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3488C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02130307.X
申请日:2002-08-12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三菱原子燃料株式会社
IPC: G21C3/30 , G21C19/307 , G21C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3/3206 , G21Y2002/201 , G21Y2002/304 , G21Y2004/30 , Y02E30/40
Abstract: 一种在核反应器的DFBN和下部栅格之间提供的异物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两个邻近的薄条带组装成了网格形式,能够在燃料装置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都能获得期望的异物捕捉效果,即使在燃料棒下端的塞子较短的设计情况下也如此。
-
公开(公告)号:CN1173368C
公开(公告)日:2004-10-27
申请号:CN98800953.6
申请日:1998-07-09
Applicant: 弗拉马托梅先进核动力公司
IPC: G21C3/3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3/3563 , G21Y2002/104 , G21Y2002/201 , G21Y2004/301 , G21Y2004/302 ,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燃料装置用的格栅和这种格栅用的板条。在这种格栅的板条上面以有规律的间隔形成了切口,以便与横向的板条装配,并且,在至少有一些成对的切口之间有夹持燃料棒的弹簧(22、30),该弹簧由两条从上述板条的壁面上切出来的,然而仍与板条成为一个整体的带板(24)所组成。各带板沿着垂直于其板条的方向延伸,并通过它的两个端部与板条上的共同部分连接。在自由状态下,上述带板向有关方格的内部凸出,并且用凸出于这两条带板的横向过桥(26)在中部连接起来。
-
公开(公告)号:CN1147867C
公开(公告)日:2004-04-28
申请号:CN99101799.4
申请日:1999-02-10
IPC: G21C3/3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3/344 , G21C3/326 , G21C3/328 , G21C3/356 , G21Y2002/201 , G21Y2002/304 , G21Y2004/30 , Y02E30/31 ,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沸水反应堆的包括短长度燃料棒的燃料组件,短长度燃料棒包括布置在方形点阵列最外周区域中的四根第一短长度燃料棒。一个位于短长度燃料棒上端以上的燃料定位件的结构使得设置在与第一短长度燃料棒有关的点阵位置上的栅元被除去,在上述点阵位置上代之以支承件,每个支承件用于将相邻地设置在最外周区域中每一个上述点阵位置两侧的两个栅元连接于带件。
-
公开(公告)号:CN1402874A
公开(公告)日:2003-03-12
申请号:CN00816336.7
申请日:2000-09-20
Applicant: 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
Inventor: D·C·格勒内维尔德 , J·R·申克 , R·索林钦
IPC: G21C3/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3/14 , G21Y2002/201 , G21Y2004/301 , G21Y2004/302 , G21Y2004/305 , Y02E30/40
Abstract: 一种临界通道功率(CCP)增强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可以通过将燃料束插入多个燃料通道组件及从多个燃料通道组件中取出燃料束以在线地置换燃料的加压燃料通道型水冷核反应堆。每一燃料通道组件包括置于压力管内的多对燃料束,每一燃料束包括多个燃料元件。系统中具有一种将燃料束互锁成对的装置使燃料元件对齐,从而降低燃料通道中液体的流动阻力而提高CCP。该互锁装置可以在成对的燃料束停留在反应堆期间防止由于燃料束暴露在极高的冷却液流速所产生的连续的摇摆和震动之下而发生不对齐情况以及防止在加燃料操作期间由于彼此互相碰撞产生轴向分离而发生的不对齐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343361A
公开(公告)日:2002-04-03
申请号:CN00805067.8
申请日:2000-02-25
Applicant: 热蒙特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多米尼克·吉尔
IPC: G21C13/036 , G21C13/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3/028 , G21C13/036 , G21Y2002/201 , G21Y2002/207 , G21Y2002/40 , G21Y2004/30 , G21Y2004/504 ,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一个穿过罩(1)的柱形体(3a)和一个带有外螺纹(3c)的头部(3b)的导管(3)。该装置包括一个可以配在导管(3)头部(3b)并带有与头部(3b)密封的装置(24;55)的外壳(20),和一个独立于外壳(20)之外的锁紧装置(40),该锁紧装置给外壳施加一个贴靠在导管(3)的头部(3b)的力。
-
公开(公告)号:CN1311510A
公开(公告)日:2001-09-05
申请号:CN00118655.8
申请日:2000-06-19
Applicant: GNB核能容器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F5/10 , G21Y2002/201 , G21Y2002/302 , G21Y2002/60 , G21Y2004/30
Abstract: 用于放射性放热元件的运输容器和/或储存容器,它具有至少一个容器盖、一容器底、一容器壳和一容器内部空间。容器壳由一界限容器内部空间的内壳和一与内壳隔开一段距离布置的外壳组成。在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的中间空间中充填填料。内壳与外壳用导热的金属元件连接。金属元件各自以其一端与内壳或外壳固定地连接,而其另一端则在预应力的情况下,从而在形成导热的接触的情况下靠在各自的相对的内壳或外壳上。
-
公开(公告)号:CN1300080A
公开(公告)日:2001-06-20
申请号:CN00135692.5
申请日:2000-12-15
Applicant: GNB核能容器有限公司
IPC: G21F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F5/10 , G21Y2002/201 , G21Y2002/302 , G21Y2002/60 , G21Y2004/30
Abstract: 用于放射性散热元件的运输和/或储存容器,包括:限定了容器内部的容器壳体、容器底部和至少一个容器盖,容器壳体具有一金属内壳和一与内壳相隔一定距离地设置的金属外壳,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形成的中间空间填充填料,内壳和外壳利用基本上沿径向布置的散热金属元件互相连接。金属元件由至少一个开环的曲折环的腹板构成,曲折环的连接肩承受预应力,交替地压靠在内、外壳上。为了制造这种容器,将曲折环利用外夹紧环夹紧在内壳上,在安装外壳期间将夹紧环相继卸下。
-
公开(公告)号:CN1256498A
公开(公告)日:2000-06-14
申请号:CN99122814.6
申请日:1999-11-30
Applicant: 法玛通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3/02 , G21Y2002/201 , G21Y2002/402 , G21Y2004/302 , Y02E30/40
Abstract: 核反应器罐(1)包括一圆拱形底(1b),在圆拱形底(1b)的上方有一块支撑反应器芯水平放置的板(5),该板与拱形底(1b)一起限定一罐底空间(10),在罐底空间(10)内,一个装置(12)用于稳定冷却芯(8)的水流。稳定装置(12)包括至少一个圆柱形壁(14),它悬挂在芯支撑板(5)的下方,与罐的轴(4)同轴,其高度为罐底空间(10)的轴向最大高度的15~40%。
-
公开(公告)号:CN1142279A
公开(公告)日:1997-02-05
申请号:CN95191896.6
申请日:1995-03-01
Applicant: 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
Inventor: 雷曼·索莱琴 , 狄奥尼修斯·C·格罗尼维尔德 , 阿兰·D·莱恩 , 伊恩·E·奥尔达克
IPC: G21C3/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3/322 , G21Y2002/201 , G21Y2002/302 , G21Y2002/304 , G21Y2004/30 , G21Y2004/302 ,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燃料管道型核反应堆临界功率增强系统,该核反应堆包括多个设在燃料管道内的燃料棒束(20),所述棒束包括多个在燃料管道内水平取向的燃料元件(22),该系统包括位于某些燃料元件中每一个的长度上关键位置处至少一个附件(30),所述附件从燃料元件表面向外突出,在沿燃料棒束长度的位置上在流动的冷却剂中产生紊流,该位置最易产生临界热流。附件抑制了临界热流在燃料棒束中出现,增加了反应堆产生最大功率的安全极限。
-
公开(公告)号:CN1117646A
公开(公告)日:1996-02-28
申请号:CN95107017.7
申请日:1995-06-16
Applicant: 通用电气公司
Inventor: A·亨斯贝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5/18 , G21Y2002/201 , G21Y2004/302 , Y02E30/35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衰变热排放系统,其用于从反应堆容器和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的安全外壳之间的充满惰性气体的间隔空间中排放热量。采用了多条冷却管道与充有惰性气体的间隔空间相连通,从而给惰性气体提供了多条循环到热交换器的流径,而热交换器将惰性气体中的热量排放掉,于是导致了惰性气体的自然对流。惰性气体则直接从反应堆容器上通过自然对流热传送吸收热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