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92946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097723.1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黄酮类‑镍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穗花杉双黄酮为配体,镍离子为中心离子,经反应得到穗花杉双黄酮‑镍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高分辨质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本发明研究了穗花杉双黄酮‑镍配合物的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MTT法表明穗花杉双黄酮‑镍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抗肿瘤活性强于穗花杉双黄酮;邻苯三酚自氧化法、ABTS法均表明穗花杉双黄酮‑镍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穗花杉双黄酮本身。双黄酮类‑镍配合物的形成,提高了穗花杉双黄酮抗肿瘤、抗氧化活性,有望用于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503719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364056.X
申请日:2015-06-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33/90 , C07C209/00 , C07C211/31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氢枞胺咪唑有机盐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脱氢枞胺基化合物。该脱氢枞胺咪唑有机盐为4,5-咪唑二甲酸单脱氢枞胺有机盐,制备方法为脱氢枞胺和4,5-咪唑二羧酸在甲苯介质下反应8-12h,其中,脱氢枞胺与4,5-咪唑二羧酸摩尔比1:1.0-1:1.5,反应结束后过滤,将甲苯减压旋蒸,得到该化合物。该化合物还可应用在抗肿瘤药物。该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抗宫颈癌活性,制备方法易操作,实验中所需物品毒性小。
-
公开(公告)号:CN104359885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74056.5
申请日:2014-11-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测定Cu2+的应用及一种利用槲皮素作为荧光探针对Cu2+的测定方法,属光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是利用槲皮素荧光探针与待测物Cu2+发生作用后荧光强度发生变化,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对铜离子进行灵敏的定量分析测定。本发明的步骤是其步骤如下:(1)制作标准曲线:将槲皮素加入到含有不同浓度Cu2+的甲醇-磷酸缓冲盐溶液中,确定荧光强度与Cu2+的浓度的定量关系;(2)将槲皮素加入到含有Cu2+的待测甲醇-磷酸缓冲盐溶液中,配置成与步骤(1)槲皮素浓度相同的溶液,记录溶液的荧光强度;(3)根据定量关系确定待测溶液Cu2+的浓度。本发明的测定过程具有简单、灵敏、准确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922961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1775.7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49/02 , C07C25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烷基二醇二苯醚脱氢枞胺基化合物,也公开了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一种烷基二醇二苯醚脱氢枞胺双希夫碱化合物,所述的烷基二醇二苯醚脱氢枞胺双希夫碱化合物结构如式(V)所示其中,n=1~4;R=CH3O-,C2H5O-,C3H7O-,CH3-,C2H5-,NO2-,Cl,Br。合成方法:(1)在氮气保护下,取代的对羟基苯甲醛和二溴烷烃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CH3CN溶剂中反应,得到二醛化合物;(2)将二醛化合物的CH2Cl2溶液滴加到脱氢枞胺CH2Cl2溶液中,回流反应1~2h,蒸出溶剂后得到烷基二醇二苯醚脱氢枞胺双希夫碱化合物。该化合物拥有多个氮、氧活性配位中心,说明这类化合物本身就是潜在的良好配体,合成方法简单,产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633765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10154805.2
申请日:2012-05-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311/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取银杏叶中原花青素的方法,涉及提取原花青素的方法。本发明是使用高速匀浆机,在185W的功率下,对银杏叶粉末在溶剂中进行处理,从银杏叶中提取原花青素的新方法。本发明采用简单的匀浆法提取银杏叶中原花青素,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且无须昂贵的仪器,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并且原花青素提取率达到3%。
-
公开(公告)号:CN106053410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610335344.7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槲皮素与环糊精的复配液及其应用,该复配液为槲皮素与环糊精的二元复配液,其中,槲皮素的浓度为1×10‑5mol•L‑1,环糊精为2‑羟丙基‑β‑环糊精,环糊精与槲皮素的质量浓度比为100~900:1。本发明将槲皮素‑环糊精二元体系复配溶液作为荧光探针来检测水溶液中的铜离子,操作简单,快捷,对铜离子的识别能力强,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小,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大,检测限低。该复配液与单独的槲皮素相比,环糊精能显著增强槲皮素的荧光强度,槲皮素溶液的荧光强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槲皮素‑环糊精二元体系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不大,稳定性大大提高。槲皮素‑环糊精二元体系能在细胞中产生荧光,对细胞无毒性,有望用于检测细胞中铜离子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365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610335343.2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山奈酚与环糊精的复配液及其应用,该复配液为山奈酚与环糊精的二元复配液,其中,山奈酚的浓度为1×10‑5mol•L‑1,环糊精为2‑羟丙基‑β‑环糊精,环糊精与山奈酚的质量浓度比为100~800:1。本发明利用山奈酚与环糊精二元体系复配液作为荧光探针来检测水溶液中的铜离子,操作简单,快捷,对铜离子的识别能力强,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小,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大,检测限低。与单独使用山奈酚相比,环糊精能显著增强山奈酚的荧光强度,且山奈酚溶液的荧光强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山奈酚‑环糊精二元体系的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不大,稳定性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883272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0097598.4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F15/02 , A61K31/555 , A61P35/00 , A61P3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15/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了双黄酮类‑铁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穗花杉双黄酮为配体,铁离子为中心离子,经反应得到穗花杉双黄酮‑铁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高分辨质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本发明研究了穗花杉双黄酮‑铁配合物的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MTT法表明穗花杉双黄酮‑铁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抗肿瘤活性强于穗花杉双黄酮;邻苯三酚自氧化法、ABTS法均表明穗花杉双黄酮‑铁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穗花杉双黄酮本身。双黄酮类‑铁配合物的形成,提高了穗花杉双黄酮抗肿瘤、抗氧化活性,有望用于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6905353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710097624.3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黄酮类‑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穗花杉双黄酮为配体,锌离子为中心离子,经反应得到穗花杉双黄酮‑锌配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高分辨质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本发明研究了穗花杉双黄酮‑锌配合物的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MTT法表明穗花杉双黄酮‑锌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抗肿瘤活性强于穗花杉双黄酮;邻苯三酚自氧化法、ABTS法均表明穗花杉双黄酮‑锌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穗花杉双黄酮本身。双黄酮类‑锌配合物的形成,提高了穗花杉双黄酮抗肿瘤、抗氧化活性,有望用于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7991336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216129.6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4/08 , C02F1/48 , C02F9/1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传感的快速同时检测、分离Pb2+和Cu2+的方法,包括:1)制备槲皮素包覆磁性Fe3O4纳米颗粒;2)做出△T2-Pb2+和Cu2+浓度的标准曲线;3)利用槲皮素包覆磁性Fe3O4纳米颗粒(QMNPs)结合Pb2+和Cu2+的性质,测定出△T2,依据△T2-Pb2+和Cu2+浓度的标准曲线,计算出Pb2+和Cu2+的浓度;4)在磁场作用下,利用磁性吸附法吸附结合Pb2+和Cu2+的槲皮素包覆磁性Fe3O4纳米颗粒,实现去除Pb2+和Cu2+。本发明是基于QMNPs体系与Pb2+或Cu2+进行配位,在外界磁场作用下发生聚集和沉淀,因此能同时对水中的Pb2+和Cu2+进行检测和去除,可成功地应用于水、尿样品,并且有回收率高,吸附能力强,无潜在的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