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捕集阱制冷头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369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892608.4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集阱制冷头及控制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捕集阱制冷头及控制方法,包括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配件的升降机构,与升降结构配接的在驱动组件驱动下能够上下移动的毛细血管组件,以及设置在毛细血管组件下方能够与毛细血管组件接触或分离的制冷组件。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保护冷凝头,在对毛细血管座加热的过程中使加热板与冷凝头分离,使冷凝头能够不被高温破坏性能;2、能够以更快更高的频率完成VOC检测,由于冷凝头能够与毛细血管座组件分离,降温更快,能够在设定的更快检测频率,检测毛细血管内部VOC数据。3、能够对毛细血管加热温度达到300度的加热温度,适应更高的加热要求。

    一种基于催化转化的气体浓度量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0295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980096093.3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袁斌 邵敏 王思行

    Abstract: 一种基于催化转化的气体浓度量化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载体气体源(1),质量流量控制器(2),目标气体生成源(3),三通阀(4),催化加热箱(5),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6);载体气体源(1)的输出端与质量流量控制器(2)的输入端连接,质量流量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目标气体生成源(3)的输入端连接,目标气体生成源(3)的输出端与三通阀(4)的入口(41)连接,三通阀(4)的第一出口(42)与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6)连接,三通阀的第二出口(43)与催化加热箱(5)的输入端连接,催化加热箱(5)的输出端与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6)连接。装置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可靠,该系统中催化剂催化效率可达99%以上;可以准确定量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满足大气化学、大气污染等领域对于不同挥发性有机物的标定需求。

    一种基于高塔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垂直观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56230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506783.6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塔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垂直观测系统,包括标气校准模块、塔体分层采样模块、地面不间断采样模块、VOCs地面监测模块和地面控制基站,各模块之间有机协作:以VOCs地面监测模块为核心,标气校准模块提供校准标气,塔体分层采样模块提供垂直梯度采样平台,地面不间断采样模块提供采样动力,地面控制基站实现对系统的控制与操作,将VOCs地面监测模块的运行信息进行收集与存储,并提供可视化显示。本发明能够获取大气边界层内各类VOCs组分浓度的高时间分辨率垂直梯度观测数据,为研究区域大气二次污染的形成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异氰酸标准气体的发生装置及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798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72996.4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标准气体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异氰酸标准气体的发生装置及量化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载气源,其用于提供运载异氰酸的载气;异氰酸源,其用于提供异氰酸;异氰酸标气出口,其用于输出浓度稳定的异氰酸标准气体;异氰酸溶解装置,其用于溶解来自所述异氰酸源的异氰酸;所述第一载气源、异氰酸源、异氰酸溶解装置和异氰酸标气出口相互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异氰酸源包括三聚氰酸和用于加热三聚氰酸的加热装置。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优势。该装置产生的异氰酸标准气体纯净度高,稳定性好。异氰酸浓度的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可以满足仪器标定,大气环境监测,以及异氰酸的物理化学特性等不同领域的研究需求。

    一种基于催化转化的气体浓度量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58304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841612.6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袁斌 邵敏 王思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催化转化的气体浓度量化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载体气体源1,质量流量控制器2,目标气体生成源3,三通阀4,催化加热箱5,以及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6;载体气体源1的输出端与质量流量控制器2的输入端连接,质量流量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目标气体生成源3的输入端连接,目标气体生成源3的输出端与三通阀4的入口41连接,三通阀4的第一出口42与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6连接,三通阀的第二出口43与催化加热箱5的输入端连接,催化加热箱5的输出端与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6连接。

    一种适用于多污染源的甲醛排放在线测量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658141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942075.4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污染源的甲醛排放在线测量方法,包括步骤:对待检测气体进行保温采样;利用零气对待检测气体进行前处理,具体包括两级零气稀释;以防止冷凝后水汽凝结导致甲醛组分损失,同时使高浓度甲醛降到量程范围内;结合湿化学法和吸光法,对稀释后的气体进行甲醛在线测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污染源的甲醛排放在线测量系统以实现上述方法,包括加热采样子系统、两级稀释子系统、甲醛在线检测子系统和数据采集与主控制子系统。本发明可应用于浓度变化范围极大、排放特征多样的多污染源甲醛排放浓度在线测量。

    一种温室气体来源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6925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161681.X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室气体来源分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温室气体来源分析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垂直观测数据;所述垂直观测数据包括:大气化学组分观测数据和大气物理参数观测数据;基于所述垂直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增量柱浓度数据;所述增量柱浓度数据为相关大气化学组分在大气边界层内的增量柱浓度;基于所述增量柱浓度数据,计算得到温室气体的潜在排放来源与贡献。本发明能够有效消除边界层日变化过程对PMF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更加准确地分析与量化评估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贡献。

    一种基于CAPS测氮氧化物的分析仪

    公开(公告)号:CN11320369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110526043.3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APS测氮氧化物的分析仪,包括:空气输入端、气溶胶过滤器、NO转化管、第一三通电磁阀、光腔衰减相变NO2监测器、零气发生器、质量流量控制器、臭氧发生器、第二三通电磁阀和气体排放出口;气溶胶过滤器输出端分别与NO转化管输入端、第一通道输入口连接,NO转化管输出端与第二通道输入口连接,第一三通电磁阀的输出端与光腔衰减相变NO2监测器连接;零气发生器、质量流量控制器、臭氧发生器依次连接,臭氧发生器输出端与第二三通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通道出口与气体排放口连接,第二通道出口与NO转化管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能精准快速切换NO和NO2检测模式,满足不同种类的测试和研究要求。

    一种VOCs协同来源解析的方法、产品、介质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11410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30599.6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VOCs协同来源解析的方法、产品、介质及设备,涉及源解析领域,方法包括: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层感知机构建单颗粒分类模型,利用本地污染谱库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该模型分析待解析单颗粒质谱数据的污染来源,得到各个污染源对颗粒物贡献的时间序列;利用PMF模型获取各个污染源的VOCs因子及其时间序列;将各个污染源对颗粒物贡献的时间序列与各个VOCs因子的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计算,得到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高于设定阈值的颗粒物和VOCs因子归属到同一污染源上,实现颗粒物与VOCs来源的协同解析,识别出颗粒物和VOCs共同的污染来源。

    一种在线测量OH总反应活性的反应管及具有其的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90743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1911364637.8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线测量OH总反应活性的反应管,包括主反应室、第一进气臂、第二进气臂、出气臂和反射室;所述第一进气臂包括主通道、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与主通道连通,主通道倾斜设置于主反应室的一端,第二进气臂倾斜设置于主反应室的一端,主通道的轴线与第二进气臂的轴线相交于主反应室中,反射室的顶端与主反应室连通,反射室的底端渐缩至闭合,主通道的轴线依次穿过主反应室和反射室的内腔,出气臂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主反应室的另一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此反应管的测量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NO干扰的反应管,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