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53025C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680003187.4
申请日:2006-01-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 , H01M4/1315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6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有隔膜、在隔膜上固定的嵌入、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与隔膜的相反侧上形成的集电体层。负极活性包含选自硅单质、硅合金、含有硅和氧的化合物、含有硅和氮的化合物、含有硅和氟的化合物、锡单质、锡合金、含有锡和氧的化合物、含有锡和氮的化合物和含有锡和氟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785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190.X
申请日:2008-01-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7 , H01M4/0421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用电极,使它在通过使用Si作为主要成分的蒸发原料进行蒸镀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膜时,可以提高成膜速率,具有良好的生产率,且保持高水平的充放电容量。本发明的锂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以Fe/(Si+Fe)的摩尔比在0.0005以上0.15以下的范围内含有Si和Fe的蒸发原料的工序,以及使所述蒸发原料溶解蒸发而在集电体上直接蒸镀或经由基底层进行蒸镀的工序。本发明的锂电池用电极包含集电体以及在所述集电体上直接层叠或经由基底层层叠的由SiFeyOx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膜,其中,0<x<2且0.0001≤y/(1+y)≤0.03。
-
公开(公告)号:CN101507022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780031200.1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04 , H01M4/66 , H01M4/662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电体,其具有有平坦面的基材部、从平坦面突出的第1突起和从第1突起的顶部突出的第2突起。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电体,其具有有平坦面的基材部和从平坦面突出的第1突起,所述第1突起的顶部的粗化率为3~20。通过使用这样的集电体,在使用高容量的、锂离子吸藏时的膨胀较大的活性物质时,可抑制活性物质从集电体剥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496199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780028346.0
申请日:2007-10-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2 , H01M4/134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100具有集电体1、以及在集电体1表面间隔形成的多个活性物质体2,各活性物质体2含有吸藏和释放锂的材料,在各活性物质体2侧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突起3。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011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80024942.1
申请日:2007-08-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386 , H01M4/40 , H01M4/70 , H01M10/0525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是使用Li嵌入性元素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可以防止负极的变形或负极活性物质层从负极集电体的剥离,锂不会向负极集电体析出,循环特性、大电流放电特性和低温的放电特性优良。本发明的负极具备:在厚度方向的表面形成有凹部和凸部的集电体;和形成集电体表面朝向集电体的外部生长、包含多个含有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柱状体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本发明的负极的特征进一步在于,所述柱状体相对于垂直于集电体表面的方向有角度地倾斜,并且所述柱状体的倾斜角度对应于负极活性物质对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而可逆地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0492560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01800937.9
申请日:2001-04-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G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232 , H01G4/30 , Y10T29/435
Abstract: 一种制造叠层体、电容器、和电子零件的方法。交互地叠层树脂薄膜(12)和金属薄膜(11a、11b)。金属薄膜(11a、11b)在树脂薄膜(12)周边端后退形成。形成沿叠层方向贯通的通孔(13a、13b),向通孔中填充导电性材料(14a、14b)。导电性材料(14a、14b)分别与金属薄膜(11a、11b)电气上连接。由于金属薄膜不在树脂薄膜的外周部露出,所以金属薄膜不容易被腐蚀,而且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避免金属薄膜的切断。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07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08628.0
申请日:2008-0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421 , H01M4/134 , H01M4/139 , H01M4/139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及其负极的检查方法、制造方法、负极的检查装置及制造装置,特别涉及将硅(Si)和硅化合物等具有高容量密度的活性物质用于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性能的稳定化。在所述电池用负极的检查方法中,对集电体和活性物质层的总计厚度进行测定。另外,为推定活性物质层的组成而测定集电体和活性物质层的总计电阻率。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制作的负极的电池作为移动通信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等的主电源是有用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906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08627.6
申请日:2008-02-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223 , C23C14/10 , C23C14/545 , C23C14/562 , G01N2223/076 , H01M4/0421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负极的检查方法、制造方法、负极的检查装置及制造装置,特别涉及将硅(Si)和硅化合物等具有高容量密度的活性物质用于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性能的稳定化。在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的检查方法中,将X射线照射于活性物质层上,其中所述活性物质层在由包含铜、镍、钛、铁之中的至少任一种的金属构成的集电体上,且由硅、或能够以电化学的方式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组成已知的硅化合物构成;并且对由所述活性物质层产生的荧光X射线中的、作为集电体中含有的金属的荧光X射线的Cu Kα线、Ni Kα线、Ti Kα线、Fe Kα线之中的任一种的衰减量进行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01253642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680031544.8
申请日:2006-10-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本田和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4/13 , H01M4/1391 , H01M4/485 , H01M10/052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包含第1电极、第2电极、介于它们之间的隔膜以及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第1电极和第2电极隔着隔膜卷绕而构成电极组件,第1电极包含集电体和担载于集电体的一个面上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包含具有底部和头部的柱状粒子,柱状粒子的底部与集电体附着,柱状粒子的头部比底部更靠电极组件的外周侧。
-
公开(公告)号:CN101252181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81427.3
申请日:2008-02-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562 , C23C14/226 , C23C14/228 , C23C14/243 , H01M4/0421 , H01M4/139 , H01M4/13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补充电化学元件用电极的不可逆容量的锂化处理方法。在锂化处理方法中,限制锂蒸气的移动路线,使锂蒸气流过,从而在电极上附着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