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2391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682446.5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南京建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D06M11/00 , D06M1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1/00 , D06M16/00 , D06M2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离子化整理的生物质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4~8wt%的粘合液;(2)将天然负离子矿石粉、步骤(1)中的粘合液、螯合剂按质量比4~8:91.6~95.6:0.4混合,制得负离子整理液;(3)将杨絮纤维按照10~20g/L的比例混入步骤(2)中的负离子整理液中,以30~9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浸渍时间20~40min,过筛、烘干后,得产物。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使用上述方法制备的负离子化整理的生物质纤维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具有结合牢固好、回潮率高、具有抗菌作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25673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31913.9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偕胺肟-羟胺肟纤维素/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双醛壳聚糖;(2)偕胺肟-羟胺肟纤维素分散液的准备;(3)纳米银在偕胺肟-羟胺肟纤维素表面的原位制备及其与双醛壳聚糖复合溶胶的形成;(4)复合溶胶的注模、冷冻干燥和气凝胶的成型。本发明所述方法中纳米银还原过程绿色环保,气凝胶制备流程简单。所得复合气凝胶机械性能优异、组织结构规整、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吸附过滤、协同吸附降解等工业废水处理以及医用敷料、组织工程等生物医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186887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66701.7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南京建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TiO2/Ag+/N719/PU/CA多元荧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PU/CA混合纺丝溶液;(2)将TiO2加入至步骤(1)的PU/CA混合纺丝溶液中;(3)将Ag+溶液加入至步骤(2)的溶液中;(4)对步骤(3)的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TiO2/Ag+/PU/CA薄膜;(5)用N719钌染料溶液对步骤(4)中的薄膜进行浸泡整理,得到N719改性TiO2/Ag+PU/CA薄膜;(6)干燥后,得产物。本发明的多元荧光薄膜具有成型良好,细度均价,具有比表面积大、检测荧光猝灭现象来判断金属离子浓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186887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910466701.7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南京建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TiO2/Ag+/N719/PU/CA多元荧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PU/CA混合纺丝溶液;(2)将TiO2加入至步骤(1)的PU/CA混合纺丝溶液中;(3)将Ag+溶液加入至步骤(2)的溶液中;(4)对步骤(3)的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TiO2/Ag+/PU/CA薄膜;(5)用N719钌染料溶液对步骤(4)中的薄膜进行浸泡整理,得到N719改性TiO2/Ag+PU/CA薄膜;(6)干燥后,得产物。本发明的多元荧光薄膜具有成型良好,细度均价,具有比表面积大、检测荧光猝灭现象来判断金属离子浓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0010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0334480.5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D06M15/61 , D06M11/38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疏水抗菌天然纤维素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有天然纤维素织物,天然纤维素织物的表面黏附有聚多巴胺超疏水涂层,天然纤维素织物与聚多巴胺超疏水涂层之间黏附有离子螯合层;将天然纤维素织物加入到碱溶液中,加热搅拌后水洗数次晾干备用;将多巴胺溶解于缓冲液中,加入Cu2+/H2O2氧化体系,迅速搅拌充分溶解,将织物浸入多巴胺溶液中,振荡反应后多次洗涤烘干后在碱液中浸渍,清洗后在上述的多巴胺液中再处理一次,取出后充分洗涤、干燥。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其中碱液的使用可以循环利用,主要原料环保易得、成本低,便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备的超疏水抗菌天然纤维素织物具有稳定的超疏水、抗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22938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910531047.3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8L1/08 , C08L5/04 , C08K3/22 , C08K3/26 , C08J9/28 , C08J3/24 , B01J20/28 , B01J20/24 , B01J20/30 , C02F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胺肟纤维素/海藻酸钠的磁性气凝胶及其制备和应用。其中,按组分的重量份数比:双胺肟纤维素0.5‑5份、纳米Fe3O4 0.2‑2份、海藻酸钠3‑9份。制备步骤如下:首先,通过化学改性,获得高活性的双胺肟纤维素;然后以双胺肟纤维素为模板,原位负载分散均匀、附着牢固的纳米Fe3O4;再以其为凝胶框架,海藻酸钠做凝胶网络组建单元,经共混自组装、交联固化、冷冻干燥制得基于双胺肟纤维素/海藻酸钠的磁性气凝胶材料。所得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可调、组织结构规整、机械强度高、孔隙率大,可用于废水中污染物的富集分离、协同吸附降解,以及生物医药中靶向磁疗和靶向给药等。
-
公开(公告)号:CN11022938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531865.3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银双胺肟纤维素/壳聚糖/丝素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经过改性后得到棒状的双胺肟纤维素;以双胺肟纤维素为载体,双醛壳聚糖为还原剂和凝胶组分,通过配位作用和原位还原制得载银双胺肟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溶胶;然后加入一定浓度的丝素溶液,各组分在静电、氢键等相互作用力下可自主形成强有力的结合;经冷冻干燥得到载银双胺肟纤维素/壳聚糖/丝素复合气凝胶。所得气凝胶组织结构规整、孔隙率高、生物相容性好、机械性能高、抑菌效果突出,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生物医药、医用敷料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180507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31426.2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B01J20/24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MnO2修饰的双胺肟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制备方法。通过化学改性,制得高活性的双胺肟纤维素;利用双胺肟功能基团与金属离子的强配位作用原位获得纳米MnO2修饰的纤维素;将其与壳聚糖溶液共混,经交联固化、冷冻干燥制得纳米MnO2修饰的双胺肟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气凝胶。在该材料中,纳米MnO2修饰的双胺肟纤维素作为凝胶框架,壳聚糖分子链充当复合气凝胶构建的网络连接单元。所得气凝胶的组织结构规整、机械强度高、孔隙率大,且气凝胶的微观形貌和机械性能均可通过组分间的比例和交联方式进行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017282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67396.3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南京建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D06M11/00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离子化整理的生物质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4~8wt%的粘合液;(2)将天然负离子矿石粉、步骤(1)中的粘合液、螯合剂按质量比4~8:91.6~95.6:0.4混合,制得负离子整理液;(3)将杨絮纤维按照10~20g/L的比例混入步骤(2)中的负离子整理液中,以30~9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浸渍时间20~40min,过筛、烘干后,得产物。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使用上述方法制备的负离子化整理的生物质纤维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具有结合牢固好、回潮率高、具有抗菌作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74595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67737.5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B01J20/24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麻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红麻原麻于碱液中碱煮脱胶;完成后先用低浓度碱液浸泡,后纯水冲洗并晾干;加入10g预处理后红麻于有机酸中,水浴反应,取出红麻;再用醋酸或酸酐溶液漂洗,再用热水冲洗,干燥备用,并进行吸附验证实验;称取适量改性红麻,加入到亚甲基蓝溶液中,恒温水浴振荡,取上层清液,测出吸光度,对照亚甲基蓝溶液标准曲线,得到验证合格的羧基改性红麻吸附材料;本方法使红麻纤维得到有效利用,生产的生物吸附材料,产品多孔隙,紧密度高,通过醋酸或酸酐改性处理,在红麻纤维分子中引入大量羧基基团,吸附性较好,吸附量可达75~85mg/g,红麻纤维吸附效率超过9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