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5265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1467585.X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02F3/30 , C12R1/38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脱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株假单胞菌DNF‑23及提高假单胞菌脱氮效率的方法。本发明首次分离得到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假单胞菌DNF‑23菌株,于2019年7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Fe2O3与假单胞菌DNF‑23共同用于含氮水体脱氮的方法。当浓度为50mg/L的纳米Fe2O3与假单胞菌DNF‑23联用脱氮时,在12h内分别对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以及总氮的去除率可达86.9%、85.7%、72.7%,较单菌株分别提升了17.5%、16.2%、25.5%,在短时间内显著提升了假单胞菌的脱氮效率。该方法不仅能够快速高效地对水体进行脱氮处理,而且能够避免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766656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26911.7
申请日:2012-07-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甘蔗渣廉价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甘蔗渣作为唯一碳源配制廉价的培养基,选取高产的纤维素酶产生菌和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通过耦合两株菌的发酵工艺,实现了纤维素酶和微生物絮凝剂的高产量,拓展了甘蔗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与直接利用纤维素酶糖化甘蔗渣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相比,本发明既省去了纤维素酶的提纯过程,同时有效利用了木霉发酵后的剩余底物产絮凝剂,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废水排放,所产生的酶和絮凝剂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发明的发酵方法简便,容易控制,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234823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26548.8
申请日:2008-03-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水体石油污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活性剂的提纯分析:采集含油废水,稀释,涂布于原油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经划线分离、纯化、保种,获得可能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将所筛选的菌株接种在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获取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发酵液;从发酵液中提纯表面活性物质;(2)原油降解菌的筛选;(3)表面活性剂-原油降解菌联合处理含油废水。本发明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比一般的化学表面活性剂在性能方面更优越,而且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原油降解菌联合处理水体的石油污染,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213663165U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21866376.8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加换海水装置,包括用于配制海水的腔体、设于腔体上方用于储存海盐的罐体、称量器以及控制器,称量器一端与罐体相连,称量器另一端与腔体相连,腔体中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海水盐度的第一盐度感应器,腔体设有向其输送纯水的纯水输送装置,腔体还设有用于将腔体中的海水或纯水输送至海水缸中的海水输送装置,纯水输送装置、海水输送装置上均设置有用于监测流量的流量计,海水缸中设置有用于排出海水缸中海水的排水装置;控制器与第一盐度感应器、流量计、称量器、纯水输送装置、海水输送装置以及排水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智能实现了海水缸的自动定量换水、加水功能,解决了海水缸加水换水过程中费时费力的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