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52493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510238451.3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包括61束控制棒;61束控制棒分为8组,分别为R组、G1组、G2组、N1组、N2组、SA组、SB组和SC组;其中,R组为温度调节棒,G1组、G2组、N1组和N2组为功率补偿棒,SA组、SB组和SC组为停堆棒;G1组和G2组由灰体控制棒构成,其余组由黑体控制棒构成。.本发明通过对温度调节棒、功率补偿棒和停堆棒的数量设置,并进行合理分组,并对各个控制棒的空间位置进行优化,实现了在采用61束控制棒,不增加压力容器顶盖开孔数量的情况下,为177堆芯提供了足够的停堆裕量,停堆裕量满足年换料及18个月换料的安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952493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38451.3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包括61束控制棒;61束控制棒分为8组,分别为R组、G1组、G2组、N1组、N2组、SA组、SB组和SC组;其中,R组为温度调节棒,G1组、G2组、N1组和N2组为功率补偿棒,SA组、SB组和SC组为停堆棒;G1组和G2组由灰体控制棒构成,其余组由黑体控制棒构成。本发明通过对温度调节棒、功率补偿棒和停堆棒的数量设置,并进行合理分组,并对各个控制棒的空间位置进行优化,实现了在采用61束控制棒,不增加压力容器顶盖开孔数量的情况下,为177堆芯提供了足够的停堆裕量,停堆裕量满足年换料及18个月换料的安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26615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111582149.1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17/02 , G06F119/06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任意时刻反应堆功率分布试验的方法、装置和设备,包括:按照升功率方案执行反应堆功率达到目标功率平台,按照稳定时间达到功率分布试验状态之后,进行通量图测量,得到全堆电流数据;根据各探测组件位置处的测量电流和测量时间,调用修正因子库中对应的电流修正因子,对测量得到的各测点电流数据进行修正,得到实测电流数据;根据堆芯理论数据库与修正得到的实测电流数据,进行堆内功率精细化重构,得到堆芯实测功率分布;根据堆芯实测功率分布得到堆芯关键参数实测值,计算堆芯关键参数实测值与堆芯关键参数理论值之间的偏差,验证该偏差是否满足验收准则。本发明可实现在任意时刻利用探测器信号作为信号源完成功率分布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5688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017258.3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6/25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堆内自给能探测器的反应堆功率分布试验方法及系统,涉及核反应堆物理试验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模拟各瞬态下的堆芯精细功率分布后建立堆芯理论数据库,并以耦合系数方法建立各燃料组件中各节块的耦合系数;获取以堆内自给能探测器采集的固定与离散的实测电流数据,并采用高阶拟合方法拓展得到连续功率分布信息;依据耦合系数和连续功率分布信息,采用在线功率分布拓展软件拓展得到全堆实测功率分布;将瞬态下的堆芯精细功率分布与全堆实测功率分布对比,得到功率分布偏差试验结果。本发明在瞬态的堆芯功率分布计算基础上,与实时的堆内自给能探测器电流相结合,可给出当前堆芯状态的实测功率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144601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265019.4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4 , G21C17/108 , G21C1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源量程探测器信号作为信号源的次临界刻棒方法,是一种能够在反应堆处于较深次临界时进行控制棒价值测量的方法,记录某一控制棒组提出或插入堆芯后堆芯处于待测状态时源量程探测器中子计数率信号,调取次临界修正因子,经次临界修正因子修正源量程探测器中子计数率信号,再采用修正后的信号进行与基准状态源量程探测器计数率及反应性作对比,最终获得各待测状态下的堆芯反应性,完成刻棒,在保障测量精度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448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14688.7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朱加良 , 何正熙 , 张显均 , 徐涛 , 何鹏 , 余俊辉 , 王丹 , 关仲华 , 王远兵 , 李小芬 , 陈静 , 李红霞 , 吴茜 , 朱毖微 , 徐思捷 , 邓志光 , 郑嵩华 , 向美琼 , 吕鑫 , 王雪梅 , 叶宇衡 , 秦越 , 李卓玥 , 董晨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VDT压力传感器、安全壳内过程压力测量系统及方法,LVDT压力传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感压元件、测量杆、感应线圈;当所述感压元件发生形变或位移时,所述感压元件改变所述测量杆与所述感应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所述感应线圈中的电感发生变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VDT压力传感器、安全壳内过程压力测量系统及方法,对布置和电源设计要求较低,结构简单,且事故下测量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89839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204574.4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WER六角形栅格堆芯的控制棒价值测量方法,包括试验过程和修正因子计算过程,试验过程采用现有的动态刻棒方法并对具体过程进行细化;修正因子计算过程幅函数转换因子AFCF修正探测器信号R,进而计算得到动态测量反应性,最后利用反应性转换因子RCF修正动态测量反应性得到测量棒组价值,其节约时间且测量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20331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111517461.2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堆芯中乏燃料组件的装载方法,所述压水堆堆芯为首循环堆芯,所述首循环堆芯装载有新燃料组件与乏燃料组件,所述乏燃料组件布置在所述首循环堆芯的外围及次外围位置。乏燃料组件与新燃料组件摆放配合形成低泄漏装载形式以提高中子经济性,并降低压力容器所承受的中子辐照水平,延长设备寿命;替代一次中子源,降低首循环成本;提高乏燃料组件的利用率;在堆芯内部布置一定数量乏燃料组件,与新燃料组件摆放配合展平堆芯功率分布,降低功率峰值因子,提高堆芯安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906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05357.5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核反应堆物理试验方法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动态堆芯理论计算的功率分布测量方法、终端及介质,方法包括:括预估燃耗和预估控制棒位;构建试验平台堆芯的基础理论模型;建立动态堆芯理论数据库;获取反应堆燃料组件测量通道内不同位置的测量数据;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拓展为全堆芯实测功率分布数据;获取动态堆芯设计理论功率值;完成对堆芯关键参数的验证。本发明利用动态堆芯理论模拟技术获得动态堆芯的理论数据和试验关键参数,构建动态堆芯理论数据库,利用动态堆芯理论数据库对动态堆芯实测电流数据进行数据拓展,获得全堆芯实测功率分布数据,再利用全堆芯实测功率分布数据和动态堆芯理论数据库完成试验结果验收。
-
公开(公告)号:CN11763721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98433.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衡循环扰动的燃料管理设计方法,包括:根据核电厂的循环长度需求设置多个平衡循环;确定核电厂的运行灵活性需求;确定每一个平衡循环的最终堆芯方案;根据核电厂的运行灵活性需求,在最终堆芯方案的基础上,分支形成每个平衡循环的燃耗模型;选定其中一个平衡循环的燃耗模型,采用另一个平衡循环的新组件的类型和数目,形成从前者的燃耗模型向后者的燃耗模型扰动过渡;完成所有平衡循环之间的扰动过渡;解耦了首循环、过渡循环和平衡循环之间的循环耦合,大幅度降低燃料管理设计难度和工作量。在保证电厂运行的灵活性的前提下,还有效提高燃料管理设计的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