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91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61898.9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设备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Modelic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电磁轴承压缩机系统多专业耦合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超临界二氧化碳电磁轴承压缩机系统分解为变频器、电机、轴系和叶轮,将设备之间的关系以结构图的方式表示;对变频器、电机、轴系、叶轮进行建模;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定义各组成设备间的数据传递,构成压气机整个系统的信号闭环,完成压缩机系统模型集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只需给出模型具体的物理现象方程,无需给出具体的求解原理、求解步骤,模型求解时模型所在软件平台会自动对模型方程进行编译求解;在统一框架下对压缩机系统进行多专业建模和求解,可极大的提高多专业耦合仿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10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98812.6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1M99/0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及设计方法、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属于热量交换设备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1)包括换热芯体(11)、封头部(12)和接管部(13),换热芯体(11)内含有微通道(111)。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利用密排思想将大量微通道以“几字型”布置,具有提高长度、缩小宽度的特点,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和设计方法为不同应用场景的微通道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提供设计思路;所述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利用模块化思想和多物理耦合思想将多种性能测试方法集成结合,为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性能测试效率打开问题解决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9992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78010.7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和设计方法,包括:换热组件和进出口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内设置有X轴流道、Y轴流道和Z轴流道,所述进出口组件与所述X轴流道的进出口和所述Y轴流道的进出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三向流微通道紧凑换热器通过上下盖板和中间若干层X轴流道板和Y轴流道板的堆叠焊接,实现了多种工质在三个方向上的高效流动换热,并采用双向连通器和三向连通器灵活调节工质流量和方向,结构紧凑且适应性强,能够同时满足多种工质的换热需求,有效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了设备体积和运行成本,广泛适用于核电站、火电站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976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84158.7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备负荷调节功能的发电系统及自适应负荷调节方法,发电系统包括反应堆、透平、回热器、冷却器、压缩机,发电工质从压缩机出口通过回热器返回反应堆形成在发电系统中的循环;连接压缩机出口、冷却器进口并设置有第一阀组的压缩机旁路;连接透平进口、出口并设置有第二阀组的透平旁路;系统还包括储罐;储罐进口、出口分别与冷却器进口和压缩机出口连接形成储罐第一、第二旁路,分别设置第三阀组和第四阀组。本发明通过压缩机旁路、透平旁路、回热器旁路和储罐旁路及相关阀组设置可调节发电系统中进入各单元的工质量从而调整透平连接的发电机的发电量,有效实现利用发电系统自身设计进行自适应负荷调节、温度控制和工质再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741958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748434.5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向微通道换热管组件及换热器,换热管组件包括连通管和换热管,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换热管内,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封闭形成封闭端,所述连通管靠近所述换热管封闭端的一端与封闭端之间存在流体流道,所述连通管和所述换热管之间形成环形的换热腔,所述连通管为隔热管。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单管板换热器的换热管布置密度,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本发明中换热管一端与管板连接,另一端可以自由地热膨胀,使换热器设计和使用时不必考虑换热管热膨胀带来的诸多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04545.3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30/18 , G06F17/11 , G06F17/15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模型的建模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模型的拓扑结构;基于流量比‑压比特性曲线构建进口接管模型;进口接管模型用于得到控制体模型的出口压力值;基于流量比‑效率特性曲线、能量守恒方程以及质量守恒方程构建控制体模型;控制体模型用于得到控制体模型的运行参数;基于动量守恒方程构建出口接管模型;出口接管模型用于得到控制体模型的出口流速;基于拓扑结构将控制体模型、进口接管模型、出口接管模型、流体接口以及机械接口进行耦合,得到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模型。本申请能够满足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的透平模块仿真分析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6958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49293.8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 G21C17/11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芯模拟件、循环工况实验系统和堆芯热工参数测量方法。堆芯模拟件包括流通管、多个加热件和承压壳。流通管包括依次连通的入口段、连通段和出口段;多个加热件分别设于入口段和出口段;承压壳套设于流通管的外部。与入口段和出口段路径的加热件可以相互导通,从而对流通管内的流体进行加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堆芯模拟件可以用于模拟核燃料堆芯,因此实验人员可以通过堆芯模拟件获取实验参数研究核能,堆芯模拟件还可以避免核燃料对实验人员产生核辐射等不良影响,提高堆热工安全研究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5043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328802.1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元件贯穿双层压力容器安装时贯穿密封安装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贯穿密封结构以及安装方法,包括:中空连接件,贯穿外压力容器壁与内压力容器壁,一端位于内压力容器内;以及承压管,设于内压力容器内,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一个所述中空连接件;所述中空连接件与外压力容器壁和内压力容器壁密封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贯穿两层容器壁的中空连接件与两层容器壁的密封连接和位于容器内的承压管,实现了中空连接件和承压管在贯穿两层容器壁的同时保证了中空连接件和承压管内部与压力容器的密封,从而,通过在中空连接件和承压管的内部中空结构内设置安装元件,实现了安装元件的方便的密封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5470723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062257.0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水射流刺破熔池液面临界条件的方法,分析水射流的射流和液滴冲击自由钢液面的稳态受力情况和液面变形情况,获取冲击力总和模型和支撑力总和模型;以变形液面轮廓曲线在三相接触线处的倾斜角为临界条件,构建射流冲击刺破模型和液滴冲击刺破模型以计算射流和液滴刺破熔池液面的初始速度和下落高度;针对水射流和液滴从顶部冲击熔池自由液面的物理过程,建立数理模型,确立冷却水刺破不锈钢熔池液面的临界条件,为使用和评价堆内注水来缓解金属层热聚焦效应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为计算出各种不同工况下的临界速度奠定基础,为1400MW级超大型堆芯熔融物的滞留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5385641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109265.6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严重事故堆芯捕集器的牺牲材料及制备工艺,包括牺牲钢材和氧化物组分,氧化物包括如下组分:高铝水泥,高品位铁矿石,石英砂,添加剂,减水剂,水。本发明的牺牲材料用于与高温熔融物反应,以降低高温熔融物的温度,氧化高温熔融物的金属成分,减少裂变产物的释放;采用牺牲钢材和氧化物组合物结合,牺牲钢材一部分为钢筋结构,与氧化物组分一起以钢筋混凝土的形式布置在堆芯捕集器中的底部和侧面,和Al2O3一起降低熔融池中氧化相的密度,实现熔融池的分层反转,一部分牺牲钢材为钢管结构用于包裹封装添加剂,并插在底部混凝土的多孔结构中,能够使密封钢管融化使得高温熔融物首先与添加剂反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