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变速器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03393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280011159.2

    申请日:2012-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手动变速器具有“连接切换机构(M2)”,该“连接切换机构(M2)”可根据基于驾驶员的变速杆操作确立的变速挡来改变电动机M/G)的输出轴(Am)和变速器(M/T)的输出轴Ao)之间的连接状态。当确立了低速行驶用变速挡(EV)时,在(Ao)、(Am)之间确立动力传递系统、且电动机减速比(Am的转速相对于Ao的转速的比率)被设定为第一减速比(>1)。当确立了中速行驶用变速挡(2挡~4挡)时,在(Ao)、(Am)之间确立动力传递系统、且电动机减速比被设定为第二减速比(=1)。当确立了高速行驶用变速挡(5挡)时,不在(Ao)、(Am)之间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由此,作为HV-MT车辆用的手动变速器,本发明提供的手动变速器能够实现电动机的小型化,且能够抑制因电动机的高速旋转导致的电动机的发热。

    车辆用变速器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71880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10428859.8

    申请日:2013-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包括在低速侧的变速挡和高速侧的变速挡之间进行无缝换挡的机构的车辆用变速器中顺利实现无缝换挡的有效技术。该车辆用变速器包括: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可在连结位置和非连结位置移动的第一可动构件;可在连结位置和非连结位置移动的第二可动构件;可设定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相对于输出轴的旋转扭矩的传递状态的离合器机构;用于将第一可动构件和第二可动构件分别驱动至连结位置或非连结位置的驱动装置,其中,离合器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器摩擦片、第二离合器摩擦片、第一接合片、第二接合片。该车辆用变速器选择性地实现低速模式、高速模式以及中间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

    手动变速器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8774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80034787.2

    申请日:2012-07-11

    Abstract: 该手动变速器具备:输入轴(Ai),其经由离合器(C/T)接受来自内燃机(E/G)的动力;输出轴(Ao),接受来自电动机(M/G)的动力。该变速器具有在(Ai)-(Ao)之间不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EV行驶用的多个变速挡(EV、EV-R)、和在(Ai)-(Ao)之间确立动力传递系统的HV行驶用的多个变速挡(2速-5速)。在H型的换挡模式中,前进用的EV行驶用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EV)配置在最左侧的换挡线路的前端部,后退用的EV行驶用变速挡的换挡完成位置(EV-R)配置在最右侧的换挡线路的后端部。由此,提供一种具备“HV行驶用变速挡”和“EV行驶用变速挡”的HV-MT车用手动变速器,操作换挡操作构件时,熟悉普通的MT车辆的驾驶员不会感到不适。

    差速器装置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6725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8217.8

    申请日:2010-12-08

    Inventor: 枡井勇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8/08 F16H48/40 F16H2048/3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速器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装置(11)具有:齿圈(2),该齿圈(2)因来自动力源的转矩的输入而旋转;齿轮轴(3),该齿轮轴(3)与齿圈(2)在齿圈(2)的旋转方向卡合并与齿圈(2)一体旋转;小齿轮(41、42),该小齿轮(41、42)在齿轮轴(3)被轴支承成旋转自如;侧齿轮(51、52),该侧齿轮(51、52)与小齿轮(41、42)啮合;以及壳体(6),该壳体(6)与齿圈(2)以及齿轮轴(3)一体旋转,并在内部收纳小齿轮(41、42)与侧齿轮(51、5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