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39808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180066671.2
申请日:2011-12-01
Applicant: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S3/1055 , H01S3/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0042 , B82Y20/00 , G01J1/0403 , G01J1/0407 , G01J1/0414 , G01J3/021 , G01J3/1804 , G01J2001/4247 , G01R31/2635 , H01S5/141 , H01S5/3401
Abstract: 一种用于自动表征从半导体晶片分离的半导体条上的多个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系统和过程。该系统包括:衍射光栅,被安装在旋转台上,用于使衍射光栅转动通过衍射角范围;操纵镜,被安装在旋转台上并被定向成垂直于衍射光栅的表面;激光分析仪;以及激光器条定位台。该定位台被自动移动以使平台上的激光器条中的每个激光器芯片与衍射光栅对准(一次一个芯片),使得从激光器条中的激光器芯片发出的激光束的部分被光栅的一阶衍射反射回同一激光器芯片以锁定激射波长,并且激光束被操纵镜反射的余下部分被激光分析仪接收并表征。对于每个激光器芯片,旋转台被自动转动以使衍射光栅相对于激光器芯片所发出的激光束转动通过衍射角范围,并且激光分析仪自动地表征每个衍射角下的激光器光学性质(诸如光谱、功率或空间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4823082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80062212.6
申请日:2013-11-22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08 , C08F2/50 , G01J1/0407 , G01J1/42 , G02B1/04 , G02B5/223 , G03F7/0007 , G03F7/027 , G03F7/031 , G03F7/033 , G03F7/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红外线透过滤光片、红外线透过滤光片的制造方法、以及红外线传感器,上述组合物可制作即便非常薄(例如厚度为1μm),也可在源自可见光成分的噪声少的状态下使红外线(特别是近红外线)透过的红外线透过滤光片,且在形成为膜厚为1μm的膜时,上述膜的厚度方向的透光率在波长400nm~750nm的范围内的最大值为20%以下,上述膜的厚度方向的透光率在波长900nm~1300nm的范围内的最小值为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011516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180075886.0
申请日:2011-12-2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G01J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4257 , G01J1/0407 , G01J1/0411 , G01J1/0414 , G01J1/0429 , G01J1/0448 , G01J1/0474 , G01J1/22
Abstract: 光分离器(3)配置在绕由透镜(2)聚光的激光的光轴(6)旋转了规定的角度(θ1)、并且绕与激光的光轴(6)以及激光的入射面垂直的直线(9)旋转了规定的角度(θ2)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969637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24493.X
申请日:2014-01-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理光
IPC: G01S7/48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0407 , G01J1/42 , G01S7/481 , G01S7/4815 , G01S17/9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目标探测器。该目标探测器包括光源;光学系统,将从光源发出的光束转换成预定状态;偏转器,偏转和扫描穿过光学系统的光束,并且将光束照射到目标上;光电探测器,探测反射光或者散射光。光源的发光区的第一尺寸与光源发光区的第二尺寸是不同的,所述的第一尺寸是发光区在第一方向的第一宽度,所述第二尺寸是发光区在第二方向的第二宽度。同所述第一尺寸和第二尺寸中较小者对应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与角分辩率较高的方向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03620490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80031620.0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有限公司
Inventor: 约翰·罗伯特·雷诺兹 , 瑞安·迈克尔·瓦尔恰克 , 安德鲁·加布里埃尔·林兹勒 , 斯维特拉娜·瓦西里耶娃 , 奥布里·林恩·戴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63 , B82Y20/00 , B82Y30/00 , B82Y99/00 , G01J1/0407 , G01J1/44 , G02F1/15 , G02F1/155 , G02F1/157 , G02F2001/1515 , G02F2001/1536 , G02F2201/16 , G02F2201/58 , G02F2202/28 , G02F2202/36 , G02F2203/11 , Y02A30/257 , Y02B80/50 , Y10S977/742
Abstract: 电致变色器件(ECD)包括电致变色单元和任选地一个或更多个另外的电致变色单元,其中所有的单元是平行的,并且其中所述单元之一的至少一个电极包括单壁碳纳米管(SWNT)膜。电致变色单元使得能够控制电磁谱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部分通过ECD的透射率。一个单元可以控制可见光辐射的透射,而其它单元可以控制IR辐射的透射。ECD可以用作“智能窗”以控制通过所述窗的热和光传输。所述ECD可以是可添加到现有窗的层合体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0340347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80057037.2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约克空调株式会社
Inventor: 洪起镐
IPC: F24J2/10 , G02B6/00 , F21S11/00 , H01L31/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10 , F21S11/00 , F24S23/12 , F24S23/71 , F24S23/79 , G01J1/0407 , G02B6/0006 , G02B19/0023 , G02B19/0028 , G02B19/0042 , H01L31/0547 , Y02E10/42 , Y02E1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碟形集光装置或抛物面形集光装置来跟踪太阳光,并通过像光学方法收集高密度太阳光的方法、将收集太阳光的高密度光传送到远距离的用处,并多段结合通过多个集光装置得到的高密度光,从而生成超高密度光的方法以及单元。抛物面集光装置的一次凹抛物面反射镜,其抛物面的倾斜度形成为窄幅,以使抛物面镜的内侧支点的入射角与法线面所成的角度大于临界角而朝下反射90%以上的光,而且,通过结合一次凹抛物面反射镜和小口径二次凸抛物面反射镜的抛物面反射镜组件聚集光并传送到远距离,从而在应用装置能够提供有效且定量的使用环境,其中,所述一次凹抛物面反射镜在中心轴的下侧形成开口部,所述二次凸抛物面反射镜与所述一次凹抛物面反射镜具有同一焦点,且在焦点部位一次凹抛物面反射镜不会缩小或在中心轴没有开口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30899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210277052.4
申请日:2012-08-06
Applicant: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2B6/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0425 , G01J1/0407 , G01J1/0414 , G02B6/32 , G02B6/4214 , G02B6/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耦合装置包含有光学耦合组件、至少一光电转换组件、以及至少一光导纤维,其中,该光学耦合组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反射面;该第一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透镜;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透镜;该光电转换组件位于该光学耦合组件的该第一表面的一侧,且面对该第一透镜;该光导纤维位于该光学耦合组件的该第二表面的一侧,且面对该第二透镜;且该光耦合装置主要满足下列条件:0.3
-
公开(公告)号:CN103261933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80004228.7
申请日:2012-11-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G02B6/34 , G02B5/18 , G02B6/122 , G02B6/42 , H01L31/0232 , H01L31/042 , H01L31/052 , H01L33/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1814 , G01J1/0407 , G02B5/0252 , G02B6/124 , H01L31/0543 , H01L31/0547 , Y02E10/52
Abstract: 本公开的取光板,具备如下:各自具有第一和第二主面的多个透光板;在多个透光板的各自的内部的、且从第一和第二主面分别隔开了第一和第二距离以上的内部所配置的多个光耦合构造。多个光耦合构造各自包含第一透光层、第二透光层、及其间所夹设的第三透光层。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比透光板的折射率小,第三透光层的折射率比第一和第二透光层的折射率大。第三透光层具有与所述透光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主面平行的衍射光栅。
-
公开(公告)号:CN101983357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0980111827.7
申请日:2009-03-31
Applicant: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E·J·梅杰 , T·范博梅尔 , R·A·M·希克梅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29 , G01J1/02 , G01J1/0266 , G01J1/04 , G01J1/0407 , G01J1/0411 , G01J1/0429 , G01J1/0448 , G01J1/0477 , G01J1/0488 , G01J1/06 , G01J1/4228 , G01J3/36 , G01J2001/4247 , G01J2003/1213 , G02B5/06 , G02B26/0883 , G02B2207/123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可控制光角度选择设备(100)。该可控制光角度选择设备包括固定光选择装置(110),该固定光选择装置调适为透射在有限接受角内入射在其上的光,光学连接到至少一个光重定向装置(120),该光重定向装置能够获得进入所述光重定向装置(120)的光和从所述光重定向装置出射的光之间的可变角度差。还提供了一种光度计,其包括布置在光源和光测量传感器之间的光路径中的可控制光角度选择器。
-
公开(公告)号:CN102072879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551069.5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0407 , G01N21/55 , G01N21/553 , G01N21/658 , G01N21/7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感器芯片、传感器盒以及分析装置。该传感器芯片包括:基体部件,具有平面部;以及衍射光栅,具有由金属形成的表面,形成在所述平面部上,且目标物质配置在所述衍射光栅上,所述衍射光栅包括:多个第一突起,沿与所述平面部平行的第一方向,按大于等于100nm小于等于1000nm的周期周期性地排列;多个基底部分,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突起之间,构成所述基体部件的底部;以及多个第二突起,形成在多个所述第一突起的上表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