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35431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27354.6
申请日:2012-0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冷却适配器,所述排气冷却适配器布置在排气口(4a)和排气歧管(6)之间,所述排气口(4a)开口至内燃机的气缸盖(4),并且所述排气冷却适配器包括:排气流路(16),排气从所述排气口通过所述排气流路(16)流到排气歧管;和冷却剂流路(18),所述冷却剂流路(18)形成在环绕该排气流路的适配器壁(2a)的内侧,并且所述冷却剂流路(18)冷却流过排气流路的排气。在排气流路中存在弯曲部分。此外,剥离抑制部(24)在与该弯曲部分的排气流路中心线(16c)相比朝向该弯曲内侧更远的区域中形成在排气流路的内周表面上。
-
-
-
公开(公告)号:CN102782291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080025462.9
申请日:2010-03-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篠田祥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027 , F02D19/061 , F02D19/0615 , F02D19/0623 , F02D19/0647 , F02D19/0655 , F02D19/10 , F02D41/0085 , F02D41/1498 , F02D41/22 , F02D2041/224 , F02D2200/0602 , Y02T10/36 , Y02T1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异常检测装置,其被搭载于车辆上,且具备发动机和控制单元。发动机为多气缸发动机,且为能够对包含气体燃料在内的多种燃料进行切换而运行的双燃料对应的发动机。控制单元在基于气体燃料的运行中,于对气缸之间的空燃比的偏差的异常进行检测时,根据发动机的转数的变化、或者因燃料喷射而引起的气体燃料的压力脉动的变化中的至少一个,而对异常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246416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80072429.0
申请日:2012-04-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9/03 , B01D53/8675 , B01D2253/102 , B01D2255/1025 , B01D2255/1026 , B01D2255/2073 , B01D2255/20738 , B01D2255/20746 , B01D2255/20753 , B01D2255/20761 , B01D2259/4558 , B01D2259/4566 , F28F1/128 , F28F224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大气净化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作为臭氧净化体的活性炭的耐久性的DOR(Direct Ozone Reduction)系统。图3是图2的散热片(20)的局部放大图。该图(a)是散热片(20)的前侧的局部放大图,该图(b)是散热片(20)的后侧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a)、(b)所示,百叶板(22)被调整成活性炭的涂层量从前侧到后侧逐渐增加。由此,能够一定程度容许活性氧引起的活性炭的氧化劣化,并提高作为散热器(14)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58996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180069511.3
申请日:2011-03-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01D53/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9/00 , B01D53/8675 , B01D2255/1021 , B01D2255/1023 , B01D2255/1025 , B01D2255/1026 , B01D2255/104 , B01D2255/106 , B01D2255/2073 , B01D2255/20738 , B01D2255/20746 , B01D2255/20753 , B01D2255/20761 , B01D2255/50 , B01D2257/106 , B01D2258/06 , B01D2259/4566 , Y10S422/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大气净化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了臭氧净化体的净化功能的劣化的DOR(Direct Ozone Reduction)系统。活性氧通过活性碳的臭氧净化功能而产生,并且,对于该活性氧与散热器(14)的散热片(20)接触的概率而言,与散热器(14)前面侧相比后面侧较高。因此,散热器(14)的后面侧的活性碳与其前面侧的活性碳相比容易被氧化。因此,在散热片(20)中,将散热器(14)的前面侧的活性碳的涂敷量调节为,多于其后面侧的活性碳的涂敷量。由此,能够降低活性氧与活性碳接触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09053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080040961.5
申请日:2010-09-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篠田祥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10 , F01N11/007 , F01N2550/02 , F01N2560/025 , F01N2560/14 , F01N2900/0416 , F01N2900/1402 , F01N2900/1624 , F02D19/0634 , F02D19/0647 , F02D19/0692 , F02D19/081 , F02D41/0025 , F02D41/0027 , F02D41/1441 , Y02T10/36 ,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地检测在能够使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内燃机中应用的排气净化催化剂的劣化的技术。在本发明中,在仅使用即便使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的空燃比变化到浓侧、也难以使吸留于排气净化催化剂的氧释放出的气体燃料的情况下,催化剂劣化判断部基于下述变化中的某一方来判断排气净化催化剂是否已经劣化,上述变化为:氧浓度检测部的输出的仅稀侧的变化,以及氧浓度检测部的输出的浓侧和稀侧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414413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0980158949.1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164 , F01N3/046 , F01P2060/08 , F01P2060/16 , Y02T10/20
Abstract: 冷却装置100A包括ECU1A、水泵10、发动机20、水冷式排气歧管30、以及散热器50。在ECU1A中,功能性地实现第一流量确定机构和第二流量确定机构,第一流量确定机构在发动机20的运转状态为稳定状态时,基于发动机20的吸入空气量GA来确定流向水冷式排气歧管30的冷却水W的流量,第二流量确定机构在发动机20的运转状态为过渡状态时,基于冷却损失Qw来确定流向水冷式排气歧管30的冷却水W的流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