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气压控制气孔尺寸的V型高双折射微结构光纤及其制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77959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864607.X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气压控制气孔尺寸的V型高双折射微结构光纤及其制法,属于特种光纤制备领域。采用阶梯型堆积捆绑法,将厚壁毛细管、薄壁毛细管和毛细棒,排布成六边形结构;纤芯选用毛细棒,将包层内的毛细管区域分为两个菱形区域和两个梯形区域,其中,两个梯形区域以纤芯中心镜像对称,菱形区域的毛细管为薄壁毛细管或厚壁毛细管,梯形区域的毛细管为厚壁毛细管或薄壁毛细管,菱形区域的毛细管和梯形区域的毛细管设置不同;将预制棒进行第一道拉制得到细预制棒,再进行第二道拉制,调控气压阈值,形成V型高双折射微结构光纤。该方法采用不同壁厚的毛细管排布预制棒,在气压作用下产生不同尺寸大小的气孔,使其呈现V型结构,从而具备高双折射特性。

    D形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及其D形光子晶体光纤拉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0877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1177444.4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D形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及其D形光子晶体光纤拉制方法,属于光纤制造领域。D形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包括固定延长端和D形端;位于固定延长管内的纤芯和空气孔的阵列结构部分延长至D形管中,并填满D形管内径空间,D形管中,填充的为纤芯和空气孔,D形管空气孔保留的个数为:其中,M为纤芯的个数,M为≥1的正整数;N为光纤包层层数,N为≥1的正整数。将D形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进行控温拉制,拉制中向毛细玻璃管中通入惰性气体调整其内部气压,从而控制气孔大小,通过控制拉丝速度调节得到D形光子晶体光纤。该方法容易实施,能够实现保证产品均一性,降低D形光子晶体光纤的残品率,并且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

    一种具有斜坡型折射率分布的弱耦合少模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2099133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1021234.6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斜坡型折射率分布的弱耦合少模光纤,属于光纤通信技术领域。该具有斜坡型折射率分布的弱耦合少模光纤,包括包层和设置在包层内的纤芯,其中,纤芯的折射率>包层的折射率,在光纤截面,纤芯的折射率为斜坡型折射率分布,纤芯的折射率关于光纤水平直径在其两侧呈对称斜坡式分布。通过改变纤芯材料折射率的分布来降低不同阶模式甚至简并模式之间的耦合,减小模间串扰,进而有效扩充了少模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相比于非圆对称纤芯结构的光纤来说,可以与目前常规圆芯光纤很好地对接。与当前多芯光纤结合,还可以成倍地扩大光纤可用的信道数量。

    一种利用玻璃套管制备光纤模式选择性耦合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517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90480.X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玻璃套管制备光纤模式选择性耦合器的方法,属于导波光学和光纤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玻璃套管对多根光纤进行熔融拉锥制备光纤模式选择性耦合器,包括光纤和玻璃套管规格选取、除杂干燥、一次拉锥、光纤插入低折射率玻璃套管和二次拉锥五个步骤,操作简单,相比于传统拉锥方法中的缠绕操作来说,光纤结构保持较好,且保证了拉锥器件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进一步缩小锥区直径的可能。对基于熔融拉锥制备的光纤模式选择性耦合器件具有实际意义。

    一种低芯间串扰的斜坡型折射率分布多芯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1209913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1023017.0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芯间串扰的斜坡型折射率分布多芯光纤,属于光纤通信的空分复用技术领域。该低芯间串扰的斜坡型折射率分布多芯光纤,包括纤芯和包层,纤芯数量至少为两个,纤芯设置在包层内,纤芯的折射率>包层的折射率,在光纤截面,纤芯区域的折射率关于光纤直径在其两侧呈对称斜坡式分布,并且,从光纤中心向各个纤芯中心的连线的直径方向上,纤芯的折射率增大。该低芯间串扰的斜坡型折射率分布多芯光纤通过改变纤芯材料折射率的分布来降低纤芯之间的耦合,减少芯间串扰,进而有效的提高多芯光纤信息传输质量。

    一种制备拉锥和/或螺旋芯软玻璃光纤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1485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0078968.9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拉锥和/或螺旋芯软玻璃光纤的装置和方法,属于光纤器件制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底板、导轨、可调斜支杆、加热线圈、第一光纤夹持器、第二光纤夹持器和挡板;底板上方设置有倾斜放置的导轨,导轨通过可调斜支杆调整倾斜角度,可调斜支杆具有可伸缩结构,导轨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光纤夹持器、加热线圈、第二光纤夹持器和挡板。其方法,采用上述装置为:将底板固定,调节导轨的倾斜角度;通过控制器设置加热线圈的加热温度,进行拉锥和/或螺旋芯软玻璃光纤的制备。该方法能够精确获得不同锥度的光纤,获得的拉锥光纤品质高,结构均匀,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自动感知软玻璃光纤的软化程度。

    一种中红外布拉格光纤及其气体定性定量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900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08051.1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中红外布拉格光纤及其气体定性定量检测装置,属于光学与激光光子技术领域。该中红外布拉格光纤,包括布拉格结构层和布拉格结构层包围形成的空芯区域,布拉格结构层为碲酸盐玻璃层和硫系玻璃层交替间隔层叠排布;以一层硫系玻璃层和一层碲酸盐玻璃层为一组叠层,布拉格结构层至少有三组叠层;所述的中红外布拉格光纤沿轴向设置有两排通孔,每排均布有若干通孔,相对的两排孔中相对应的两个孔均布在光纤圆周上。该光纤能够检测气体中红外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并且测量精度高、灵敏度好。测量后无需更换中红外布拉格光纤,也能够实现气体的检测。

    结合光纤非线性超连续谱与马赫曾德尔干涉的传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883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28896.4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光纤非线性超连续谱与马赫曾德尔干涉的传感装置,涉及光纤传感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马赫曾德尔温度传感器和检测模块;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基于单模光纤非线性效应产生平坦超连续谱;马赫曾德尔温度传感器接收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产生的平坦超连续谱产生干涉光谱,改变传感区外部条件,干涉光谱波长发生漂移,实现传感测量;检测模块用于显示近红外超连续谱光源产生的平坦超连续谱以及马赫曾德尔温度传感器产生的干涉光谱,并检测超连续谱的平坦度。该装置将光源与传感结构直接结合,在微小传感器的基础上更加简化了实验装置。

    内六角毛细管及其制法和在多芯空分复用器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2434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0665550.X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内六角毛细管及其制法和在多芯空分复用器的应用,属于特种光纤器件领域。该内六角毛细管的外径为圆形,内径孔为六角形。其制备是通过对实心玻璃棒打孔,形成异形玻璃管,对异形玻璃管进行高温的二次拉制,在拉制过程中,控制烧制温度、送棒速度、牵引拉伸速度与烧制时间的参数同步或异步控制,使异形形状的突出部分烧融产生形变,从而制得内六角圆形毛细管或内六角锥形毛细管。该方法所制备的内六角毛细管可应用于制备多芯空分复用器中,制备的多芯空分复用器,可根据多芯光纤的结构排布而特定设计,结构排布稳定,为空分复用器的制作提供了更便利的方法。

    一种面向脑重大疾病的红外光神经调控方法、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77927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374367.0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脑重大疾病的红外光神经调控方法及存储介质,包括:基于阿尔兹海默病动物模型,设计精准调节动物行为的红外光调控系统;基于动物模型上的调控系统,设计针对临床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红外光调控系统。本发明利用微/无创的红外光神经调控系统,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将红外光光纤植入到模型动物的特定脑区,或者可穿戴式电极无需植入就可以精确定位临床病人的特定脑区;使光源作用于与病理特征直接相关的脑区或神经环路,以实现精准调控和机制的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灯光刺激特别是可见光的高频闪烁会对视觉系统造成伤害以及现有光调控系统主要是通过视觉系统传入,调控方式和效果不一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