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9853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280004964.2
申请日:2012-05-23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PC: B01D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11/04 , B01D11/0461 , B01D11/0465 , B01D11/0476 , B01D11/048 , B01F7/00758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B01F15/0243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提供能够高效连续地萃取被萃取物的、包括萃取的流体处理方法。在可接近·分离地相互对向配设、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至少2个处理用面1、2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进行使至少1种被萃取物向能够萃取上述被萃取物的至少1种萃取溶剂中萃取的流体处理。另外,进行以下的流体处理:将含有上述至少1种被萃取物的流体和含有上述至少1种萃取溶剂的萃取用流体在可接近·分离地相互对向配设、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至少2个处理用面1、2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混合,使上述至少1种被萃取物向上述至少1种萃取溶剂中萃取。
-
公开(公告)号:CN101784484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0880104185.3
申请日:2008-07-04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7/0075 , B01F7/00791 , B01J19/1887 , B01J2219/00094 , B01J2219/00135 , B01J2219/00137 , B82Y30/00 , C01B13/32 , C01B13/36 , C01F7/34 , C01F7/36 , C01G9/02 , C01G23/006 , C01G23/047 , C01G23/053 , C01G25/02 , C01P2004/04 , C01P2004/52 , C01P2004/64 , Y10S977/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接近和分离的对向配置且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旋转的处理用面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加水分解陶瓷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784346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0880104248.5
申请日:2008-07-04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IPC: B02C7/14 , B01F7/26 , B01J19/00 , B41J2/01 , B41M5/00 , C09B67/02 , C09B67/10 , C09B67/20 , C09D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093 , B01F7/00758 , B01F7/00791 , B01J19/10 , B01J19/123 , B01J19/1887 , B01J2219/00094 , B01J2219/00137 , C09B67/0022 , C09B67/0091 , Y10T137/0396 , Y10T137/6416 , Y10T137/8593 , Y10T137/85978
Abstract: 在可接近和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旋转的处理用面间进行流体的处理。使用旋转处理用面的中央部的处理用面上所实施的凹槽部(13)所发生的微泵效果,将含有被处理物的第1流体导入处理用面(1、2)之间。从与该被导入了的流体的流路独立的、具有通向处理方面间的开口部(d20)的另外的流路(d2),导入含有被处理物的第2流体,在处理用面(1、2)间混合·搅拌,并进行处理。第2流体从朝向处理用面的上述开口部(d20)的导入方向,在沿着上述处理用面的平面中具有方向性。该第2流体的导入方向,相对于处理用面的半径方向的成分为从中心远离的外方向,而且,对于旋转的处理用面间的流体的旋转方向的成分为顺时针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1896164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880113038.2
申请日:2008-09-10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IPC: A61K9/127 , A61K9/107 , A61K9/50 , A61K47/08 , A61K47/10 , A61K47/12 , A61K47/20 , A61K47/24 , A61K47/26 , A61K47/28 , A61K47/42 , B01F3/08 , B01J13/00 , B01J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3/0807 , A61K9/107 , A61K9/127 , A61K9/50 , A61K47/08 , A61K47/28 , A61K47/42 , B01F5/221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B01J13/02
Abstract: 课题为提供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可低能量地获得作为目的的粒径的生物摄取物的制造方法,通过如下形成在分散相的被处理流体中所含有的成分具有所希望的粒径的微小粒子:将含有药理活性物质的分散相的被处理流体和至少包含分散溶媒的连续相的被处理流体保持为各自独立的状态、直接通过对应于各自的相的独立的路径,具有对向配设的可接近·分离的处理用面、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之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进行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007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880115209.5
申请日:2008-09-11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7/00758 , B01F3/0807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Y10S516/924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是提供一种乳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以低能量制造、不需要分级作业的均匀的乳液为课题,通过在可接近·分离的相互对向配设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至少将形成连续相的被处理流体和形成分散相的被处理流体进行混合,得到粒径分布中的变异系数为0.3~30%的乳液。
-
公开(公告)号:CN101827881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880112149.1
申请日:2008-09-11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3/0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可制造单分散的树脂微粒、没有产物的堵塞、不需要很大压力、生产率高的、树脂微粒水分散体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种树脂微粒水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对树脂为溶解性及相容性的溶媒中溶解了至少1种树脂的流体,和作为水性溶媒的流体,在可接近·分离的相互对向配设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之间形成薄膜流体;在上述薄膜流体中,使上述各流体合流,通过在该薄膜流体中进行析出·乳化而得到树脂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1796143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0880104198.0
申请日:2008-07-04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B67/0017 , B01F7/00758 , B01F7/00791 , B01J19/10 , B01J19/123 , B01J19/1887 , B01J2219/00094 , B01J2219/00137 , B01J2219/00141 , B82Y30/00 , C09B67/0005 , C09B67/0022 , C09B67/0091 , C09D11/322
Abstract: 使用强制超薄膜旋转式反应法,通过在可接近和分离的相对地旋转的2个处理用面间维持1mm以下的微小间隔,将维持为该微小间隔的2个处理用面间作为被处理流体的流路,形成被处理流体的强制薄膜,在该强制薄膜中进行颜料物质的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483515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03178418.6
申请日:2003-07-16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眞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7/00758 , B01F7/00791 , B01F7/1625 , B01F2215/0409 , B01F2215/04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进行高精度的分散、乳化、破碎、生产率高、构造简单的流动体的处理装置。本申请发明的装置、在密封流体通路中配置有相互相对并构成该通路的一部分的第1处理用面(1)及第2处理用面(2)至少二个处理用面,并包括压接两处理用面(1,2)的面接近压力施加机构。通过第2处理用面(2)相对第1处理用面(1)旋转或双方的相互相反方向的旋转,在两处理用面(1,2)间进行被处理流动体的分散及乳化处理。在上述接近压力施加机构的加压下,第1处理用面(1)和第2处理用面(2)处于被相互压接或接近的状态。由上述旋转,被处理流动体在第1处理用面(1)和第2处理用面(2)之间一边形成流体膜一边从两处理用面(1,2)间通过,从而获得所希望的该被处理流动体的乳化或分散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396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80035206.0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PC: C01B33/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晶、球状、平均粒径为1nm~20nm的单晶球状硅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使原料液与还原液混合反应的工序,其中,所述原料液含有卤化硅,所述还原液含有由锂、钠或钾与稠合芳族化合物生成的所述稠合芳族化合物的阴离子,所述稠合芳族化合物的阴离子通过将锂、钠或钾与稠合芳族化合物在低于0℃下混合而调制。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单晶球状硅纳米粒子,能够通过从200nm~300nm的深紫外线的光到可见光的宽波长的光的激发而产生蓝色至红色的荧光,可以将目前已知的硅纳米粒子的荧光量子效率从1%左右增加到1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3277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32792.4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主剂均匀分散的微球和含有其的缓释制剂。提供微球,其为在高分子基质中主剂均匀分散的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的平均体积基准粒径为1μm以上且150μm以下,制作将所述微球切断的截面观察试样,以能够确认微球中的主剂的倍率以上对所述截面观察试样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将所述电子显微镜截面观察的像进行四分割,算出分割的各个区域的区域面积(A)和该区域中所含的所述主剂的截面积的总和(s)的比率(s/A)×100(%),四个区域中的算出的所述比率的变动系数为0.35以下。就本发明的微球而言,适当地控制主剂的初期释放量和其后的释放期间中的释放速度,能够使主剂在一定期间持续地释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