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坑状堆钢区钢坯余热多次级回收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091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0854020.4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坑状堆钢区钢坯余热多次级回收利用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主要包括储水室、水处理室、流量控制系统、坑状堆钢区四周墙壁内部换热管路、坑状堆钢区墙体、堆钢区四周侧壁换热管路、枕木、钢板、堆钢区底部换热管路、蒸汽参数反馈系统、汽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组成。该装置通过坑状堆钢区的墙壁内部换热管路、堆钢区底部换热管路、堆钢区四周侧壁换热管路,对冷却水依次进行一级预热换热、二级蓄热换热、三级过热换热,进而对堆钢区余热进行多次级回收,将冷却水逐步加热为能够用于发电的过热蒸汽。在高效多次级回收利用堆钢区钢坯余热的同时,还循环利用冷却水,装置简单高效、稳定可靠,是钢铁冶金企业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

    一种高炉熔渣粒化余热梯级回收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076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0849529.X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炉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炉熔渣粒化余热梯级回收利用装置。所述装置可以通过设置的共晶铝硅合金储能板包覆的渣沟、熔渣冷却粒化单元、渣车、中低温热电转换单元来梯级回收高炉渣中所蕴含的余热资源。本发明可以将熔融高炉渣急冷粒化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高炉渣内所蕴含的余热资源,增加高炉渣的回收利用效率。

    一种碳材料负载的管状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837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1041693.5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碳材料负载的管状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调节碳材料的质量分数得到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光生载流子分离和迁移速率快、光生载流子重合率低、可见光吸收红移、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高的光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包括:S1:将碳材料与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锂和三聚氰胺混匀放入刚玉坩埚煅烧;在上述S1中,所述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柚子皮白色部分切块干燥,浸泡在KOH溶液后冷冻干燥;(2)将样品放入管式炉煅烧后用HNO3和超纯水洗涤至中性,即为碳材料;S2:将产物用超纯水和乙醇洗涤后干燥收集。本发明获得的光催化剂促进了光解水产氢性能的提升,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光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一种气体冲击颗粒并多位置测力变化的恒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7490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43986.2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冲击颗粒并多位置测力变化的恒压装置,在恒定压力下可实现颗粒堆积致密化,其包括空气压缩机、气体过滤器、冷冻式干燥机、筒体、气体流量传感器、力传感器、可调泄压阀、支腿、可拆卸底部和气压传感器;其中,空气压缩机经冷冻式干燥机、气体过滤器与立式储气罐连通,立式储气罐与筒体连通,活动多孔顶板可放入筒体的内部,筒体的上端与上封头密封连接,上封头的顶部设有进气口,立式储气罐通过管道连接进气口;筒体的一侧设有略小于筒体长度且自带刻度的透视窗口;筒体的下端设有支腿,所述筒体的下底面部分可拆卸且设有可调泄压阀与带有旋转球阀的出气口。该装置实现了颗粒的紧实致密堆积,消除了气体冲击过程中因筒体内部气压不足所造成颗粒堆积不够致密的缺陷,并能多位置测量堆积颗粒内部力的变化,能完成快速准确的颗粒堆积致密化过程且堆积致密结构紧实均匀,改进气冲作用下颗粒堆积致密化的工艺,对未来相关颗粒材料的发展起关键作用。

    一种冶金烟气余热的双级次相变回收与储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7915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15826.7

    申请日:2020-09-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烟气余热的双级次相变回收与储存装置,运用相变储能材料对冶金过程产生的烟气内的余热加以回收和储存;所述装置包括烟气引入装置、保温烟气通道、第一级中温热能相变回收储存单元、第二级低温热能相变回收储存单元、排烟塔以及控制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冶金烟气余热的双级次相变回收与储存装置充分利用相变储能材料,将冶金烟气的预热进行分级回收,实现了热量回收的稳定连续;固定塔式和集装箱式相变储能单元的设置能够实现固定能量就近用,可将回收的能量进行转移,灵活使用,保证了烟气中热量的最大化回收,将能量浪费控制到最小,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一种贵金属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06040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810753479.4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贵金属掺杂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金纳米球。S2、在金纳米球的表面包覆形成二氧化硅涂层。S3、在Au‑SiO2核壳纳米复合物的表面包覆形成二氧化钛前驱物涂层。S4、去除Au‑SiO2‑TiO2前驱物三元核壳纳米复合物中的SiO2内核。S5、对Au‑TiO2前驱物蛋黄结构纳米复合物进行煅烧,得到金掺杂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过程污染小、适合大规模生产,制得的贵金属掺杂的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产品纯度高、结晶良好、单分散性好、颗粒均匀,对太阳能具有较高利用率、且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一种冶金高温渣废热的多级次相变回收与储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3777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34527.8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高温渣废热的多级次相变回收与储存装置,其包括控制系统、导轨系统、第一级高温热能相变回收储存单元、第二级中温热能相变回收储存单元以及第三级低温热能相变回收储存单元;所述各级热能相变回收储存单元中装有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储能材料;所述导轨系统衔接所述各级热能相变回收储存单元,并将高温废渣在各级相变回收储存单元间传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三级热能相变回收储存单元的设置,分级次地将冶金废渣的高温热量和中、低温热量进行了最大化的回收,提高了热量的回收效率,充分发挥了相变储能材料在能源回收利用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优势。

    考虑壁面效应的非球形颗粒曳力系数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077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1519368.3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理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考虑壁面效应的非球形颗粒曳力系数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圆柱筒体、圆柱扩体和锥形底座,圆柱筒体放置在锥形底座的内部,锥形底座内部壁面上设置有多个不同直径的凹槽,圆柱筒体嵌入凹槽中,该测量装置还包括设有多个等径圆孔的布风板,布风板也嵌入到锥形底座内壁面的凹槽中,且与圆柱筒体的下端面平行放置;测量方法中通过调节流量计,控制圆柱筒体内气体速度,得出流体的速度uf及待测颗粒在下降过程中的颗粒倾角θ的平均值,最终进行曳力系数计算。该测量装置能够测量不同墙壁条件下的各类颗粒曳力系数,对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冶金、建筑等领域的各类散体颗粒均可进行测量。

    一种[碳纤维网-富硅/贫硅]层状铝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5196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0601038.7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网‑富硅/贫硅]层状铝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其材料的外层是以碳纤维网增强高硅铝合金作为支撑外壳和内层是铝硅共晶合金的作为相变储能材料,其中外层碳纤维网增强高硅铝合金中硅的质量分数为80%~90%,铝的质量分数为20%~10%;内层铝硅共晶合金中硅的质量分数为12.6%,铝的质量分数为87.4%。本发明所制备的[碳纤维网‑富硅/贫硅]层状铝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热循环结构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储能材料与盛装容器的腐蚀性问题。在热循环相变储能过程中,外层的碳纤维网‑富硅层可作为外壳来支撑内部共晶铝硅相变储能合金,从而省略了铁基封装容器直接用于中高温相变蓄热装置。

    一种热态高炉模型的几何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9404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70998.9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态高炉模型的几何设计方法,根据实际工业高炉内型尺寸为设计基础,运用几何相似原理,按照其1/30的尺寸为设计几何模型;采用近似模型法中的弗劳德模型法对鼓风温度、鼓风密度、颗粒直径、颗粒密度、风口截面风速、鼓风量等参数进行详细模化;实验中采用热空气为模型流动介质,并假设其为黏性不可压缩流;高炉本体前壁面一侧采用红外线透过率在94%以上的红外测温成像玻璃制作,其余壁面采用高硼硅玻璃制作。该热态高炉的模化设计装置能够有效弥补多数研究者仅搭建冷态高炉模型研究炉内颗粒信息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究气固多相流动行为对炉内相间传热及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提供实验装置,同时也可以为后续其他人员对热态高炉的设计提供借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