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筒的耐磨套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7549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76332.0

    申请日:2019-01-26

    Inventor: 杨保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00 B21D37/10

    Abstract: 一种用于机筒的耐磨套,包括耐磨套本体,耐磨套本体为一端孔径大另一端孔径小的锥形套体,锥形套体的壁厚为8~12mm,锥形套体的径向截面呈“C”字形,或,锥形套体的径向截面呈圆形,在锥形套体的侧壁上轴向设置有贯穿侧壁的耐磨套缺口,形成耐磨套缺口的套体侧壁为与锥形套体中心轴所在平面相平行的连接平面,连接平面用于与另一个锥形套体的连接平面相对合连接而形成端面呈横躺的“8”字形的耐磨套。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耐磨套厚达8至12mm,耐磨性好,耐磨套的使用寿命长;耐磨套是一次成型的整体结构,节省材料,降低耐磨套的生产成本,同时耐磨套表面光滑,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时间。

    乙烯低聚/三聚/四聚反应器的改良设计

    公开(公告)号:CN108025995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4291.X

    申请日:2016-09-13

    Abstract: 一种方法包括间歇或连续地将烯烃单体引入和间歇或连续地将催化剂系统或催化剂系统组分引入反应系统内的反应混合物中,使反应混合物中的烯烃单体低聚,以形成低聚物产物,并且间歇或连续地将包含低聚物产物的反应系统流出物从反应系统排出。反应系统包括总反应混合物体积和反应系统的经热交换的部分,该经热交换的部分包括经热交换的反应混合物体积和提供反应混合物和热交换介质之间的间接接触的总的经热交换的表面区域。反应系统中总的经热交换的表面区域与总反应混合物体积之比的范围是0.75in‑1至5in‑1,以及低聚物产物从反应系统的排出速率在1.0(lb)(hr‑1)(gal‑1)至6.0(lb)(hr‑1)(gal‑1)之间。

    一种高强耐用反应釜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14729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380385.9

    申请日:2017-12-20

    Inventor: 王文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00 B01J3/00 B01J3/04 B01J19/02 C22C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耐用反应釜,所述高强耐用反应釜包括:钢、钨、铝、锰、镍、碳、钛、镁和抗氧化剂,所述高强耐用反应釜各组份含量为:以重量份数计算,所述钢60‑80份、所述钨10‑20份、所述铝14‑22份、所述锰15‑22份、所述镍17‑28份、所述碳10‑18份、所述钛15‑24份、所述镁13‑24份和所述抗氧化剂8‑15份,所述抗氧化剂为二丁基羟基甲苯。本发明抗氧化性能强、材料多样、成本低、强度高。

    可调节反应压力的反应釜及可调压反应釜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69736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948573.0

    申请日:2017-10-12

    Inventor: 王纯

    Abstract: 一种可调节反应压力的反应釜及可调压可调压反应釜系统,属于反应釜装置领域。该可调节反应压力的反应釜包括内设有空腔的釜体,釜体内设有将空腔分隔成原料腔和反应腔的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原料腔和反应腔的对流孔,反应腔内设有将其分隔成对流腔和氢化腔的调压板,调压板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对流腔和氢化腔的调压孔,调压板还连接有用于驱动其移动以调节对流腔和氢化腔内压力的调压组件,釜体设有与原料腔连通的进料口及与氢化腔连通的排料口和氢气输送管。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反应压力的反应釜能够促进氢气与反应釜内的溶剂混合并反应,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可调节反应压力的反应釜的可调压反应釜系统。

    一种气体水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2202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21906.5

    申请日:2017-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00 C10L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水合物的制备方法。目前,天然气的储存方式主要采取管道运输和液态天然气运输两种方式,但其投资费用及运行费用均较高。为了寻找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气体运输方式,水合物储运气体技术应运而生。为了提高水合物的生成速度,缩短诱导期,降低水合物生成成本,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体水合物的制备方法,为水合物形式储运天然气提供指导作用。

    压力循环系统和相关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20251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80008555.3

    申请日:2008-01-25

    Inventor: E·Y·廷

    Abstract: 一种压力循环系统,包括:反应腔,其构造成接收试样;以及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的加料泵。所述加料泵能够操作以把来自流体源的流体朝所述反应腔传送。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料泵和所述反应腔之间的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能够操作以阻止流体从所述反应腔向所述加料泵的流动。有增压器与所述反应腔流体连通。所述增压器能够气动地操作以调节所述反应腔中的压力。有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加料泵和所述增压器的操作。所述控制器构造成通过所述加料泵的操作而将所述反应腔加压至第一压力。所述控制器还构造成通过所述增压器的操作而使得所述反应腔中的压力在第二压力和第三压力之间波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