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6225480U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20672903.9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姜熙京
IPC: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67 , H01M2/0207 , H01M2/0275 , H01M2/1016 , H01M2/263 , H01M10/04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二次电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含:外装材料,其包含袋膜及形成在所述袋膜的外层上的密封部;以及电极组件,其包含多个电极,所述电极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夹有隔膜而层积的形态被所述外装材料所封装,所述袋膜内形成有一对成型部,其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所述一对成型部之间形成有既定间距。
-
公开(公告)号:CN207474562U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20704769.0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2/20 , H01M10/6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551 , H01M2/1016 , H01M2/1077 , H01M2/202 , H01M2/206 , H01M2/305 , H01M10/4257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模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模块,包括:子模块,在散热片上配置有电池单元;冷却板,与排列成多个的所述子模块结合;以及侧结构体,其内置有汇流条,包括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子模块的电极接头的端子部,所述端子部包括:接触端子部,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极接头之间,并与所述电极接头接触;以及翼端子部,从所述接触端子部的一侧向外侧延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303166U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20704767.1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 H01M10/6551 , H01M10/42 , H01M10/48 , H01M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 , H01M2/1077 , H01M2/202 , H01M2/206 , H01M2/305 , H01M10/4207 , H01M10/4257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2010/4271 , H01M2200/00 , H01M2200/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组,该二次电池组包括:二次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和多个散热片;第一结构体,以能够安装于所述二次电池模块的一侧的一侧盖体形状形成,包括能够安装并固定于冷却流路和车辆的托架;第二结构体,以能够安装于所述二次电池模块侧面的形状形成,包括印刷电路基板;以及盖体,能够安装于所述二次电池模块的另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216161843U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21472691.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泰日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IPC: H01M50/211 ,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58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包括:形成部,具有预定深度,并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每一个被容纳在其中;缺口部,从所述形成部的相对端部的每个延伸,以具有从由容纳在所述形成部中的电极组件的厚度限定的深度逐渐减小的深度;以及贮存部,其覆盖除了电极组件的容纳在形成部中的一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有效地控制袋状壳体的突出结构,能够提高袋型二次电池的堆叠结构和冷却板之间的接触可靠性,所述袋状壳体密封在容纳在其中的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211654895U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20158468.4
申请日:2020-02-10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 H01M2/20 , H01M10/42 , H01M10/48 , H01M10/613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层叠体,由分别包括电极接头的多个电池单元彼此层叠而形成;汇流条组件,位于所述电池层叠体的所述电极接头被引出的两侧,通过多个所述电极接头使多个所述电池单元之间电连接;感应模块组件,被配置在所述电池层叠体的所述电极接头未被引出的一侧,使所述电池层叠体两侧的所述汇流条组件之间电连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447871U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22204571.3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554 , H01M10/653 , H01M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由分别包括极耳的多个电池单元层叠而形成;冷却壳体,包括冷却板和侧面板并容纳电池组,所述冷却板与所述电池组中所述极耳没有突出的侧面中的一侧面对应地设置,所述侧面板位于所述侧面中垂直于所述一侧面的两侧;盖板,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另一侧;以及盖部,位于所述电池组中所述极耳突出的方向的两侧最外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474512U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20704799.1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8 , H01M10/6551 , H01M10/42 , H01M10/48 , H01M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 , H01M2/1077 , H01M2/202 , H01M2/206 , H01M2/305 , H01M2/34 , H01M10/4207 , H01M10/42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 H01M10/6557 , H01M2010/4271 , H01M220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组,该二次电池组包括:二次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电池单元和多个散热片;第一结构体,以能够安装于所述二次电池模块的一侧的一侧盖体形状形成,包括能够安装并固定于冷却流路和车辆的托架;以及第二结构体,以能够安装于所述二次电池模块的另一侧的另一侧盖体形状形成,包括印刷电路基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905313U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390001068.0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Inventor: 孔明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53 , H01M2/1077 , H01M2220/20
Abstract: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单元电池,其中,层叠至少一个单元电池,以进行表面接触;以及粘合垫片,其形成在多个单元电池的层叠表面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强二次电池模块的多个单元电池之间的粘附和消除诸如电火花或短路等可能在多个单元电池之间出现的问题,能够提供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二次电池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2001608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606634.1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 爱思开高新信息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IPC: H01M50/449 , H01M50/457 , H01M50/417 , H01M50/489 , H01M50/497 , H01M50/491 , H01M50/49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隔膜及包括所述混合隔膜的锂二次电池。作为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正极、设置在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之间的隔膜以及液体电解质,所述隔膜是包括多孔基材和柔性聚合物层的混合隔膜,所述柔性聚合物层设置在所述多孔基材的至少一面上且能够传导锂离子,所述混合隔膜的锂离子电导率为10‑4‑10‑2S/cm。根据本发明的混合隔膜包括柔性聚合物层,因此具有隔膜的机械强度优异且显著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的锂枝晶的生成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2000135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507718.X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氨氧化催化剂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包括钛和铬,利用UV‑Vis DRS测定的所述金属氧化物的能量带隙不足1.4eV。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催化剂系统包括:氨分解反应器;以及催化部,其位于所述氨分解反应器的下游区域,包括根据上述的氨氧化催化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