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3990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370878.9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D3/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电厂堆芯的控制模式,设置两套独立控制的控制棒组:T棒组和D棒组;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时,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反应堆控制: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由独立的T棒组完成,控制堆芯的反应性变化,轴向功率分布形状由独立的D棒组控制,阶段性调节可溶性硼,将控制棒组恢复到运行范围内;负荷跟踪模式之外的其它模式运行时,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反应堆控制: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由独立的D棒组完成,D棒组还用来调整堆芯轴向功率形状和较小的反应性变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时使用控制棒进行堆芯反应性控制,大大减轻了操作员负担;减少了硼废水的生成,减少了运行成本和废水处理成本,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513990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398020.3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铒可燃毒物的24个月换料堆芯装载方法,换料装载采用低泄漏堆芯装载模式,新燃料组件置于堆芯里圈,堆芯最外圈放置已燃耗过的旧组件,新燃料组件中装有载铒燃料棒,载铒燃料棒布置在堆芯中功率峰较高的位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满足24个月燃料管理策略,可减少机组大修次数,降低年均大修费用,提高核电机组的能力因子,提高年负荷因子,增加年度电量,有利于经济性的提高,可在年换料和18个月换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核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52493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38451.3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包括61束控制棒;61束控制棒分为8组,分别为R组、G1组、G2组、N1组、N2组、SA组、SB组和SC组;其中,R组为温度调节棒,G1组、G2组、N1组和N2组为功率补偿棒,SA组、SB组和SC组为停堆棒;G1组和G2组由灰体控制棒构成,其余组由黑体控制棒构成。本发明通过对温度调节棒、功率补偿棒和停堆棒的数量设置,并进行合理分组,并对各个控制棒的空间位置进行优化,实现了在采用61束控制棒,不增加压力容器顶盖开孔数量的情况下,为177堆芯提供了足够的停堆裕量,停堆裕量满足年换料及18个月换料的安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882178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166175.4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8 , G01T3/00 ,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108 , G01T3/00 ,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H2滤波消除钒自给能探测器信号延迟的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钒与热中子的核反应模型;步骤2、采用直接变换建立核反应模型对应的离散状态方程;步骤3、确定钒自给能探测器电流的瞬时响应份额;步骤4、利用H2滤波器对钒自给能探测器电流信号作延迟消除。本发明应用时能对钒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的电流信号进行延迟消除处理,并能有效抑制噪声,使得钒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在反应堆瞬态工况时也能正常使用,且由于本发明采用了H2滤波器,作延迟消除时无需预先知道外部扰动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8217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165543.3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8 , G01T3/00 ,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108 , G01T3/00 ,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Luenberger形式H2滤波的铑自给能探测器信号延迟消除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铑与热中子的核反应模型;步骤2、采用直接变换建立核反应模型对应的离散状态方程;步骤3、确定铑自给能探测器电流的瞬时响应份额;步骤4、利用Luenberger形式的H2滤波器对铑自给能探测器电流信号作延迟消除。本发明应用时能对铑自给能中子探测器的电流信号进行延迟消除处理,并能有效抑制噪声,使得铑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在反应堆瞬态工况时也能正常使用,且由于本发明采用了Luenberger形式的H2滤波器,作延迟消除时无需预先知道外部扰动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3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97834.2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17/00 , G06Q50/06 , G06F119/0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负荷跟踪模拟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手动模拟多时间步连续负荷跟踪面临的巨大工作量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Mode‑C控制与运行模式下的负荷跟踪自动模拟方法,自动控制不调硼负荷跟踪过程堆芯反应性及轴向功率偏差。本申请能实现不调硼负荷跟踪的理论模拟的自动化,减小人工模拟的工作负担,提升模拟准确性并显著模拟效率,能实现初始棒位及目标轴向功率偏差设置的自动寻优,提升模拟计算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8107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3373.7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1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控制棒布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177堆芯压水堆的控制棒束分组布置及其束内布置方法,在保证堆芯安全的前提下,增强控制棒的调节控制能力,满足各类负荷变化的控制要求。该束内布置方法,将4根强吸收体棒分别布置在所述栅阵内坐标(4,4)的位置及其绕仪表管栅元旋转90°、180°、270°的位置;该分组布置方法在177组燃料组件的堆芯中分为T棒组、S棒组和AO棒组布置控制棒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保证堆芯安全的前提下,增强控制棒的调节控制能力,满足各类负荷变化的控制要求。在指定的强吸收体、弱吸收体数量配比下,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控制能力强,对局部功率分布扰动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267464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111583867.0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堆芯换料长周期燃料管理方法,平衡循环每次换料采用超过5%富集度的新燃料组件,每次换料的新燃料组件数量小于等于所述堆芯组件数的1/2;平衡循环为24个月换料周期。通过采用超过5%富集度的新燃料组件换料,且每次换料组件的数量均不超过堆芯组件数的1/2,可以有效提高燃料经济性,实现燃料经济性好的24个月换料周期的燃料管理方法,实现针对于大型核电厂的各种堆型的压水堆24个月换料方式的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42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1853372.4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郑勇 , 李茂禾 , 刘东 , 陈冲 , 唐霄 , 李庆 , 王雪强 , 涂晓兰 , 刘盈 , 芦韡 , 陈长 , 刘余 , 潘俊杰 , 汤琪芬 , 于洋 , 赵文博 , 田俊科 , 吴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堆芯MOC程序与CFD程序网格映射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采用独立于MOC程序和CFD程序的耦合中间件实现两者的几何网格映射和耦合参数插值计算,将耦合参数插值系数以二进制格式保存至文件中,为耦合计算过程中MOC程序向CFD程序的耦合参数插值传递、CFD程序向MOC程序的耦合参数插值传递提供依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基于MOC方法的三维堆芯输运程序计算网格与基于CFD方法的流固耦合程序计算网格之间的高效快速映射及耦合参数计算传递,为三维堆芯精细化核‑热耦合计算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37799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09399.2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东 , 陈俊辑 , 陈奇隆 , 彭航 , 潘俊杰 , 张斌 , 李庆 , 涂晓兰 , 陈长 , 肖聪 , 芦韡 , 李文杰 , 范佳锟 , 向迪 , 卢宗健 , 曾辉 , 崔显涛 , 赵晨 , 江勇 , 庞志鑫 , 邓平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深度机器学习求解连续性积分方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包含未知函数和积分项的连续性积分方程中的积分项转化为被积函数的原函数表达式,将原积分方程转化为没有积分项的微分方程;给出被积函数原函数特定解的生成方法;对未知函数和被积函数原函数分别映射为神经网络函数,对未知函数和被积函数原函数的神经网络函数交替进行深度机器学习;完成深度机器学习的未知函数和被积函数原函数的神经网络函数分别为未知函数和被积函数原函数的数值解。本发明避免了积分项有限和代替积分项带来的系统性误差以及被积函数缺乏唯一性带来的收敛性问题,使其有效应用于中子输运理论、流体力学以及热力学等工业领域的核心方程求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