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16184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610132381.4
申请日:2006-12-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潘涌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压生物过滤器,包括过滤器缸体,放置在缸体内的微生物载体,和缸体连接的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内端与缸体内底部的布水器连接,出水管的内端与缸体内顶部的集水器连接,进水管外端通过气管与空压机连接。本发明的加压生物过滤器通过加压方式缩短了生化反应时间,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生物量大大增加,生物膜总处于更新状态,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少,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1943326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010741386.7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1/461 , C02F1/467 , C02F1/469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除氨氮功能的电吸附‑电氧化复合电极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通过将天然沸石、TiO2、乙炔黑、粘结剂与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混合,搅拌并使用超声仪器处理,获得均一混合物,将混合物均匀涂覆于酸化后的活性炭纤维电极两面,在通风橱中自然风干后在50℃的烘箱中烘干,得到具备除氨氮功能的电吸附‑电氧化复合电极,将所制得的具备除氨氮功能的电吸附‑电氧化复合电极和活性炭纤维电极作为电极,控制电极间距形成电吸附‑电氧化反应模块,应用于污水中去除氨氮。
-
公开(公告)号:CN108238701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810073147.1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解‑加压生物过滤处理工业废水生化尾水的耦合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微电解反应器预处理:将工业废水生化尾水的pH调整到3.5~5.5后送入充填有微电解填料的微电解反应器内进行预处理;(2)加压生物过滤处理:采用加压生物过滤器对步骤(1)中经微电解反应器预处理后的出水进行处理;其中,加压生物过滤器内填微生物磁性填料。本发明中通过改进微电解填料的成分、结构和形状,利用微电解的降解作用、加压生物铁及磁场对微生物的活化作用、微电解与加压生物过滤器的协同作用强化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本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少、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少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生化尾水的深度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506632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451359.6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B22F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含络合铜废液里回收超微细铜粉的方法,属于化工回收技术领域。本发明中从含络合铜废液里回收超微细铜粉的方法的技术方案为:向含铜废液加入pvp分散剂,然后加入葡萄糖和NaOH,加热搅拌进行预还原反应,反应后加入二氧化硫脲,加热搅拌进行还原反应,待反应结束后,过滤,水洗2次,乙醇洗2次,真空烘干,即可得到超微细铜粉。该回收方法的去铜率达到99%;回收获得的超微细铜粉的粒度可达到700nm~1500nm;生产的铜粉纯度可达到99.95%以上。制备的超微细铜粉在导电胶,导电涂料,导电复合材料原料,以及高效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纳米晶铜和医药等多个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070244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69498.5
申请日:2010-12-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及其用于废水污泥减量化处理的方法。本发明磁载体生物膜反应器是通过采用磁性微生物载体或者在微生物载体周围施加外磁场作用后接种生物膜得到的。本发明磁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磁场作用,强化流离球微生物载体或多孔生物载体在好氧-厌氧交替作用下的剩余污泥原位减量效果,提高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
公开(公告)号:CN1994920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10132378.2
申请日:2006-12-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微生物磁性载体,微生物磁性载体由浮石和铁磁性物质设置于表面开孔的塑料球壳体内组成,塑料球壳体由两个半球壳组成,两个半球壳通过自身的连接扣连接,塑料球壳体的直径在20mm~150mm之间,浮石为流纹质浮石或玄武质浮石或其混合物,铁磁性物质为永久磁铁,具体为钕铁硼磁铁(Nd-Fe-B)或者铁氧体磁铁或者其它永久磁铁。该载体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污染物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046807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797867.7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莱茵海默氏菌HNAD‑02及其在废水脱氮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分离得到了一株降解废水中氨氮、硝态氮和COD的效果非常显著的菌株莱茵海默氏菌HNAD‑02,该菌株已于2019年7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14。该菌株通过投加碳源可以对水体中氨氮进行异养硝化,同时对水体中硝态氮进行好氧反硝化,对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2%,硝态氮的去除率高达86%,COD的去除率高达92%,且在脱氮的过程中不积累亚硝态氮,避免了二次污染。另外,利用该菌株进行废水脱氮的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好,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084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210872.7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34 , C12N1/20 , C12N1/14 , C12N7/00 , C12R1/92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的方法。研究发现在废水中存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噬菌体能抑制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生长,通过抑制废水中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噬菌体,能提高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能力。向含有噬菌体的的废水中投放能抑制噬菌体增殖的物质,来提高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能力;通过Fe3+的加入,使其脱氮效率提高50%以上,Fe3+的浓度在100~300mg/L,温度15~50℃,pH5~11时噬菌体无法增殖,对噬菌体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Fe3+能够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相互作用促进脱氮效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脱氮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1959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51872.8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1/461 , C02F1/467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水中总氮的粒子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的粒子电极由改性活性炭粉、脱硅沸石粉、黄铜矿、TiO2、乙炔黑、造孔剂和粘结剂制作而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活性炭粉45~55份、脱硅沸石粉15~20份、黄铜矿10~15份、TiO24~10份、乙炔黑3~8份、造孔剂4~9份和粘接剂2~6份。其中脱硅沸石由天然沸石进行脱硅处理而得到,改性活性炭粉通过浸渍于氯化钙溶液中进行改性制得。本发明的粒子电极原材料易得,用于三维电极法去除污水含氮污染物,总氮的去除率达到95.5%,具有优良的脱氮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85091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468913.8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好氧反硝化莱茵海默氏菌与纳米Fe3O4联合处理含氮废水,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高浓度废水进行好氧反硝化处理,且对硝酸盐的处理效率也显著提高。与单一莱茵海默氏菌处理废水相比,该处理方法更加适合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且处理时长短,反硝化效率高,经过莱茵海默氏菌的反硝化作用后,含氮废水中的硝酸盐绝大部分转化成为气态氮从废水中脱离,使得废水中的含氮总量显著下降,不会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等在水中积累的二次污染物。该处理方法在大规模工业化废水处理中十分具有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