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反应堆控制棒缓冲功能的星形缓冲结构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61765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187971.0

    申请日:2016-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G21C7/11 G21C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反应堆控制棒缓冲功能的星形缓冲结构及其方法,堆芯上板上方设置有星形缓冲柱和若干根导向柱,在星形缓冲柱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导向柱形成的区域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缓冲活塞,缓冲活塞的顶端插入到对应的通孔中,缓冲活塞中设置有缓冲活塞内孔,通孔中设置有活塞堵头,并且活塞堵头设置在缓冲活塞上方,活塞堵头中设置有缓冲堵头内孔,堆芯上板中设置有若干个堆芯上板缓冲孔,在堆芯上板缓冲孔中设置有缓冲堵头,缓冲堵头中设置有缓冲堵头内孔。该缓冲结构带有八根呈星形布置的缓冲活塞,在堆芯上板上对应加工有八个呈星形布置的缓冲孔,当缓冲活塞插入缓冲孔内时,挤出冷却剂时实现了水力缓冲。

    单根探测器用自紧式密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400614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27284.0

    申请日:2013-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单根探测器用自紧式密封结构,包括探测器、管座及管状连接件,其中,管座设有流体腔及接通流体腔的探测器引入通道,管状连接件下端设置在探测器引入通道内且与管座连接,探测器下端穿过管状连接件内孔和探测器引入通道后设置在流体腔内。探测器引入通道内壁构成有环形支承台,探测器连接有位于管状连接件下方且设置在环形支承台上的分离环,管状连接件与分离环之间的区域设有填料密封件。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具有可靠的自紧式密封功能,保证了密封效果,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一种分层焊接固定的整体式堆芯围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312357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610929362.8

    申请日:2016-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焊接固定的整体式堆芯围板结构,包括第一围板组件和第二围板组件,所述第一围板组件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一L型折边围板以及横向贴合在第一L型折边围板上的若干第一半环板,所述第二围板组件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第二L型折边围板以及横向贴合在第二L型折边围板上的若干第二半环板,两块第一L型折边围板与两块第二L型折边围板围成一个筒状结构,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的第一半环板与第二半环板通过连接块实现焊接相连。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围板结构的强度,减小焊接变形量,便于使用工装进行校正。

    一种控制棒缓冲结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92891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85546.1

    申请日:2018-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棒缓冲结构,包括可在控制棒落棒过程中,为控制棒提供运动阻力的缓冲结构本体,所述缓冲结构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控制棒在落棒时的运动方向,所述缓冲结构本体在控制棒落棒时,缓冲结构本体的一端与控制棒或/和用于驱动控制棒运动的驱动机构相互作用,缓冲结构本体的另一端与堆内构件相互作用,在缓冲结构本体两端均受到挤压时,缓冲结构本体的总长度缩短。本结构区别于现有用于控制棒的缓冲结构,适应性强,易于推广;还具有取材方便的优点。

    一种实现反应堆控制棒缓冲功能的星形缓冲结构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61765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187971.0

    申请日:2016-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反应堆控制棒缓冲功能的星形缓冲结构及其方法,堆芯上板上方设置有星形缓冲柱和若干根导向柱,在星形缓冲柱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导向柱形成的区域之间设置有若干根缓冲活塞,缓冲活塞的顶端插入到对应的通孔中,缓冲活塞中设置有缓冲活塞内孔,通孔中设置有活塞堵头,并且活塞堵头设置在缓冲活塞上方,活塞堵头中设置有缓冲堵头内孔,堆芯上板中设置有若干个堆芯上板缓冲孔,在堆芯上板缓冲孔中设置有缓冲堵头,缓冲堵头中设置有缓冲堵头内孔。该缓冲结构带有八根呈星形布置的缓冲活塞,在堆芯上板上对应加工有八个呈星形布置的缓冲孔,当缓冲活塞插入缓冲孔内时,挤出冷却剂时实现了水力缓冲。

    压水型核反应堆堆内构件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03656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574578.9

    申请日:2012-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压水型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它包括上部堆内构件和下部堆内构件,上部堆内构件包括测量导向结构、直插式水位探测器的导向结构、上堆芯板和上支承板,下部堆内构件包括吊篮组件和二次支承及流量分配组件,设计了新型的下腔室流量分配结构,并采用了位于压力容器上封头内的测量导向结构,同时设计了用于水位测量的直插式水位探测器的导向结构,使得压力容器内堆内构件能够均匀分配堆芯冷却剂,从而提升反应堆整体性能,简化了反应堆结构,另外设计了直插式的水位探测器的导向结构,也解决了水位探测器直径较大,难以在堆内弯曲所带来的问题。

    一种压水堆考验回路用冷却剂旁流控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4004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77085.2

    申请日:2024-1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辐照技术领域,尤其是提供一种压水堆考验回路用冷却剂旁流控制结构,包括压力管,所述压力管置于绝热管内部,球形下接头设置于压力管底部,所述压力管内部安装有分流管,分流管底部设置有方圆接头;回路冷却剂经压力管流至球形下接头折返,并通过分流管底部的方圆接头将回路冷却剂分为主流和旁流;分流管内部安装有燃料组件;燃料组件下侧端部设置有下管座,主流回路冷却剂经过下管座的中心通孔流经燃料组件内部,旁流回路冷却剂从方圆接头与下管座之间的环隙流经下管座与分流管之间的环隙。其目的在于保留燃料组件辐照试验中的一小部分旁流,形成稳定可控的主流旁流分配机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