包括交替层叠了多个电介体层和多个第1以及第2内部电极的积层体,和在积层体上形成的第1以及第2端电极。多个第1以及第2内部电极分别经连接导体互相电连接。多个第1内部电极中的一部分经引出导体电连接于第1端电极;多个第2内部电极中的一部分经引出导体电连接于第2端电极。经引出导体连接于第1端电极的各第1内部电极,和经引出导体连接于第2端电极的第2内部电极,相对于积层体的层叠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分别存在于互相对称的位置上。或者,经引出导体连接于第1端电极的1个或多个第1内部电极,和经引出导体连接于第2端电极的1个或多个第2内部电极,相对于积层体的层叠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存在于互相对称的位置上。

    叠层电容器和叠层电容器的等价串联电阻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32072A

    公开(公告)日:2006-09-13

    申请号:CN200610058182.3

    申请日:2006-03-10

    Inventor: 富樫正明

    Abstract: 本发明的叠层电容器具有交互叠层多层介电体层与多个内部电极的叠层体、在该叠层体上形成的第一端子导体和第二端子导体并列的多个端子导体。多个第一内部电极隔着连接导体电连接。多个第一内部电极中多于等于一个且少于等于比所述第一内部电极总数少一个的第一内部电极隔着引出导体与第一端子导体电连接。多个第二内部电极隔着连接导体相互电连接。多个第二内部电极中多于等于一个且少于等于比所述第二内部电极总数少一个的第二内部电极隔着引出导体与第二端子导体电连接。通过调整隔着引出导体电连接于第一端子导体的第一内部电极和隔着引出导体电连接于第二端子导体的第二内部电极的至少一方的个数或位置,将叠层电容器的等价串联电阻设定为期望值。

    层叠电容和层叠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12025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610001792.X

    申请日:2006-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0 H01G4/232

    Abstract: 一种层叠电容,具备交互层叠多层电介质层与多个内部电极的层叠体、形成于层叠体的多个端子电极。多个内部电极包含交互配置的多个第一、第二内部电极。多个端子电极至少包含3个端子电极。经通孔导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内部电极中的至少2个第一内部电极经引出导体,电连接于至少3个端子电极中2个以上、比该端子电极总数至少少1个的数量以下的互不相同的端子电极。经通孔导体彼此电连接的多个第二内部电极中的至少1个第二内部电极经引出导体,电连接于经引出导体电连接于第一内部电极的端子电极以外的剩余端子电极。通过调整经引出导体连接于端子电极的第一内部电极和第二内部电极的至少一方内部电极的数量,将等效串联电阻设定成期望值。

    固体电解电容器
    1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54236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480005322.X

    申请日:2004-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12 H01G2/06 H01G9/04 H01G9/042

    Abstract: 本发明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包括:电容器元件;和,搭载电容器元件的基板。电容器元件具有由阀金属构成的基体及设置于该基体的阳极及阴极。在基体的第1主面上,形成与阳极及阴极分别连接的阳极引线及阴极引线,在第2主面上,形成阳极接盘及阴极接盘。贯通基板的导电部使阳极引线与阳极接盘电连接、或使阴极引线与阴极接盘电连接。

    叠片陶瓷电容器
    1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67766A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200510054353.0

    申请日:2005-0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005

    Abstract: 提供一种叠片陶瓷电容器,内部电极(A1~D1、A2~D2)在陶瓷本体(1)的厚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被埋设成层状。引出电极(a1~d1、a2~d2)向陶瓷本体(1)的侧面导出,构成了导出部。假电极(51~58)在设有内部电极(A1~D1、A2~D2)的层中,其一个端部向侧面导出,构成了导出部。各层的引出电极(a1~d1、a2~d2)的导出部在厚度方向与属于其他层的假电极(51~58)的导出部重叠。

    叠层电容器
    1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91719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200410074862.5

    申请日:2004-08-30

    Inventor: 富樫正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232 H01G4/30

    Abstract: 一种叠层电容器,具有电介体坯料,配置在电介体坯料内的两种端子用内部导体及两种连接用内部导体,两种端子电极,两种外部电极,一种的端子用内部导体具有第1端子一侧引出部和第1外部一侧引出部,另一种的端子用内部导体具有第2端子一侧引出部和第2外部一侧引出部,一种的连接用内部导体具有第3外部一侧引出部,另一种的连接用内部导体具有第4外部一侧引出部,一种的端子电极与第1端子一侧引出部连接,另一种的端子电极与第2端子一侧引出部连接,一种的外部电极与第1外部一侧引出部及第3外部一侧引出部连接,另一种的外部电极与第2外部一侧引出部及第4外部一侧引出部连接。因此,能够得到降低ESL且容易实现高电容化的叠层电容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