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7172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0229.7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控制线圈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两端带有外法兰的筒状结构作为线圈骨架,将绕组线缠绕在其两端的外法兰之间形成的环形凹槽内;2将缠绕好绕组线的线圈骨架置于充砂模具中,在模具内表面涂上硅脂脱模剂,对充砂模具进行充砂;3对充砂模具进行真空压力浸漆;4清除线圈表面多余的浸渍漆,并对充砂模具用丙酮进行清洗,最终完成脱模;5用玻璃丝云母纸半叠绕包,进而完成控制线圈结构的制造。本发明满足了驱动机构对控制线圈耐高温、耐辐照、耐冲击和长寿命等多重要求;保证了线圈结构上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机构存在振动或冲击时引接线对控制线圈绝缘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1178946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050738.9
申请日:2007-12-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步进式磁力提升型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棒位探测器组件、线圈组件、耐压壳组件、钩爪组件、驱动杆组件及隔热套组件等部件。整个机构直接竖直安装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顶盖上。其中耐压壳组件由吊装接头、行程套管和密封壳组成。耐压壳组件的行程套管为整体式上端堵死的盲管,密封壳为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的驱动机构管座与密封壳构成的一体化结构。钩爪组件由两个相同的钩爪齿并排而成,两个钩爪齿之间的距离与驱动杆组件的齿间距相等,两个钩爪齿之间的沟底两边为过渡圆弧状。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耐压壳发生泄漏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耐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566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81964.X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于天达 , 陈西南 , 张进强 , 杨敏 , 齐超琪 , 赵凯 , 付国忠 , 吴昊 , 唐健凯 , 李维 , 杨晓晨 , 邓强 , 杨方亮 , 唐向东 , 胥春燕 , 唐源 , 张志强 , 刘彦霆 , 黄思语 , 袁天雅
IPC: B22F10/38 , B22F10/85 , B22F10/25 , B22F10/50 , B22F10/32 , B22F10/64 , B33Y50/02 , B33Y80/00 , B33Y10/00 , B33Y40/20 , G21C7/14 , G21C13/087 , G21C13/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质材料交替成型式密封壳制造方法,涉及密封壳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导磁/非导磁交替时密封壳的生产很难通过传统工艺高效实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导磁/非导磁异质材料成型参数固化;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模型处理;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成型轨迹规划;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成型前准备;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增减材成型;导磁/非导磁交替密封壳后处理。本发明可以最大化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功能特性,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确保材料层之间的良好结合,提高密封壳的整体强度和耐用性;降低了制造成本,实现导磁/非导磁交替时密封壳的高效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577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63493.5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付国忠 , 陈西南 , 于天达 , 邓强 , 张进强 , 吴昊 , 李红鹰 , 唐向东 , 唐健凯 , 李维 , 张渝 , 杨晓晨 , 张志强 , 唐源 , 罗亮 , 刘彦霆 , 李晴朝 , 杨方亮 , 黄思语 , 陈定勇 , 胥春燕
IPC: G21C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驱动机构,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以及设置于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外部同轴套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外侧啮合有齿条式驱动杆;驱动齿轮齿数和从动齿轮内侧齿数相同,且驱动齿轮的齿槽宽和从动齿轮内侧齿槽宽均大于各自的齿厚;控制组件包括插销和动力单元,插销上带有沿驱动齿轮环向设置的若干插杆;动力单元用于带动插销朝靠近或远离驱动齿轮的方向移动,并使插杆插入或脱离重合部;采用本方案,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方法,使齿条式驱动杆运动更平稳,并通过内外齿轮配合使齿条式驱动杆通电运动与断电掉落,及电机自锁使齿条式驱动杆停留在任意位置,提高齿条式驱动杆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流畅性,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189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720653.8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吴冰洁 , 杜华 , 张宏亮 , 方才顺 , 王留兵 , 颜达鹏 , 杨方亮 , 王晓童 , 李宁 , 胡雪飞 , 杨洪润 , 罗英 , 卢川 , 朱明冬 , 董元元 , 刘晓 , 饶琦琦 , 李燕 , 何培峰 , 李娜 , 李浩 , 邓朝俊 , 曹立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反应堆结构材料集成计算系统,包括:材料性能数据库、集成计算平台、集成计算操作软件和数据线,所述集成计算操作软件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材料性能数据库和集成计算平台连接,所述材料性能数据库与集成计算平台之间也通过数据线连接。集成计算平台通过联合调用各个子计算平台实现组合流程运算;材料性能数据库存储反应堆材料关键性能参数以及集成平台组合流程运算结果;集成计算操作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输入原始材料参数,调用集成计算平台运算,得到的结果展示在软件结果页面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185751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610557844.5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翻转角度不同而自动自锁和解锁的机械结构,包括轴套和设置在轴套内的轴,所述轴上设置有自锁槽,所述轴套上设置有与自锁槽相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可部分滑入自锁槽内的自锁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767970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85197.2
申请日:2017-10-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于天达 , 陈西南 , 罗英 , 李红鹰 , 余志伟 , 杨方亮 , 杨晓晨 , 唐向东 , 杨博 , 刘一泽 , 陈刚 , 李维 , 邓强 , 刘佳 , 晋舒颜 , 胥春燕 , 朱紫豪 , 谢细明 , 张智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寿命耐高温磁力提升式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耐压壳组件、棒位探测器组件,所述棒位探测器组件包括补偿线圈、棒位探测线圈骨架、间隔骨架、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内筒体和外筒体,初级线圈连续绕制在内筒体外壁上,棒位探测线圈骨架和间隔骨架沿着内筒体的轴向方向相间排列套接在初级线圈外构成线圈骨架层,补偿线圈和次级线圈外置在棒位探测线圈骨架上,使补偿线圈和次级线圈分别在棒位探测线圈骨架上一次性绕制完成。本发明采用组合式棒位探测器骨架,将次级线圈外置,使其在棒位探测线圈骨架上一次性绕制完成,中间无接头,降低了出现接触不良或开路等现象出现的几率,提高了棒位探测器的工作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185751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57844.5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翻转角度不同而自动自锁和解锁的机械结构,包括轴套和设置在轴套内的轴,所述轴上设置有自锁槽,所述轴套上设置有与自锁槽相连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可部分滑入自锁槽内的自锁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956274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10235575.8
申请日:2011-08-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控制棒驱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式直线磁阻电机型控制棒驱动机构。该机构的耐压壳由导磁材料与非导磁材料交替排列构成;动子组件包括驱动杆和动子,动子为厚壁钢管,其周向车有环形槽,驱动杆一端连接动子,另一端连接控制棒组件;定子组件包括永磁体、磁轭和线圈,其中磁轭为环形结构,其内侧开有横断面为矩形的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线圈,若干个磁轭和永磁体交替排列,且磁轭两端的永磁体极性相反;磁致伸缩棒位探测器安装在耐压壳的底部,动子组件设置在耐压壳的内部,定子组件套装并固定在耐压壳的外部,耐压壳的内腔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相通。本发明将电脉冲信号直接转换成直线运动,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05429902U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520877899.5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2K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设计技术,具体公开了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用金属铠装绕组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的定子铁芯由同轴装配的内磁轭和外磁轭组成,外磁轭设在内磁轭外部,定子绕组设在内磁轭上;所述的定子绕组由若干个单相绕组组成,所述单相绕组采用金属铠装绕组线,所述金属铠装绕组线包括中心的芯线和芯线外的铠装金属层,所述铠装金属层和芯线外壁之间的间隙填充无机矿物绝缘材料。采用了填充无机矿物绝缘材料的金属铠装绕组线一次性绕制形成单相绕组,提升了绕组的防潮能力和耐温性能,使得定子能够直接浸泡在高温高压的冷却剂之中,适用于一体化反应堆中的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