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885C
公开(公告)日:2002-02-06
申请号:CN96196918.0
申请日:1996-08-06
Applicant: 曾尼卡有限公司
Inventor: S·M·布朗 , J·P·慕克斯沃尔思
IPC: C07C201/08 , C07C205/59 , C07C303/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08 , C07C303/40 , C07C311/51 , C07C205/59
Abstract: 一种制备通式(Ⅰ)化合物的方法,其中R1是氢或C1-C6烷基、C2-C6链烯基或C2-C6炔基(它们均任选被选自卤素和OH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是COOH、COH、COOR4、COR6、CONR4R5或CONHSO2R4;R4和R5各自独立地是氢或任选被一个或多个卤原子取代的C1-C4烷基;R6是卤原子或基团R4;R2是氢或卤素;R3是C1-C4烷基、C2-C4链烯基或C2-C4炔基,它们均可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卤原子取代,或是卤代基;所述方法包括使其中的R1、R2和R3与式(Ⅰ)定义相同的通式(Ⅱ)化合物与含有硝酸或硝酸和硫酸混合物的硝化剂在有机溶剂和乙酸酐存在下反应,其特征在于,乙酸酐与通式(Ⅰ)化合物的摩尔比为约1∶1至3∶1。
-
公开(公告)号:CN1075052C
公开(公告)日:2001-11-21
申请号:CN95109293.6
申请日:1995-08-11
Applicant: 拜尔公司
IPC: C07C201/08 , C07C20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08 , C07C205/06
Abstract: 硝基芳族化合物可通过使芳族化合物与硝化酸连续反应来生产。反应混合物被分离成可从中回收所需的硝基芳族化合物的有机相和酸相。酸相经闪蒸除去存在于其中的至少5%(重量)的水。闪蒸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被引入冷却剂的喷射雾中冷凝得到由冷却剂、冷凝的蒸汽和悬浮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冷凝物。部分冷凝物经相分离除去其中的水和有机化合物,水和有机化合物可重复使用。本发明方法的特别优越之处在于不会产生阻塞管道和干扰传热的沉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5051C
公开(公告)日:2001-11-21
申请号:CN95109292.8
申请日:1995-08-11
Applicant: 拜尔公司
IPC: C07C201/08 , C07C20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08 , C07C205/06
Abstract: 在硫酸的存在下,在由特定成分组成的硝化酸的存在下,从甲苯和硝酸在绝热条件下可分两步制得二硝基甲苯。将第一阶段的反应产物分离成酸相和含有一硝基甲苯的有机相。从酸相中除去一些水,加入硝酸,所得混合物循环使用。将含有一硝基甲苯的有机相进一步硝化制得二硝基甲苯。将该硝化混合物也分成酸相和有机相。处理酸相以除去一些水,加入硝酸,所得混合物循环使用。从有机相中回收二硝基甲苯。本发明方法的优越之处在于可以使用稀硝酸而且硝化反应热得到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373C
公开(公告)日:2001-06-20
申请号:CN94105840.9
申请日:1994-05-20
Applicant: 罗纳·布朗克化学公司
IPC: C07C205/22 , C07C207/04 , C07C205/37 , C07C205/26 , C07C2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00 , C07C201/08 , C07C205/22 , C07C2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硝基苯酚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对硝基苯酚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硫酸存在下苯酚亚硝基化,然后用硝酸氧化对亚硝基苯酚来制备对硝基苯酚,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的亚硝基化中,硫酸浓度至少等于60%,在第二步氧化反应结束时,硫酸浓度最高等于80%,这使对硝基苯酚可以沉淀,然后将其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66134C
公开(公告)日:2001-05-23
申请号:CN98114154.4
申请日:1998-07-14
Applicant: 辽河油田金海化工厂
IPC: C07C201/08 , C07C205/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08 , C07C201/12 , C07C205/5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取合成染料、医药等化工领域重要中间体间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新方法。该方法乃是利用聚酯原料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生产过程的付产物粗苯甲酸甲酯,经过硫酸处理和粗馏提纯后,再用浓硝酸和浓硫酸混酸硝化,将硝化物经冷却、洗涤、分离出间硝基苯甲酸甲酯,再用稀碱水解、中和制得间硝基苯甲酸。此种合成方法以粗苯甲酸甲酯为原料,具有成本低、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特点,宜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6829C
公开(公告)日:2000-09-27
申请号:CN95117038.4
申请日:1995-10-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沙耀武
IPC: C07C201/08 , C07C2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08 , C07C20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硝化制备硝基氯苯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氯苯与四氯化碳相混合,在该有机混合液中边搅拌边滴加入硫酸与硝酸的混酸,在高于室温下维持反应30~50分钟。停止搅拌,待溶液分层后,酸相用四氯化碳提取,有机相用水洗后在常压下蒸馏出四氯化碳,蒸馏瓶中即为本发明产品。本发明的反应近室量进行,即提高产品收率又减轻环境,污染,并减少对设备的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044899C
公开(公告)日:1999-09-01
申请号:CN94120005.1
申请日:1994-12-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许文松
IPC: C07C25/13 , C07C25/02 , C07C17/093 , C07C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08 , C07C17/093 , C07C25/13 , C07C201/12 , C07C2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4-二氯氟苯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从邻-二氯苯或对-二氯苯或两者的混合物出发经过硝化,氟化,氯化三次反应合成2.4-二氯氟苯。本发明克服了易爆炸的缺点,2.4-二氯氟苯中没有二氯氟苯的异构体,方法步骤比由氟氯苯胺为原料合成2.4-二氯氟苯要简便得多,采用对-二氯苯为原料或混合二氯苯为原料,原料成本降低,对-二氯苯硝化反应时几乎无副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40427C
公开(公告)日:1998-10-28
申请号:CN93114653.4
申请日:1993-11-13
Applicant: 拜尔公司
IPC: C07C205/06 , C07C2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1/08 , C07C205/06
Abstract: 经绝热条件下甲苯的一步硝化制备二硝基甲苯的异构体混合物的连续法。该反应的热函被用来通过蒸馏去除硝化过程中生成的反应水。在该方法中,甲苯与硝化酸反应。所述硝化酸由约80-100重量%具特定组成的无机成分和约0-20重量%具特定组成的有机成分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174829A
公开(公告)日:1998-03-04
申请号:CN97105438.X
申请日:1997-05-23
Applicant: 纯正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7C205/22 , C07C205/26 , C07C205/36 , C07C205/44 , C07C205/57 , C07C2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53/30 , C07B43/02 , C07C201/08 , C07C205/37 , C07C205/26 , C07C205/22 , C07C205/59 , C07C205/45 , C07C205/44 , C07C205/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选择性制备式(Ⅳ)的4-硝基苯酚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酚转化为式(Ⅲ)的草酸二苯酯衍生物并进行硝化反应和水解,得到所述4-硝基衍生物。在右式(Ⅲ)和(Ⅳ)中:R相同或不同,代表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卤素原子;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甲酰基;氰基;-COOR1(R1是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CONR2R3(R2和R3相同或不同,代表氢原子或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COR4(R4代表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R不在苯环的4-位上取代,并且不同时在苯环的2-和6-位取代,n是1,2或3。
-
公开(公告)号:CN1170373A
公开(公告)日:1998-01-14
申请号:CN95196956.0
申请日:1995-12-20
Applicant: 纳幕尔杜邦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1/08 , B01J31/10 , B01J31/165 , B01J31/2419 , B01J31/4007 , B01J35/10 , B01J35/1019 , B01J35/1023 , B01J35/1038 , B01J35/1042 , B01J35/1047 , B01J35/1057 , B01J35/1061 , B01J35/1066 , B01J35/1071 , B01J35/109 , B01J2231/10 , B01J2231/323 , B01J2231/4205 , B01J2231/52 , B01J2231/54 , B01J2531/38 , B01J2531/821 , B01J2531/825 , B01J2531/842 , B01J2531/847 , C07C2/02 , C07C2/66 , C07C5/2266 , C07C5/2273 , C07C5/2562 , C07C41/30 , C07C45/46 , C07C67/04 , C07C201/08 , C07C2521/04 , C07C2521/06 , C07C2521/08 , C07C2521/12 , C07C2523/10 , C07C2523/14 , C07C2523/26 , C07C2523/28 , C07C2523/745 , C07C2531/08 , C07C2531/10 , C07C2531/20 , C07C2531/26 , C07C2531/34 , Y02P20/584 , C07C11/02 , C07C49/784 , C07C69/013 , C07C69/14 , C07C205/06 , C07C43/263
Abstract: 利用溶胶-凝胶方法,从全氟化离子交换型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硅制备多孔复合物微粒,该复合物微粒具有高表面积,并可用作烯烃异构化的催化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