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堆芯熔融物冷却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4139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503161.9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芯熔融物冷却收集装置,以钢制收集容器与堆腔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腔,由钢制收集容器同时对堆芯熔融物进行逐层扩展收集和冷却,再通过冷却腔中对堆芯熔融物进行进一步冷却,提升整个装置的冷却能力,而且堆芯熔融物和冷却装置为一体化结构,构成的冷却腔的结构占用空间更少,在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时,能够快速高效收集堆芯熔融物,以非能动的方式冷却熔融物,使其固化在收集容器内,减少放射性物质释放,安全可靠效率更高。

    一种基于modelica规范的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仿真架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83104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811475651.0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odelica规范的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仿真架构方法,本发明采用自上而下的分解和自下而上的集成对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系统模型库进行架构,建立清晰明确的层次化结构图。在自上而下的分解方面,本发明建立核反应堆热工水力系统从系统级→组件级→设备级→基础级的层次化分解图,并对各级的含义和范围进行了说明。在自下而上的集成方面,本发明以基本控制方程模型为核心,采用多级继承的方式,把控制方程所需的物性模型、源项模型、热构件模型、接口模型等基础级模型进行关联和组合形成设备模型,进而通过组合封装和拖拽式建模形成组件模型和系统模型。

    一种释热结构、释热单元、内热源模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721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28812.5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颗粒床内热源模拟中局部单元内的体积释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释热结构、释热单元、内热源模拟装置及方法,包括:第一加热棒,设于虚拟正方体的第一面的第一边上;第二加热棒,设于虚拟正方体的第二面的第二边上;以及第三加热棒,设于虚拟正方体的第三面的第三边上;所述第三面设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并分别与第一面和第二面垂直;第三边的两端分别垂直第二面和第三面;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互不共面;第一加热棒、第二加热棒和第三加热棒均用于插入颗粒床作为内热源。本发明实施例过释热结构实现了采用加热棒对颗粒床的释热各向同性,从而使颗粒床的体积释热在宏观上展现出较高的均匀性。

    一种熔池传热特性模拟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42B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1910727800.6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池传热特性模拟材料,是一种三层熔池传热特性模拟材料,以金属Na模拟严重事故中反应堆下封头内三层熔池中的轻金属层,共晶熔盐LiCl/KCl模拟氧化物层,金属Sn模拟重金属层。本发明的模拟材料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性能稳定和成本较低等特点。由于各组分间物理性质不同可形成自然分层,使用金属材料来模拟真实反应堆中熔池顶部及底部金属层,材料的特性相近,可有效降低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可用于反应堆严重事故机理及缓解措施的问题实验研究。

    一种棒状燃料源项释放特性研究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4049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407147.8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状燃料源项释放特性研究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实验装置包括驱动机构、燃料棒和惰化室;所述惰化室内设置有电磁冷坩埚,所述电磁冷坩埚内设置有非放原型熔融物,通过加热使电磁冷坩埚内形成熔融池;所述燃料棒为可拆卸式的中空结构,所述燃料棒内装载有非放原型熔融物和源项;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驱动导杆,通过驱动导杆用于夹紧燃料棒将燃料棒插入熔融池内。本发明所述实验装置不带放射性,并且接近真实的释放环境,同时可控制源项反应温度和释放时间,并易于操作。

    金属层熔池传热特性模拟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3005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54261.1

    申请日:2020-04-02

    Abstract: 金属层熔池传热特性模拟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金属层模拟材料包括金属铋和碘化铋,所述模拟材料在500℃条件下的普朗特数Pr为0.08~0.12。模拟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配置碘化铋熔盐;加热金属铋至金属铋完全熔化,继续加热至温度T;在温度T下,向熔化的金属铋中多次、缓慢地加入配置的碘化铋熔盐;金属铋表层的碘化铋晶体完全熔化后,得到金属层模拟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金属层模拟材料在工作状态下的Pr数为0.08~0.12,更加接近真实材料的普朗特数,故能够更加准确地、可靠地模拟金属层真实材料,更加准确地反映反应堆原型下封头中金属层熔池的金属层的传热特性,有效降低实验获得的传热关系式不确定度,为熔融物堆内滞留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一种用于贯穿两层压力边界安装传感器的密封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4146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90824.5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贯穿两层压力边界安装传感器的密封结构,贯穿钢管贯穿外层压力边界,且贯穿钢管的一端通过内层密封装置密封连接于内层压力边界的外壁上;贯穿钢管贯穿外层压力边界处通过外层密封装置密封连接于外层压力边界;传感器探头和传感器线缆均设置于贯穿钢管内部,且传感器探头连接于传感器线缆;传感器探头贯穿内层压力边界且传感器探头密封连接于内层压力边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贯穿两层压力边界安装传感器的密封方法。本发明一种用于贯穿两层压力边界安装传感器的密封结构及方法,将传感器贯穿双层压力边界安装的问题简化为只需贯穿内层压力边界进行安装,免除了传感器信号线缆也需进行贯穿密封的难题。

    一种模拟自然循环反应堆一回路特性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5378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53612.3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自然循环反应堆一回路特性的实验装置,包括反应堆模拟体和回路主泵,还包括喷射器模拟体;蒸汽由输出管线流出反应堆模拟体,输出管线分成分支管路I和分支管路II两条支路,分支管路I依次经过回路主泵后连接至喷射器模拟体的吸入口,分支管路II连接至喷射器模拟体的吸入口,喷射器模拟体的出口通过输入管线与反应堆模拟体连接;所述分支管路I上还设有流量调节阀。本发明提供的实验装置可以实现对加装喷射器的自然循环反应堆一回路系统自然循环运行特性进行模拟,用于研究喷射器性能和加装喷射器反应堆一回路自然循环运行特性,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自然循环反应堆的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撑。

    一种熔池传热特性模拟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1584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27800.6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池传热特性模拟材料,是一种三层熔池传热特性模拟材料,以金属Na模拟严重事故中反应堆下封头内三层熔池中的轻金属层,共晶熔盐LiCl/KCl模拟氧化物层,金属Sn模拟重金属层。本发明的模拟材料具有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性能稳定和成本较低等特点。由于各组分间物理性质不同可形成自然分层,使用金属材料来模拟真实反应堆中熔池顶部及底部金属层,材料的特性相近,可有效降低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可用于反应堆严重事故机理及缓解措施的问题实验研究。

    多环路耦合导热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79919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11009530.2

    申请日:2017-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环路耦合导热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模拟装置,包括反应堆模拟体及一回路系统、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海水系统,其中:反应堆模拟体及一回路系统:用于模拟反应堆的在停堆或者工况事故状态下的热力学状态;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用于将反应堆模拟体及一回路系统产生的热量排出,将热量通过应急冷凝器传递给海水系统;海水系统:模拟海水输入,并将应急冷凝器的热量带走并排出。本发明通过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二次侧产生的蒸汽通过自然循环管道排放到应急冷凝器进行冷却形成欠热水的过程中增加一个余热排出回路控制阀门,从而可以模拟出多种工况下的余热排出情况,可以通过余热排出回路控制阀门调节出不同的排出阻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