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46837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780000903.8
申请日:2007-09-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2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负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集电体的表面上形成能够电化学地嵌入、脱嵌锂离子的多个柱状的活性物质块的第1步骤;和使粒子状的锂介入所述活性物质块之间的空隙中的第2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768438A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200480008500.4
申请日:2004-05-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2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21 , Y10T29/49115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充电/放电循环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更具体地讲,提供一种其中抑制由于充电/放电循环引起的负电极导电性恶化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能够可逆地吸收和释放Li离子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以及具有锂离子导电性的非水电解质。负电极包括集电器和设置在集电器表面上的活性材料颗粒。所述活性材料颗粒包括Si和至少一种选自由Sn、In、Ga、Pb和Bi组成的组中的元素R。在活性材料颗粒之间形成包含元素R的金属键。
-
公开(公告)号:CN1163992C
公开(公告)日:2004-08-25
申请号:CN00126985.2
申请日:2000-08-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387 , H01M4/624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表面的导电性,提供高容量、且循环放电容量下降较少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使用由作为构成元素至少包含Sn的锂吸藏相和锂非吸藏相形成的粒子和覆盖部分或全部前述粒子表面的导电性材料组成的复合粒子作为负极。所用导电性材料为导电性高分子、碳材和金属材料中的任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129970C
公开(公告)日:2003-12-03
申请号:CN98107425.1
申请日:1998-04-2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不影响循环寿命的高容量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体来讲,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由正极、负极和含浸了有机电解液的隔离膜或固体电解质层组成;其中,正极使用的是含有锂的金属氧化物,负极使用的是在作为主要材料的碳材中添加了通过充电被电化学还原成金属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这些金属氧化物为选自TiO2、Cr2O3、MnO2、Fe3O4、CoO、Co2O3、Co3O4、NiO、Ni2O3、Ag2O、PbO、Sb2O3、Bi2O3、SeO2及TeO2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100356C
公开(公告)日:2003-01-29
申请号:CN98109566.6
申请日:1998-06-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13 , H01M4/62 , H01M10/05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在温度上升时其特性也不劣化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电池包括可充放电的正极、可充放电的负极及非水电解质。电池内部、正极或负极中,或在非水电解质中含有温度上升时可生成水或碳酸气的物质。生成水的物质可使用如氢氧化物、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等。生成碳酸气的物质可以使用如碳酸盐、碳酸氢盐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821422B
公开(公告)日:2012-04-18
申请号:CN200880110929.2
申请日:2008-09-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246 , B22D11/10 , B22D11/143 , C23C14/30 , C23C14/5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低成本进行成膜的成膜方法和成膜装置。本发明的成膜方法包括:(i)将薄膜的固体原料(51)熔融,形成熔融液,使该熔融液(51a)凝固,形成棒状体(51b),将该棒状体(51b)拉出的工序;(ii)使棒状体(51b)的一部分熔融,向熔融液(蒸发源)(51d)供给的工序;和(iii)使用熔融液(蒸发源)(51d)形成薄膜的工序。并且,工序(i)、(ii)和(iii)在真空中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292863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080005367.2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44 , H02J7/0086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经得住长时间使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结束的判定方法。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含有1种具有橄榄石晶体结构的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并含有石墨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述判定方法包含以下工序:用时间Ti1进行电量Xc的充电的S1工序;S1工序结束后,在时间Yc期间停止充电,经过该Yc后测定电池电压Vi1的S2工序;S2工序结束后,用时间Ti1进行电量Xc的充电的S3工序;S3工序结束后,在时间Yc期间停止充电,经过该Yc后测定电池电压Vi2的S4工序,以及将Vi2-Vi1与规定电压差Vi3进行比较,如果Vi2-Vi1>Vi3,则判定充电结束,如果Vi2-Vi1≤Vi3,则判定充电未结束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150313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980135269.8
申请日:2009-06-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31 , H01M2/1061 , H01M4/0435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 , H01M4/661 , H01M10/05 , H01M2004/021 , Y10T29/49108
Abstract: 将正极板及负极板隔着隔膜卷绕成扁平状而得的电极组(1)收纳到方形电池壳(4)中,正极的伸长率为1%时的正极的抗拉强度为15N/cm以下,并且正极的断裂时的伸长率为3%以上,以电极组(1)的长径方向的长度为L、以正极的断裂时的伸长率为α时,电极组(1)的长径方向端部与方形电池壳(4)的短边侧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S满足S≥1/8(L×α)。
-
公开(公告)号:CN101295783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810095509.3
申请日:2008-04-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562 , C23C14/24 , C23C14/547 , H01M4/0421 , H01M4/139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元件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用锂蒸气、和原子量比锂大且为电极的构成材料以外的元素的蒸气,在电极上附着锂和所述元素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2055022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45432.2
申请日:2010-11-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2/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 , H01M2/1653 , H01M4/131 , H01M4/48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可防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短路。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含有含锂复合氧化物的正极、可嵌入及脱嵌锂离子的负极、和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多孔质绝缘体,其通过将包含正极、负极和多孔质绝缘体的电极组与非水电解质一起封入到电池壳中而形成,多孔质绝缘体的葛尔莱数为100[sec/100ml]以上且1000[sec/100ml]以下,多孔质绝缘体的平均孔径为0.05μm以上且0.15μm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