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96164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0880113038.2
申请日:2008-09-10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IPC: A61K9/127 , A61K9/107 , A61K9/50 , A61K47/08 , A61K47/10 , A61K47/12 , A61K47/20 , A61K47/24 , A61K47/26 , A61K47/28 , A61K47/42 , B01F3/08 , B01J13/00 , B01J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3/0807 , A61K9/107 , A61K9/127 , A61K9/50 , A61K47/08 , A61K47/28 , A61K47/42 , B01F5/221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B01J13/02
Abstract: 本发明为提供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可低能量地获得作为目的的粒径的生物摄取物的制造方法,通过如下形成在分散相的被处理流动体中所含有的成分具有所希望的粒径的微小粒子:将含有药理活性物质的分散相的被处理流动体和至少包含分散溶媒的连续相的被处理流动体保持为各自独立的状态、直接通过对应于各自的相的独立的路径,具有对向配设的可接近·分离的处理用面、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之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进行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594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0980160139.X
申请日:2009-11-24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0 , F28D7/0016 , F28D7/024 , F28F13/00 , F28F21/062 , F28F21/083 , F28F2275/125 , F28F2275/127 , F28F2280/00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为提供小型且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容易更换可对应小流量处理特别是各种化学实验地流过被处理流体的传热管、比现有技术产品廉价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把制成螺旋状的传热管(1)组装在例如通过一体形式制作的下闭塞部(8)及内筒(5)上,其后把传热管(1)在U方向拉伸使螺旋状直径变小,从而与内筒(5)紧贴或压接,其后组装与传热管(1)的外径稍有间隙的外筒(6)及上闭塞部(9),在传热管(1)内流过被处理流体(2),在形成于内外筒(5、6)之间由上下闭塞部(8、9)关闭的空间(7)内、被配置成螺旋状的传热管(1)和传热管(1)夹着的螺旋状空间(4)中,使热介质流过,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可以容易按与上述组装方法相反的次序进行分解,容易更换传热管(1)。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007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0880115209.5
申请日:2008-09-11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7/00758 , B01F3/0807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Y10S516/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乳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以低能量制造、不需要分级作业的均匀的乳液为课题,通过在可接近·分离的相互对向配设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至少将形成连续相的被处理流体和形成分散相的被处理流体进行混合,得到粒径分布中的变异系数为0.3~30%的乳液。
-
公开(公告)号:CN103415491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80068620.3
申请日:2011-03-23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PC: C04B35/626 , B01F5/06 , B01J19/00 , C01B33/193 , C01F7/02 , C01G9/02 , C01G2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3/113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B01J14/00 , B01J19/1887 , C01B9/00 , C01B13/14 , C01B13/16 , C01B13/36 , C01B19/00 , C01B21/00 , C01B32/00 , C01B33/00 , C01B33/193 , C01B35/00 , C01G9/02 , C01G23/003 , C01P2002/72 , C01P2004/04 , C04B35/62625 , C04B2235/3284 , C04B2235/3418 , C04B2235/5445 , C04B2235/5454 , C04B2235/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更适当的陶瓷微粒的制造方法。使用至少2种被处理流动体,其中至少1种被处理流动体是含有在碱性溶剂中混合及/或溶解了陶瓷原料的陶瓷原料液的流体,陶瓷原料液以外的流体中至少1种被处理流动体是含有陶瓷微粒析出用溶剂的流体,在形成于对向配设了的、可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旋转的至少2个处理用面1、2间的薄膜流体中,使含有陶瓷原料液的流体和含有陶瓷微粒析出用溶剂的流体进行混合而使陶瓷微粒析出。之后,通过将含有析出的陶瓷微粒的析出物的流体和含有酸性物质的流体进行混合,得到使结晶性提高了的陶瓷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3249781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180056526.6
申请日:2011-11-22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3/06 , B01D11/0269 , B01F3/0861 , B82Y30/00 , C01P2004/64 , C01P2004/82 , C07F1/08 , C09B67/0017 , C09B67/0019 , C09B67/0026 , C09B67/0035 , C09B67/0092 , C09C1/0081 , C09C1/04 , C09C1/6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高耐热性酞菁。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在溶剂中溶解了酞菁原料的酞菁溶液与酞菁析出溶剂混合而析出了的酞菁,该析出了的酞菁的分解温度比上述酞菁原料的分解温度高10℃以上,具有高耐热性。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酞菁溶液也可以在溶剂中溶解了2种以上的酞菁原料,上述析出了的酞菁含有上述2种以上的酞菁原料的固溶体,上述析出了的酞菁的分解温度,比将上述2种以上的酞菁原料分别在溶剂中溶解了2种以上的酞菁溶液分别与酞菁析出溶剂混合而析出了的2种以上的酞菁的混合物的分解温度高1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03815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80037081.7
申请日:2011-08-26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536 , B01D9/0009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B82Y30/00 , C01B13/36 , C01F5/02 , C01F5/14 , C01F5/20 , C01F17/0043 , C01G1/02 , C01G23/0532 , C01G25/02 , C01P2002/54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分离的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使用在可接近·分离地互相对向配设、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部中的处理用面之间进行流体的处理的装置。所述制造方法使用可接近·分离地互相对向配设、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部(10,20)中的处理用面(1,2)之间进行流体的处理的装置,将含有在溶剂中混合了微粒原料的微粒原料液的流体和含有微粒析出用液的流体的至少2种流体混合而使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析出。紧接者其之后,通过混合含有析出了的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的流体和含有包含调整析出了的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的分散性的微粒处理用物质的微粒处理用物质含有液的流体,得到可分离的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713B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0880111041.0
申请日:2008-08-07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IPC: H01L21/368 , B01J19/00 , B82B3/00 , C01B33/023 , C01G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083 , B01F7/00 , B01F7/00758 , B01F7/00791 , B82Y30/00 , B82Y35/00 , C01G9/08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 C01P2006/40 , H01L21/02521 , H01L21/02601 , H01L21/02628 , H01L33/005 , H01L33/26 , H01L33/285 , H01L51/0094 , Y10S516/927 , Y10S516/928 , Y10S977/89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可根据目的制造单分散的化合物半导体微粒、并且通过自我排出性也没有产物的堵塞、不需要很大的压力、而且生产率高的制造方法;使半导体原料在流体中析出·沉淀来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微粒时,在可接近·分离地相互对向配设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之间形成薄膜流体;在该薄膜流体中,使半导体原料析出·沉淀。另外,使含有半导体元素的化合物在流体中与还原剂发生反应来制造含有前述半导体元素的半导体微粒时,将上述流体在可接近·分离地相互对向配设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之间形成薄膜流体;在该薄膜流体中,使含有上述半导体元素的化合物和还原剂发生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2905783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080066979.2
申请日:2010-05-25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9/02 , B01D9/00 , B01D11/04 , B01J19/1887 , C01F5/22 , C01G9/003 , C01P2002/50 , C01P2002/52 , C01P2002/72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 C01P2006/80 , C09C1/02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使用在可接近·分离地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部中的处理用面之间进行流体的处理的装置,制造控制了掺杂元素量的析出物质、特别是金属化合物的方法的提供。使用在可接近·分离地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部中的处理用面(1、2)之间进行流体的处理的装置,混合掺杂元素或含掺杂元素物质而使被析出物质析出,其中所述掺杂元素或含掺杂元素物质在将被析出物质在溶剂中溶解了的原料溶液和析出用溶剂、上述原料溶液的溶剂、上述析出用溶剂、或者上述原料溶液及上述析出用溶剂以外的溶剂的至少任一的溶剂中溶解。此时,通过控制掺杂元素或含掺杂元素物质对于析出用溶剂的溶解度,得到掺杂元素量受到控制了的析出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822286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80016024.0
申请日:2011-03-04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B67/0026 , C09B67/0019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含有至少一种具有高分光特性、且为与α型不同的结晶型的铜酞菁微粒而成的铜酞菁颜料及上述铜酞菁微粒的制造方法。提供含有至少一种为与α型不同的结晶型、且在380~780nm中的吸收光谱为α型吸收光谱的形状的铜酞菁微粒而成的铜酞菁颜料及上述铜酞菁颜料的制造方法。另外,提供含有至少一种与α型及ε型的2种型不同的结晶型、且在380~780nm中的透射光谱中透射率达到最大的波长(λmax)低于478nm的铜酞菁微粒而成的铜酞菁颜料及上述铜酞菁微粒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574095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80004248.X
申请日:2011-02-21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榎村真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7/00775 , B01F3/0807 , B01F7/00791 , B01J19/1887 , Y10T137/598 , Y10T137/8593 , Y10T137/876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可以接近·分离的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1、2)之间进行被处理物处理的流体处理装置,其将第1流体导入处理用面(1、2)间,从与该流体独立的其它流路(d2)将第2流体导入处理用面(1、2)间,在处理用面(1、2)间混合·搅拌来进行处理。该装置的处理用部(20)通过装配分开的多个的处理用部构成部件(20a、20b)来构成。在多个的处理用部构成部件(20a、20b)的空间内形成开口部(d20)及流路(d2)。由此,不需要将作为处理用部(20)的环状圆盘的全部制成一块,另外不需要对与连通开口部(d20)的流路(d2)实质上进行加工,可以容易地进行拆卸·清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