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60979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004746.6
申请日:2011-01-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流体耦合压控生排烃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的高压釜由上、下分别连有高压釜顶盖和高压釜底座的高压釜主体构成,高压釜中部轴向有垂向加压柱,高压釜与内设有活塞的高压缓冲器间的高压管路连有三通阀,高压缓冲器与流体压力控制泵管路连接,三通阀与取气装置的连接管路上连有带开关的二通阀;所述的高压缓冲器内有不锈钢活塞,不锈钢活塞两侧腔内有控制压力的蒸馏水及模拟地层流体;所述的高压反应釜上的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通过高压管道连通,该高压管道与三通阀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210523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80128561.7
申请日:2009-05-11
Applicant: 环球油品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B1/265 , B01J8/025 , B01J8/0278 , B05B1/18 , B05B15/65 , Y10T137/8637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是用于在容器中分配至少一种流体的喷雾器。该喷雾器可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构件,该第一构件形成穿过其中的至少一个开孔。总体上,所述至少一个开孔相对于通过第一构件的中心的基本垂直的轴线偏斜,以用于在容器中分配至少一种流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970607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80108681.0
申请日:2009-03-12
Applicant: 新日铁工程技术株式会社 , 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 , 国际石油开发帝石株式会社 ,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 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 , 克斯莫石油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10 , B01J8/0035 , B01J8/22 , B01J8/228 , B01J2208/00141 , B01J2208/00761 , B01J2208/00769 , B01J2208/00973 , C10G2/343 , G01N2001/1025 , G01N2001/105 , G01N2001/2238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容物的提取方法是从保持在高温高压下的反应器内部提取内容物的方法,该方法具备下述工序:将反应器的内容物导入到具有与所述反应器连通的内部空间的配管中的工序;关闭所述配管并将内容物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工序;从所述内部空间除去不需要的气体的工序;以及向所述内部空间供给不活泼性气体并用不活泼性气体将封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的内容物置换的工序。通过用不活泼性气体将封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的内容物置换,将所述内容物从所述内部空间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884896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06696.5
申请日:2010-06-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Inventor: 刘金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反应釜自动提取实验装置。其包括电炉(1),电炉的上面设有竖直的加热孔(2),加热孔中设有高压釜(3),高压釜中设有可装设样品的金管,高压釜上接有连通至高压釜中的高压水管道(4),高压釜接有钢丝绳(5),钢丝绳的上端接有可驱动钢丝绳上下移动的电机(6),在加热孔上方的侧部设有感温器(7)和冷却装置(8),电机、感温器和冷却装置连接有自动控制器(9),感温器输出信号给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器输出信号给电机和冷却装置以控制电机和冷却装置工作。本发明可实现自动控制,因而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及提高取样点的时间准确性。因无人操作,可避免因高压蒸汽意外泄漏或高压部件弹出对人体的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01025411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610011336.3
申请日:2006-02-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王德峥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10 , B01J21/08 , B01J23/28 , Y10T436/115831 , Y10T436/117497 , Y10T436/118339 , Y10T436/205831 , Y10T436/207497 , Y10T436/21 , Y10T436/212 , Y10T436/214 , Y10T436/216 , Y10T436/24 , Y10T436/25875
Abstract: 一种用于测量催化剂粉体活性位浓度的设备和方法,属于催化剂表征的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征是选择性地测量暴露表面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活性位浓度,而区别于测量催化剂粉体的总暴露原子浓度。测量使用表面物种浓度低于活性位浓度,而且使用小于1秒的短暂吸附时间,从而摒除了吸附较慢且不起任何催化作用的弱吸附位。测量结果具有更高精确度,原因是:(1)使用反应气体在有反应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直接针对对反应气体有催化作用的活性位;(2)活性位浓度用吸附速率的化学动力学公式推导,替代了以往用非动力学条件下测量的总表面积,因为总表面积不一定与吸附化学动力学公式中的活性位浓度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1735077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114622.6
申请日:2009-12-11
Applicant: 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院
IPC: C07C213/04 , C07C215/08 , C07C215/12 , B01J3/02 , B01J3/04 , B01J4/02
Abstract: 一种环氧乙烷合成乙醇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质量含量≥99%环氧乙烷与质量含量为25%的氨水或液氨在氮气保护和-10~5℃的冷冻条件下按反应的摩尔数比进行反应,制得一定浓度的乙醇胺混合溶液,然后将乙醇胺混合溶液脱水、脱氨、精馏,得到三种无色的馏分:单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尾气用水吸收。所述的环氧乙烷合成乙醇胺反应的装置由进料装置、反应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所组成。通过该工艺所得产品杂质含量少,产品不带有颜色,便于科研和生产中进行合成乙醇胺反应的应用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1542803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780042518.X
申请日:2007-11-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 B01J3/02 , F16K3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26 , H01M8/04089 , H01M8/041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在燃料电池系统的入口侧和出口侧设置的断流阀(40)具有隔膜(42),在该隔膜(42)的上面侧设置闭阀侧压力室(43),在该隔膜(42)的下面侧设置有开阀侧压力室(44)。并且,在对断流阀(40)的闭阀侧压力室(43)加压的状态下,通过非通电状态的ViS、ViC、ViO来维持闭阀侧压力室(43)内的压力。此外维持断流阀(40)的开阀侧压力室(44)内被降压的状态。从而经由隔膜(42)对阀体(41)在关闭的方向上施力,维持断流阀(40)关闭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058613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610076294.1
申请日:2006-04-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00 , C08F120/44 , B01J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腈纶聚合反应釜放料方法及其设备,将一根金属软管的一端连接在聚合釜搅拌机与聚合釜连接处聚合釜搅拌机封水线下方机封水出口,另一端连接在聚合釜与放料角阀的连接管上,通过金属软管将聚合釜搅拌的机封水增加付线分流一部分水量,从釜底放料角阀与釜下封头新增接管处加入到釜内,在角阀关闭的情况下实现脱盐水进入到釜内,使釜放料孔处物料始终处于流动状态,避免了物料的沉淀,同时带走了聚合反应放出的热量,从而避免结疤,关闭水线进口阀,打开放料角阀,可以按照原流程实现釜内物料的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319636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03804770.5
申请日:2003-02-26
Applicant: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006 , B01J4/02 , B01J10/002 , B01J2219/00006 , B01J2219/00065 , B01J2219/00162 , B01J2219/00164 , B01J2219/002 , B01J2219/00207 , B01J2219/00216 , B01J2219/0022 , B01J2219/00231 , B01J2219/0024 , C07C51/12 , Y02P20/142 , C07C53/08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气体反应组分的进料的方法,其中连续地将醇供送到加压反应体系,一氧化碳通过在第一进料管(22)上的压缩机(8)加压,并在标准流动速率(F)下通过第二进料管(23)连续地供送到反应体系,允许反应体系中过量的一氧化碳通过分支的循环管(24)加入到第一进料管(22)中的流体中以用于反应,其中标准流动速率(F)是:得自于反应的标准消耗流量(Fcs)与相对于变化的消耗流量(ΔFcv)的过量流量(F1)的总和(F=Fcs+F1,F1>ΔFcv),并且其中基于反应体系的气相中压力的变化,将循环管(24)中的流动速率控制到流量Fr=F1-ΔFcv,和将第一进料管(22)中的进料流动速率控制到流量Fsu=Fcs+ΔFcv,以由此在反应体系中补偿对消耗变化的一氧化碳的进料。该方法使得液相加压反应体系(羰基化反应体系等)中气体反应组分的排出得以抑制,并从而有效使用组分。
-
公开(公告)号:CN1695783A
公开(公告)日:2005-11-16
申请号:CN200410037925.X
申请日:2004-05-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助剂补充方法,是使额定量的催化剂进入催化剂中间罐中,通入蒸汽和/或干气,使催化剂流化均匀;将需改质的轻质油品注入催化剂中间罐,使之与罐内的催化剂接触并在催化转化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后的油气与催化剂的混合物经提升由反应器沉降段注入催化裂化装置中。该方法不仅使新鲜催化剂或助剂的活性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为汽、柴油等轻质油品的改质创造了条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