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72444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86648.4
申请日:2016-02-15
Applicant: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雨水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管网区域包括雨水支管、污水支管和污水总管,整个管网区域按网格划分为面积在0.2~4平方公里之间的雨水处理分区,每个雨水处理分区包括一个雨水支管、污水支管和雨水分区处理单元,雨水分区处理单元具有进水口,污水出口和净水出口,每个雨水处理分区内雨水支管和污水支管的出水口均与该雨水处理分区内的雨水分区处理单元进水口连通,雨水分区处理单元的污水出口与污水总管连通,净水出口与自然水体连接。采用分片处理的办法,在管网沿线建立多个小型雨水分区处理单元,避免了管网远点和近点汇流时间差造成的初雨中包含后期雨水的问题,雨水处理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649176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25879.1
申请日:2016-03-04
Applicant: 广州市合信方园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 , E03F3/00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Y型弃流装置,属于市政排水技术领域。一种Y型弃流装置,包括:外壳、内套筒、弃流管、散流器,所述散流器固定在内套筒内部;所述内套筒包括滤孔段和弃流口;所述内套筒前端插入外壳内部,并与外壳前端承插连接固定;内套筒尾部从外壳伸出,并通过法兰与外壳连接固定;外壳下方还焊接有尾管。本发明提供的Y型弃流器无任何阀门,消除了因阀门故障而导致雨水事故的发生;该弃流器一切功能全靠雨水自身天然势能,无需人工操作,无需电动,即使内部零件故障损坏也可直接将雨水通过弃流口排往市政管网,不会造成雨水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5625549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49617.9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7 , Y02A10/395 , E03F1/00 , C02F1/283 , C02F3/32 , C02F9/00 , C02F2103/001 , E01C11/22 , E03F5/10 , E03F5/102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渗虑、集蓄与净化的多功能系统,包括:生物滞留池及蓄水井。首先选取合适位置,开挖生物滞留池基坑及蓄水井,并在生物滞留池路面两侧5~10cm处铺设开口立缘石带。所述生物滞留池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碎石覆盖层、植被种植土层、生物炭填料层和砾石排水层,并在四周及底部均铺设防渗薄膜。在砾石排水层铺设溢流管,上端溢流口高出碎石覆盖层5~10cm,下端接市政排水管网。该系统运可用在住宅区、校园、停车场、公园、道路等地,不仅可蓄存雨水,还能减少雨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达到再利用的目的,最终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并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62554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85926.4
申请日:2016-02-15
Applicant: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雨水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弃流系统,管网区域包括雨水支管、污水支管和污水总管、雨水支管和污水支管之间第一导通,整个管网区域按网格划分为面积在0.2~4平方公里之间的雨水处理分区,每个雨水处理分区包括一个雨水支管、污水支管和弃流井,弃流井的井体包括沉淀室、浮箱室和浮球室三个相互独立的腔室,每个雨水处理分区内的雨水支管和污水支管出水口第二导通且与该雨水处理分区内的弃流井进水管连通,弃流井的弃流管与污水总管连通,出水管与自然水体连接。在管网沿线建立多个小型弃流井,避免了管网远点和近点汇流时间差造成的初雨中包含后期雨水的问题,其雨水处理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167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65981.7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武汉大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3F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04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确弃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内设置沉淀室、浮箱室和浮球室三个相互独立的腔室,所述沉淀室连接进水管,所述浮箱室、浮球室共同连接出水管,所述浮球室连接弃流管,所述弃流管管口分别低于进水管、出水管管口,所述沉淀室与浮箱室之间开有第一溢流口,所述沉淀室与浮球室之间开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的面积小于第二溢流口的面积,所述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均高于弃流管管口,所述浮箱室内设有浮箱,所述浮球室内设有连通至弃流管的弃流通道和可将弃流通道口覆盖的浮球,所述浮箱的重量大于浮球的重量,所述浮箱与浮球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本发明精确弃流井可以将初雨进行弃流,根据收水区域的初雨量来确设定弃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54471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98873.X
申请日:2016-02-23
Applicant: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IPC: E03F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10 , E03F5/105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截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第一侧壁上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第二侧壁上设有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管、第三侧壁底部开设连接弃流管的弃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口处设有浮球截流装置,所述井体内弃流口下游、靠近出水管管口处设有固定堰,所述固定堰上方设有常态为关闭的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所述固定堰从井底向上延伸至与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下端密封配合。本发明利用浮球截流装置和浮箱式上游控制堰门组合的方式来控制,实现了初雨截留至污水处理厂,强降雨时后期雨水大流量排放至自然水体。
-
公开(公告)号:CN105544702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83743.9
申请日:2016-02-05
Applicant: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00 , E03F5/10 , E03F5/101 , E03F5/105 , E03F5/14 , E03F5/22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流制初雨调蓄处理系统,其包括缓冲池;缓冲池旁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初雨调蓄池和紧急泄洪通道;初雨调蓄池旁设置有与其连通的介质过滤器池;初雨调蓄池与缓冲池共用的侧壁墙体上设置有初雨调蓄池进水口;紧急泄洪通道与缓冲池共用的侧壁墙体上设置有紧急泄洪通道进水口;紧急泄洪通道进水口高于初雨调蓄池进水口;初雨调蓄池进水口和紧急泄洪通道进水口上均设置有堰门或者水力闸门。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不仅能够有效地净化城市分流制污水管道中的污水,而且该系统自动化效率高、能够根据不同的初雨量自动选择不同的初雨净化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初雨的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54469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85930.0
申请日:2016-02-15
Applicant: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 , E03F5/101 , E03F5/14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雨水处理系统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弃流处理系统。区域内包括污水总管、雨水支管和污水支管;所述的污水支管的排放端与污水总管连通,区域按网格状划分为多个片区,每个片区面积为0.2~4平方公里;每个片区内设置有污水支管、雨水支管和至少一个的弃流井;弃流井包括井体,井体上设有与雨水支管的排放端连通的进水管、与自然水体连通的出水管和与污水总管连通的弃流管。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在片区设置独立的弃流井解决了现有技术初期雨水远距离输送过程中的延迟问题,既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又避免了初期雨水污染自然水,对雨水的排放处理更为合理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05442691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610004232.3
申请日:2016-01-0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1 , B01D36/04 , E03F5/00 , E03F5/04 , E03F5/06 , E03F5/22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排水口用仿生蛙式气囊调蓄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将排水口污水调蓄后纳管或就地处理,具有占地少、投资省、施工难度小、运行灵活、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可应对雨季大流量污染排水的储存和处理需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系统包括设在河岸上的预处理系统和仿生蛙式气囊调蓄系统,预处理系统依次由设置在排水口的截流井、格栅间隙为20~40mm的粗格栅、格栅间隙为5~10mm的细格栅和沉砂池构成;气囊调蓄系统依次由设置在沉砂池内由液位控制的感应器、空压机、气囊室、收缩在气囊室内的气囊、设置在气囊上的排气阀和与设置在气囊底部的排水管相连的潜污泵构成;仿生蛙式气囊调蓄系统工作时,气囊处于河道水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421566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67359.0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1 , E02B13/00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污染物联控消纳装置及其方法。装置中若干条用于收集初期径流的纳水管道汇集后连入第一蓄水池,进水泵通过管道一端与第一蓄水池相连,另一端与稻田进水口相连;稻田分割为若干块长条形的子田块,相连的子田块之间的田埂上均设置控制闸门,控制闸门交错设置使进水口流入的初期径流需流经最长距离才能从出水口排出;稻田的出水口与第二蓄水池相连,第二蓄水池通过回流泵与稻田的进水口相连;控制装置与控制闸门、进水泵、回流泵和出水闸门相连并控制其运行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将污染物浓度较高、对水体危害较大的初期径流合理地蓄积于蓄水池中,并在非降雨时段进行灌溉利用,将稻田作为一个生态湿地进行污染物消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