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设计与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1486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26739.2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设计与评价方法,包括:采煤作业过程中同时掘出巷道空间;对掘出巷道进行围岩分区;确定各围岩区域的预应力支护参数和切顶参数;对顶板进行高预应力吸能支护,同时对顶板的采空区侧进行定向切顶;巷帮挡矸支护;巷道挡矸侧封闭,形成预留巷道;对预留巷道进行巷道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实时监测,基于自成巷道稳定性评价系统对预留巷道的稳定性进行实时评价;根据稳定性评价结果,对预留巷道进行优化处理。本发明实现了在工作面回采采煤的过程中同步形成巷道,并保障巷道稳定性,不留设煤柱,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适于推广。

    一种基于纳米压痕实验评价页岩微观裂隙发育程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8640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210034397.0

    申请日:2022-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压痕实验评价页岩微观裂隙发育程度的方法。首先进行纳米压痕实验,根据得到的相关数据绘制H/Er与Ue/Ut的拟合曲线和理论曲线;计算压痕点到所述理论曲线的垂直距离及其平均值;并计算第一评价值;然后根据拟合曲线的斜率和理论曲线的斜率计算第二评价值;接着计算在阈值范围内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并计算第三评价值;最后根据三个评价值计算裂隙发育程度评价值,评价页岩微观裂隙发育程度,裂隙发育程度评价值越大,页岩微观裂隙发育程度越好。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纳米压痕技术存在的内部裂隙观测手段复杂、周期长且难以原位监测的问题,只需要通过原位压痕实验,获知位移载荷数据,即可对样品内裂隙进行评价。

    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8453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210139882.4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装置及系统,该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第一封水机构、第二封水机构、进水机构、出水机构和加热机构,第一封水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顶板和活动板以及驱动活动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封水机构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压板以及驱动两个压板相向或相离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进水机构包括第一密封挡板设置于第一密封挡板上的进水槽以及与进水槽连通的进水管;出水机构包括第二密封挡板、设置于第一密封挡板上的出水槽以及与出水槽连通的出水管。该实验装置提高封水效果,有效避免实验过程中漏水的问题,从而得到准确的进出口水温和流量数据,提高实验精度。

    平面波的模拟方法
    1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7671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68798.9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平面波的模拟方法,平面波的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掌子面分为上部和下部,开挖下部,上部和下部的分界处形成第一平面;第二步,制作压力传感器包体,压力传感器包体包裹压力传感器,在第一平面处安装压力传感器;第三步,连接数据采集设备与压力传感器;第四步,在第一平面的上方,单排钻设炮孔;第五步,炮孔中不耦合装炸药并在炮孔中填充堵塞物;第六步,多孔齐爆,压力传感器动态实时采集数据。本申请不耦合装药使得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以在炮孔内连续反复叠加后向临空面(下部的壁面)传播,从而近似产生平面波。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下部的顶部,能够减少数据采集受到的干扰,增加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一种煤矿洗浴系统
    1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1997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910738902.8

    申请日:2019-08-09

    Inventor: 郭平业 何满潮

    Abstract: 一种煤矿洗浴系统,包括地上洗浴系统和地热提取系统;地热提取系统包括一井下热能提取装置;该井下热能提取装置为一设置于深层地下的密闭容置空间结构,外壁由井下岩壁包围,内部包括气相空间和液相空间;井下热能提取装置内设置有一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通过一换热管路连接地上洗浴系统;一井下降温系统与井下热能提取装置进行热量交换;一矿井涌水排水系统单向地导通至井下热能提取装置。本发明使用井下热能替代井上锅炉为洗浴系统供热,清洁无污染,节能减排。并且实现了井下热能的再利用,解决了井下热能浪费的问题。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同时实现了井下涌水的利用。

    多联微观NPR锚杆霍普金森抗拉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634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614696.9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多联微观NPR锚杆霍普金森抗拉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支撑工作台,支撑工作台上设有发射管和缓冲装置,发射管用于发射撞击杆,实验装置还包括输入杆、活动连接部、固定连接部、锚杆试样;输入杆与发射管同轴设置,撞击杆沿轴向撞击输入杆;活动连接部设置与输入杆与缓冲装置之间,活动连接部沿轴向滑动设置在支撑工作台上;固定连接部固定在支撑工作台上;锚杆试样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连接部上,锚杆试样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动连接部上;锚杆试样与输入杆平行,输入杆设置于发射管与活动连接部之间,活动连接部位于固定连接部与缓冲装置之间。该试验装置实现了多个微观NPR锚杆在高应变率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10工法开采的立体通风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22795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0367085.2

    申请日:2020-04-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矿井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10工法开采的立体通风方法及系统。该立体通风方法包括:在工作面回采前,施工第一工艺巷和/或第二工艺巷;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面轨道顺槽位于采空区的部分形成第一切顶留巷段和/或工作面运输顺槽位于采空区的部分形成第二切顶留巷段,使得第一切顶留巷段的进风通过第一工艺巷进入瓦斯抽采回风巷形成回风,和/或使得第二切顶留巷段的进风通过第二工艺巷进入瓦斯抽采进风巷形成回风。利用瓦斯抽采进风巷和瓦斯抽采回风巷构建立体通风系统,由121工法向110工法转换过程中留巷段可以形成完善的通风系统,在实现了留巷段通风的同时,可以对留巷段进行实时监测并消除留巷段内的有害气体积聚。

    隧道岩爆模拟设备及方法
    1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6246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428793.9

    申请日:2020-12-0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隧道岩爆模拟设备及方法,属于岩爆技术领域。该隧道岩爆模拟设备,包括:机架,机架包括内固定杆、外框架和固定架,固定架包括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内固定杆的一端连接于前固定架,内固定杆的另一端穿过外框架围成的内部空间连接于后固定架;内加载机构,内加载机构设置于内固定杆,包括内轴向加载装置和内水平向加载装置;夹具,夹具套设于内加载机构外围;外加载机构,外加载机构设置于外框架并位于夹具的外围,包括外轴向扰动加载装置和外水平向扰动加载装置。该隧道岩爆模拟设备可实现在加载状态下模拟隧道开挖不同情况的岩爆,对研究隧道岩爆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及岩体大变形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28132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983013.0

    申请日:2020-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断层隧道的柔性隔离结构及岩体大变形控制方法,柔性隔离结构包括巨型NPR锚索、监测单元和采集单元,巨型NPR锚索包括承载板、锚具和锚索;承载板呈环形且安装在钻孔口,锚具抵靠在承载板上,该方法包括步骤S1,对于隧道浅埋段从地表直接打钻孔或从地表开挖设定空间区域后布设NPR锚索,对于隧道深埋段从隧道内向外进行导洞开挖,步骤S2,对空间区域支护施工,步骤S3,巨型NPR锚索穿断层后放置,步骤S4,对巨型NPR锚索的锚固段进行锚固。本发明通过施工巨型NPR锚索对强活动性地质区域进行三维缝合,达到区域锁固的目的,实现对隧道穿越强活动性地质区域的监测‑预警‑支护一体化控制。

    一种古文物遗址石窟薄顶板微损伤智能加固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85082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11359006.7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古文物遗址石窟薄顶板微损伤智能加固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锚固系统、支撑系统和监测系统;所述锚固系统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上方,用于对所述顶板进行锚固;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所述围岩上,用于对所述锚固系统进行支撑,所述锚固系统的受力通过所述支撑系统传递至所述围岩所在的地层中;所述监测系统用于对所述锚固系统和所述支撑系统的受力情况进行信息数据采集,通过监测数据判断所述加固装置的受力状况。方法包括:考察围岩所在地层的地质背景,根据围岩的力学特性,确认并固定垫板位置;安装支撑系统安装锚固系统;安装监测系统。本发明的加固装置可以通过监测数据提前干预以防止文物破坏,对文物损坏小,经济高效,可推广性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