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其制造方法以及摄像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2077121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980124107.4

    申请日:2009-0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006 G02B3/0012 G02B13/0085

    Abstract: 在相对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一个或者双方的有效直径之外侧形成间隔保持部,保持接合型复合透镜之间的间隔。通过使设在间隔保持部的面上的触碰面、以及设在相对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另一个的有效直径之外侧由与透镜部相同材料构成的与间隔保持部的触碰面相对置的位置的触碰面直接接触、或者设在间隔保持部的相对置的面上的触碰面彼此直接接触,所述间隔保持部形成在相对的接合型复合透镜的双方,从而使间隔保持部的厚度不会极端变厚,容易成形,制造变得容易。另外,间隔保持部是由与透镜部相同的材料所构成,因此切断加工条件的选择范围变宽,还降低由切断时所施加的力引起的透镜形状的畸变,能够实现摄像镜头的高性能化。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便携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1688967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80023094.7

    申请日:2008-06-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6 G02B13/0035 G02B13/004 G02B13/0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片规模透镜以及备有该晶片规模透镜的光学系,其中,相对像高来说光学全长短,能够良好地修正像差,最像侧的透镜要素厚度薄。该光学系统含有:相对物体具有正折射力的第1透镜;被配置在第1透镜的像侧、在物体侧具有凹面形状的第2透镜;在第2透镜的像侧至少配置1个以上透镜,以被配置在第2透镜像侧的透镜中、被配置在最像侧的透镜为第i透镜(i≥3)时,第i透镜含有第i透镜平板,并且含有透镜要素,其被形成在第i透镜平板的物体侧面上,持有不同于第i透镜平板的折射率,最大像高的主光线穿过的部分在物体侧具有凸面形状,并且第i-1透镜和第i透镜之间的光轴上距离(透镜间距离),与从第1透镜物体侧面到像面的光轴上距离(光学全长)之比,在0.01以上0.15以下。

    摄影镜头和装置、便携式终端、摄影镜头和装置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57493B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010229656.2

    申请日:2010-0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6 G02B13/003 H04N5/2254

    Abstract: 一种摄影镜头、摄影装置、便携式终端及它们的制造方法。镜头具有:第1透镜组,其为正光焦度且具有:平行平板的第1透镜基板、被形成于其物体侧面且在物体侧具有凸面形状的正光焦度的第1a透镜部、被形成于像侧面且在像侧具有凹面形状的负光焦度的第1b透镜部;第2透镜组,其具有:平行平板的第2透镜基板、被形成于物体侧面且在物体侧具有凹面形状的负光焦度的第2a透镜部,满足下式0.6<f1/f<1.0(1);0.00<|n1a-n1s|<0.06(2);0.00<|n1b-n1s|<0.06(3);0.00≤|n1a-n1b|<0.05(4);10<v1a-v2a<45(5)。f1、f分别为第1透镜组和摄影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n1a、n1b、n1s分别为第1a、第1b透镜部和第1透镜基板的折射率v1a、v2a分别为第1a、第2a透镜部的阿贝数。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及便携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1661148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0910167478.2

    申请日:2009-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9/10 G02B13/00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用了适合于大量生产的晶片规模透镜光学系统的摄像镜头、采用了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及便携终端。本发明涉及的摄像镜头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第1透镜块、具有正或负折射力的第2透镜块。所述第1透镜块备有为平行平板的第1透镜基板、其物体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上分别形成的第1a透镜部及第1b透镜部,所述第1a、1b透镜部与所述第1透镜基板的折射率和阿贝数中的至少一个不同。所述第2透镜块备有为平行平板的第2透镜基板、其物体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上分别形成的第2a透镜部及第2b透镜部,所述第2a、2b透镜部与所述第2透镜基板的折射率和阿贝数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