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59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18266.8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纤维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以水为溶剂,将细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交联剂、交联催化剂、分散剂、增稠剂混合,通过超声均质制备得到纳米纤维分散液;S2:在S1得到的纳米纤维分散液中加入不同粒径的P‑COF粉末,静置后得到具有不同粒径的P‑COF梯度分布的复合纳米纤维分散体系;S3:将S2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分散体系进行干燥后,得到未交联的梯度多孔纳米纤维气凝胶,并对其进行热交联后得到梯度多孔P‑COF纳米纤维气凝胶,以实现其在催化、储能、生物医药、水污染处理、吸附分离等领域的特效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66528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10459140.4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G02F1/1523 , D06M15/37 , G02F1/153 , D06M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纤维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制备方法,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包括:将共价有机框架单体A加入所述聚丙烯腈溶液中,静电纺丝,得到复合纳米纤维膜A;制备混合溶液B,将复合纳米纤维膜浸入混合溶液B中进行反应,得到复合纳米纤维膜B;索氏提取,得到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纤维电致变色膜;单层涂覆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纤维膜上形成凝胶电解质层,覆盖上ITO透明导电薄膜,并用环氧树脂密封,与电源连接,得到含共价有机框架纳米纤维的柔性电致变色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显著地提高了纳米纤维的稳定性,并使共价有机框架展现出优异的柔韧性;非变色组分在纳米纤维中的去除,使得纤维膜显色均匀、色彩饱和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76872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0324133.9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B01J19/18 , B01J19/10 , B01F27/90 , B01F27/191 , B01F27/85 , B01F31/80 , B01F31/85 , B01F35/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匀稳定的陶瓷前驱体溶胶制备装置,包括双层反应釜、酸性介质储存组件、加压设备、冷凝管、高低温单元、抽吸单元、循环冷却组件,其中双层反应釜包括双层反应釜内层和双层反应釜外层,双层反应釜内层中设有超声单元、喷气板和搅拌单元;加压设备通过管路与所述双层反应釜内层连接,以此给予双层反应釜内层中可纺性陶瓷前驱体溶胶压力,促进可纺性陶瓷前驱体溶胶挤出;冷凝管通过管路与所述双层反应釜内层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当前的配胶装置搅拌不充分、原料之间混合不均匀、无法精确控制pH值,且无法连续化生产可纺性陶瓷前驱体溶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3676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518974.2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B01D3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驻极熔喷核/壳粗糙结构纤维基空气滤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驻极熔喷核/壳褶皱结构纤维基空气滤网和驻极熔喷核/壳纳米凸起结构纤维基空气滤网。属于熔喷非织造技术领域。在水驻极过程中,由于纤维网中纤维具有褶皱结构与纳米凸起结构,其粗糙度比表面光滑纤维高,从而增加了与水摩擦接触面积,使纤维网产生密度更高的表面电荷;由于纤维核层能掺杂更多的成核剂与驻极添加剂,促进纤维核层获得高结晶度,因此在热烘干过程中更多电荷进行深阱捕获,使得纤维网储存更多的电荷。此外,由于赋予粗糙结构的纤维网进行电晕驻极和水驻极后,有利于防止表面电荷逸散。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80633.0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C08G63/685 , D01F6/9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酯酰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酯酰胺、聚酯酰胺纤维及制备方法。聚酯酰胺的制备方法:采用加水保压法制备酰胺二醇后,向体系中加入A和D,进行熔融缩聚反应,即得聚酯酰胺;A为苯二甲酸或苯二甲酸双(2‑羟乙基)酯;D为催化剂;聚酯酰胺结构式为#imgabs0##imgabs1#其中,R为C2~C10的直链亚烷基,R1为C1~C5亚烷基,R2为C2~C6的亚烷基,R3为C2~C6直链亚烷基,X为#imgabs2##imgabs3#X1为#imgabs4#或C2~C10的亚烷基;n、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m/(n+m)×100%为1~100%;聚酯酰胺纤维采用该聚酯酰胺制得;制备聚酯酰胺纤维采用熔融纺丝法。本发明制得的酰胺聚酯纤维吸湿性和染色性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30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735395.4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高温柔性氧化硅长丝的制备方法,包括:称取无机铝盐和铝醇盐,加入水中并超声搅拌,随后加入正硅酸四乙酯,得到获得澄清透明的溶胶A;加入大量的硅源和可纺性聚合物,加热回流搅拌,获得透明的前驱体溶胶B;将所述前驱体溶胶B导入密封罐中,抽真空浓缩,获得可纺性氧化硅前驱体溶胶C;调整纺丝速度、纺丝甬道内鼓风温度和鼓风速度,获得直径均一、连续的氧化硅凝胶长丝D;将氧化硅凝胶长丝D置于梯度升温的煅烧炉中煅烧,最后获得高温柔性氧化硅连续长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开发了一种可稳定储存溶胶、可靠的生产连续长丝工艺,得到的二氧化硅连续长丝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和柔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61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34285.9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案化转印膜的制备方法及图案化转印膜。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高分子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静电纺丝溶液;在基底表面设置图案化液体,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在设置有图案化液体的基底表面喷射静电纺丝溶液,形成静电纺丝膜;将静电纺丝膜与基底分离,使基底上的图案化液体转印至静电纺丝膜的表面,得到图案化转印膜。本申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液体图案化的转印,且转印后的图案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由此得到的图案化转印膜可以在防水材料、抗腐蚀电极、各类传感器、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中实现良好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857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805122.3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东华大学 , 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205 , B01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石墨化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双向渐变成型系统,该双向渐变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料储存罐、高温辅助微射流高压均质单元、间歇式高频超声搅拌单元、梯度渐变供液单元和双向冷冻干燥单元,每个原料储存单元和高温辅助微射流高压均质单元之间均设有计量泵,双向渐变成型系统还包括控温石墨化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高温辅助微射流高压均质单元和间歇式高频超声搅拌单元对纤维溶液进行高效分散,得到均匀的纤维分散液;通过梯度渐变供液单元和双向冷冻干燥单元的调控,并经石墨化处理后得到性能优异的具有梯度渐变胞腔结构的石墨化纳米纤维气凝胶。
-
公开(公告)号:CN1179466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072648.5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 ,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熵钒基壳层相变纳米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相变纳米微胶囊为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包括核层和设于核层外的壳层;所述核层为长碳链脂肪烃相变材料,包括正十八烷、正十九烷、正二十烷和正二十一烷中的一种或多种,质量占比为30~90wt%;所述壳层为高熵钒基相变材料XaVbOc,其中X为Ti,Hf,Nb,Ta,Zr,W中的四种及以上,a为所述X中所有元素计量数的综合,所述a=b,a+b=c,质量占比为10~70wt%。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制备类相变微胶囊的核壳结构,核层为长碳链脂肪烃相变材料,壳层为高熵钒基相变材料,解决传统相变微胶囊相变焓值下降和相变滞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9338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027348.0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纱线后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多孔纱线的循环型复合烘燥系统,设一级或串/并联的至少两级复合烘燥子系统,及与其相连的进液子系统、进风子系统和抽风子系统;复合烘燥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烘筒烘燥装置和干燥箱体;烘筒烘燥装置包括烘筒及烘筒内的传送辊和液体加热机构;传送辊交错设置,液体加热机构固定于烘筒侧壁外并与进液子系统相连,该侧壁与相对侧侧壁为多孔壁;干燥箱体内设传送辊和微波加热装置,传送辊交错设置,微波加热装置固定于干燥箱体内;干燥箱体与进风子系统和抽风子系统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烘筒的均匀加热、微波对内部快速加热及热风对外侧快速加热,实现纱线多孔膜的均匀快速干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