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565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412548.X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野濑雅文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62 , H01M4/04
Abstract: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容量的正极合剂。本公开中,通过提供一种正极合剂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正极合剂实质上不含有Li元素,且含有:具有S元素的正极活性物质、具有M元素(M是Ge、Sn、Si、B或Al)和S元素的含硫化合物、以及导电助剂。
-
公开(公告)号:CN11027759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183430.4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4 , H01M10/42 , H01M10/052 ,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系统和二次电池控制方法。提供能够消除串联连接的多个单电池之间的充电状态的不均的本公开的二次电池系统和二次电池控制方法。二次电池系统和二次电池控制方法,其具有:串联连接的多个单电池;和回复充电控制部,其进行通过用比正常充电时的电流上限值大的规定的回复充电电流值对多个单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在多个单电池中的至少一个中发生微小短路的同时将多个单电池充电的回复充电,并且单电池为全固体锂二次电池的单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9273756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0726976.5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野濑雅文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系统以及搭载有电池系统的车辆。在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锂金属的全固体电池中,检测离子路径切断。电池系统(5)具备:全固体电池(10);电压检测装置(65),检测全固体电池的电压;电流检测装置(66),检测从全固体电池流出的电流;以及控制装置(50),控制全固体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层由锂金属构成。控制装置根据在预定的计算期间累计检测到的电流而得到的累计值,将充电率的变化量计算为第1推测值,根据在计算期间检测出的电压,将充电率的变化量计算为第2推测值,在第1推测值和第2推测值的差为预先决定的基准值以上时,判定为在全固体电池中产生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04769757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380057014.0
申请日:2013-10-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野濑雅文
IPC: H01M4/58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6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825 , H01M10/052 , H01M10/054 , H01M2004/027 , H01M2004/028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Li离子与Na离子的混合离子电池中使用的、以高电位进行工作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通过提供如下特征的用于Li离子与Na离子的混合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来解决上述课题:含有Na4M3(PO4)2P2O7结晶相(M为Ni、Co、Mn、Fe、V、Cr、Cu和Zn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0568419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80057804.3
申请日:2014-08-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野濑雅文
IPC: H01M4/58 , H01M10/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C01B25/40 , C01B25/42 , C01B25/45 , H01B1/06 , H01M10/054 , H01M2004/028
Abstract: 提供放电容量优异的钠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具备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钠电池。钠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由通式Na4Co(3-x)Mx(PO4)2P2O7表示,上述M为Fe、Cr、Mn、Al中的任一者,在上述M为Fe的情况下,上述x为0.015≤x≤0.21;在上述M为Cr的情况下,上述x为0.03≤x≤0.18;在上述M为Mn的情况下,上述x为0.006≤x≤0.24;在上述M为Al的情况下,上述x为0.03≤x≤0.06。
-
-
公开(公告)号:CN1194472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895868.6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4/04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合材、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公开的电极合材包含硅包合物粒子和无定形硅粒子,并且满足下述关系式:0原子%<无定形硅粒子的硅的原子数/(无定形硅粒子的硅的原子数+硅包合物粒子的硅的原子数)<50原子%。本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具有电极活性物质层,并且电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本公开的电极合材。另外,制造锂离子电池的本公开的方法包括形成电极活性物质层,并且电极活性物质层含有本公开的电极合材。
-
公开(公告)号:CN11843145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11405.5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40 , H01M4/46 , H01M10/44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10/0562 , H01M4/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目的在于提供充放电效率高的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全固体电池,是利用金属锂的析出‑溶解反应作为负极反应的全固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正极层的正极、包含负极集电体和负极层的负极、和在该正极层与该负极层之间配置的固体电解质层,所述负极层包含金属锂与金属镁的β单相的合金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在所述全固体电池的满充电时,所述合金中的锂元素的元素比率为81.80原子%以上且99.97原子%以下。
-
-
公开(公告)号:CN111193058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075155.0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2/34 , H01M10/058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锂二次电池和全固体锂二次电池的劣化判定方法。全固体锂二次电池依次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金属锂吸收层、固体电解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相接。金属锂吸收层含有金属锂反应性物质。金属锂反应性物质与金属锂反应以生成在全固体锂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条件下稳定的电子导电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