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超微圆盘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377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382747.8

    申请日:2021-04-09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超微圆盘电极的制备方法。将碳纤维丝通过牵引法贯穿玻璃毛细管;将贯穿有碳纤维丝的玻璃毛细管一端封死,另一端连接真空泵,置于垂直拉制仪上,通过控制参数拉直出两根玻璃电极;将玻璃毛细管尖端灌入环氧树脂填充内壁与碳纤维丝间的缝隙,待环氧树脂完全固化后将玻璃毛细管尖端用砂轮打磨至圆盘状;从玻璃毛细管另一端灌入导电银胶,并将铜导线插入其中与碳纤维粘连导通,在烘箱中放置使得导电银胶完全干透。最后用热熔胶封死插入导线一端玻璃毛细管管口。本方法可提高碳纤维超微圆盘电极的制备效率及成品率,实现批量生产,降低制备成本。利用本方法制备的碳纤维超微圆盘电极端面平整、绝缘层包覆效果好,响应时间短,使用寿命长,适用于扫描探针使用。

    一种适用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电化学反应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89157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382749.7

    申请日:2021-04-09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电化学反应池装置,由反应池主体、密封圈、反应池盖、定位铁块、紫铜电极、金属卡环组成。反应池主体正面设有盖体嵌入,参比电极及对电极插入及样品嵌入槽,密封圈在防止液体外渗的同时参与参比电极及对电极丝的引导及固定。块体样品嵌入反应池主体底部样品槽,样品槽底部有电极连接孔通过插入紫铜电极块导通第二工作电极电路及帮助取出样品,池体底部嵌入磁吸固定位铁块帮助固定反应池,反应池主体下方环形槽内插入防止反应池变形的金属卡环。本发明体积小巧,结构简单,可靠度高,可以与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电化学模块完美适配,从而解决块状样品在SECM‑AFM模式下扫描的适配问题。

    一种聚酯类多孔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200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97047.5

    申请日:2020-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酯类多孔高分子微球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属于高分子微球领域。本发明将致孔剂NaOH溶液作为内水相,通过水/油/水溶剂挥发法直接制备出微孔数量和孔径大小可控的多孔聚酯微球,微球的孔隙率较高,微孔数量和孔径大小精确可控,可实现对大分子量或超高分子量的药物或微纳尺寸的颗粒进行装载。上述方法制备的多孔聚酯微球制备工艺简单,具有比表面积大、药物释放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在生物医药、临床治疗、智能防腐涂层制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涂层失效的实时监测方法及腐蚀监测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187969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573154.5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层失效的实时监测方法及腐蚀监测传感器,涉及金属腐蚀防护技术领域,能够通过在腐蚀监测传感器上设置涂层并放置于服役环境中来监测传感器表面涂层的腐蚀程度;该方法步骤包括S1、对腐蚀监测传感器进行预处理;S2、在预处理后的腐蚀监测传感器的表面制备待监测的涂层;S3、将表面制备有涂层的腐蚀监测传感器置于服役环境中,并将腐蚀监测传感器与微电流采集设备电性连接,通过微电流采集设备采集到的电流数据表征涂层的失效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不同服役环境下涂层失效监测的过程中。

    一种基于氮化钛光热响应的双重自修复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2607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58719.X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氮化钛光热响应的双重自修复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涂层由包覆纳米氮化钛并负载缓蚀剂的光热响应复合填料和形状记忆树脂组成。该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得:首先将纳米氮化钛、缓蚀剂、致孔剂均匀混合,通过硅源物质水解制得光热响应复合填料;接着将复合填料以一定比例均匀分散到形状记忆树脂中,并在金属基材表面构建具有双重自修复效果的涂层体系。当涂层产生破损时,纳米氮化钛在光照下激发等离激元共振而产热,一方面促使树脂的形状记忆恢复,另一方面促进填料内缓蚀剂的快速释放,从而恢复涂层对金属的保护作用。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涂层的耐蚀性和自修复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快速采集腐蚀数据的耐候钢研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6273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10570840.4

    申请日:2019-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快速采集腐蚀数据的耐候钢研发方法,属于耐候钢研发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待评价的耐候钢和铜试片以及绝缘片按照“铜试片‑绝缘片‑耐候钢试片‑绝缘片‑铜试片”的顺序层叠固定,制成电极,然后将电极中的耐候钢试片用低电阻率导线连接至微电流计的负极,将电极中的铜试片用低电阻率导线并联后并连接至微电流计的正极,将电极置于户外进行腐蚀测试,一段时间后提取微电流计数据,获得待评价的耐候钢在户外服役的腐蚀发展规律曲线。通过比较不同耐候钢的腐蚀发展规律曲线,即可快速评价耐候钢的耐蚀性能优劣。该方法测试时间短,测试结果真实可靠。

    一种CuInS2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48526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407635.9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uInS2薄膜及其制备工艺,涉及薄膜材料技术领域,薄膜各组分化学计量比接近理想计量比,外观平整,厚度均匀,组织致密,其禁带宽度接近理想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的最佳禁带宽度;该薄膜各组分化学计量比为Cu:In:S(at%)=1:1.082:1.965;晶粒尺寸为0.4~1.3μm;禁带宽度Eg为1.459eV;采用恒电位一步电沉积方法制备,电沉积时采用Cu-In-S三电极系统和硫酸盐体系电解液;电解液包括硫酸铜、硫酸铟、硫代硫酸钠、邻苯二甲酸氢钾、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CuInS2薄膜制备过程中。

    一种光响应超疏水-超滑转换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38747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811241748.5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一种光响应超疏水‑超滑转换涂层的制备方法,用于表面腐蚀防护、除霜除冰、防水防雾、清洁防污损领域。涂层结构包括表面粗糙的多孔膜层,多孔结构中填充低表面能相变材料,以及均匀分布于相变材料或多孔膜层中的光致发热颗粒。多孔膜层表面粗糙度范围为10nm~50μm。相变材料熔点范围0~200℃,在室温下呈固态,涂层表现出疏水性。服役条件下通过光源辐照,使光致发热颗粒吸收光能升温,相变材料融化为液态,涂层表现出超滑性、疏水性。本发明涂层实现了表面疏水‑超滑的切换,结合了固态表面持久稳定,以及液态表面超滑、自修复的功能特点,解决了超疏水表面机械稳定性差,超滑表面持续性差的难题,拓展了超滑表面的应用,实现了对材料的高效率、可持续、智能化防护。

    一种磁响应动态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4376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900301.2

    申请日:2019-09-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响应动态涂层的制备方法,属于表面防护领域,该涂层应用于表面润滑、海洋防污等领域。所述涂层包括:1.掺杂磁响应颗粒的有机硅膜层;2.膜层内部为多孔结构、外部为微纳粗糙的表面;3.膜层及孔结构内贮存含有杀菌剂、缓蚀剂的润滑油。通过施加外部磁场,内部磁颗粒震动,挤压涂层分泌润滑油,使表面保持长效润滑。同时磁颗粒震动形成动态不稳定表面。超滑表面与动态表面的协同效应,起到有效防护作用。极大延长超滑表面服役寿命,增强防腐蚀防污功能。

    一种基于快速采集腐蚀数据的耐候钢研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627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70840.4

    申请日:2019-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快速采集腐蚀数据的耐候钢研发方法,属于耐候钢研发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将待评价的耐候钢和铜试片以及绝缘片按照“铜试片-绝缘片-耐候钢试片-绝缘片-铜试片”的顺序层叠固定,制成电极,然后将电极中的耐候钢试片用低电阻率导线连接至微电流计的负极,将电极中的铜试片用低电阻率导线并联后并连接至微电流计的正极,将电极置于户外进行腐蚀测试,一段时间后提取微电流计数据,获得待评价的耐候钢在户外服役的腐蚀发展规律曲线。通过比较不同耐候钢的腐蚀发展规律曲线,即可快速评价耐候钢的耐蚀性能优劣。该方法测试时间短,测试结果真实可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