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7312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481651.6
申请日:2016-06-27
Applicant: 黄石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建松
IPC: G01B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5/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开定子内腔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定子内腔检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面安装有定位板,底板的上表面设有通孔,且通孔处滑动连接有定位套,定位套内插接有滑动轴,滑动轴的底端贯穿定位套的中心孔,并延伸至底板的下方,所述滑动轴的底端设有工装孔,且工装孔内插接有安装杆,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所述安装杆远离滑动轴的一端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滚动测量头。通过加入滚动测量头,由于滚动测量头的弧度能与定子内腔表面的弧度相吻合,在测量定子内腔的圆度时,能提高测量的精度,方便检验符合规格定子。
-
公开(公告)号:CN105423872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22789.6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綦江永跃齿轮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文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外圆定位结构的齿圈淬火变形量检测机,包括底座、心轴、蜗轮、旋转平台、以及蜗杆,旋转平台上支撑齿圈的直平条,还包括外圈定位装置,外圈定位装置包括T形导向槽和V形定位块。本发明检测前先调校V形块的位置,使V形定位块的V形定位面被调整到与处于理论位置上的齿圈的外圆相切,并将V形定位块固定,再将百分表安装在支撑板上,即可将被检测齿圈放置在旋转平台上进行圆度检测;检测过程中通过转动旋转平台使齿圈外圆面的不同部位与百分表指针接触,即可快速的知道齿圈圆度是否超差,以及圆度超差的部位,由于通过V形定位块对齿圈位置进行定位,使得在检测过程中不需频繁的调整齿圈的位置,检测工作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415179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47396.8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桂林福达曲轴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淑琪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B41/062 , B24B5/04 , B24B5/363 , B24B49/04 , G01B5/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类零件中心孔失圆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将机床带有的顶尖备件改制成检测用三点式顶尖;将该三点式顶尖安装到磨削工件的机床头架上,形成头架三点式顶尖;将待检中心孔失圆的工件吊装到机床上进行装夹,用记号笔在头架三点式顶尖和工件上作标识;点动机床按钮,由机床的鸡心夹拨杆带动工件点动转动;测量最接近头架三点式顶尖轴颈处的跳动值A1;重复上述步骤,再次点动机床按钮使其停止转动,分别人为拨动工件按顺时针转动约90、180和270度,分别记录跳动值A2、A3和A4;按Amax-Amin的差值作为中心孔失圆的判定值。本发明可很好地解决了轴类零件中心孔失圆的准确检测问题,可对中心孔失圆的控制提出明确、可操作的控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403125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722783.9
申请日:2015-10-29
Applicant: 綦江永跃齿轮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文初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齿圈淬火变形量检测机,包括底座、垂直固定在底座上的心轴、与心轴转动配合的蜗轮、固定在蜗轮上的旋转平台、以及固定在底座上与蜗轮配合的蜗杆,所述旋转平台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三根支撑齿圈的直平条,所述底座的侧面上设置有安装百分表支架的支撑板。本发明齿圈淬火变形量检测机,将淬火后的齿圈放置在直平条上,将百分表安装在支撑板上,并使百分表的针头与齿圈的外圆面接触,然后通过转动蜗杆驱动蜗轮旋转,蜗轮旋转带动旋转平台和齿圈旋转,即可实现检测齿圈的圆度,检测操作简便,检测准确性高,并且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776346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10489579.8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丰
IPC: G01B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状测量机、形状测量机的调整方法以及形状测量方法。形状测量机(1)用于对旋转体形状的工件进行旋转仿形测量和直线仿形测量,其包括:旋转台(10),其用于载置上述工件,并且能够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旋转仿形测量部(20),其用于测量被载置在上述旋转台(10)上的上述工件的表面的位移;直线仿形测量部(30),其用于测量被载置在上述旋转台(10)上的上述工件的表面的沿着规定的测量轴线的轮廓形状;以及对准调整机构(40),其用于使上述直线仿形测量部(30)和上述旋转台(10)向与上述测量轴线交叉的方向相对移动,将上述直线仿形测量部(30)和上述旋转台(10)调整为上述测量轴线穿过上述旋转轴线的相对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203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49384.4
申请日:2012-03-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三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042 , G01B5/201 , G01B5/28
Abstract: 校准表面结构测量装置的方法,包括:获取Y轴形状测量数据和最大直径部分,以从当向下的和向上的触针分别与参考球的上和下表面接触时通过在Y轴方向上相对移动而获取的Y轴上部和下部形状数据来获取参考球的上部和下部最大直径部分;获取X轴形状测量数据,从而当向下的触针与参考球的上部直径部分接触以及向上的触针与参考球的下部直径部分接触时,通过相对地在X轴方向移动来获取参考球的X轴上部和下部形状数据;以及由形状数据获取的中心坐标O3和O4计算向上的和向下的触针的偏移量Δx和Δz。
-
公开(公告)号:CN102686971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080058409.9
申请日:2010-12-10
Applicant: 特诺恩股份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尤其在工作圆柱体的研磨操作期间展现所述工作圆柱体的几何形状的装置,其包括可以关于固定中间结构(15)远离和靠近对方运动的一对可动夹具(13,14),所述一对夹具(13,14)具有关于待测圆柱体(11)按照燕尾结构沿彼此相反方向倾斜的表面(19,20),所述待测圆柱体(11)置于所述倾斜表面之间和所述固定中间结构(15)的表面(21)之间,所述可动夹具(13,14)的所述表面(19,20)和所述固定中间结构(15)的所述表面(21)始终与所述圆柱体(11)保持接触,无论圆柱体(11)处于静止或旋转状态,其中,所述固定结构(15)在其内部还具有一组部件,所述部件(32,33;29,43;28,35,36,37,38)彼此相互作用以使所述一对夹具(13,14)的运动相互关联。
-
公开(公告)号:CN1207807A
公开(公告)日:1999-02-10
申请号:CN96199794.X
申请日:1996-12-06
Applicant: 泰勒·霍布森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5/201
Abstract: 通过触针(9)检测工件(10)的名义上的柱面表面(10a),触针(9)相对于确定参考基准(B)的支柱(5)沿该表面的轴动轴(A)的径向可以移动,从而触针(9)可以在沿表面的一个指定高度跟踪柱面表面。实现工件(10)和触针(9)绕表面(10a)的转动轴(A)的相对转动,并且使用触针(9)的位移来确定有关在该高度的表面的径向形状的信息。在不同高度沿表面重复这些测量113确定它的柱面形状。测量触针和工件转动180°的前、后触针(9)在每一高度自表面上的一个指定点的位移,用最终的测量值来补偿参考基准的任何误差和偏差。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76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517952.9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平湖市宇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nventor: 曹勇章
IPC: G01B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5/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顶尖转动外圆跳动检具,包括设备底板,设备底板的顶端内侧设置有滑动定位条,滑动定位条的一端安装有顶尖滑动块,滑动定位条的另一端安装有主动轴底座,主动轴底座的顶端设置有主轴座,主轴座的内部设置有传动齿轮,主轴座的一侧设置有调节手轮,主轴座的另一侧设置有顶尖连接轴,顶尖连接轴的一侧连接有主动轴,顶尖滑动块的顶端设置有联轴器,联轴器的一侧设置有上下调节顶板,主动轴的一侧设置有偏摆仪表。本发明是一种双顶尖转动外圆跳动检具,可以有效的提高外圆检具的使用范围以及便捷性,该检具方便对大型器具进行外圆跳动检测,检测精度较高,且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进行调节,方便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4847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647307.9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亚和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Inventor: 郭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孔零部件的多功能检测工具,旨在一种检测快速、便捷、读数精准、成本低廉且能检测喇叭孔、真圆度的多功能检测工具,包括工具本体,所述工具本体包括检测部和手持部,所述检测部呈锥台型且自下而大逐渐增大,所述检测部一侧磨削有刻度平面,所述刻度平面上等间距的设置有刻度线,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标设有刻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