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613931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680029811.1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顶层片的良好的皮肤触感并且尽可能地抑制顶层片和吸收体的剥离而稳定地维持吸收性能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物品中,顶层片(2)包括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在宽度方向上以预先决定好的间隔形成的多个凸部(11)和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形成在这些凸部(11)之间的多个槽部。槽部(12)包括具备第1底部(22)的第1凹部(21)和形成在第1凹部(21)内的多个第2凹部(26)。第2凹部(26)具备在顶层片(2)中纤维密度最高的第2底部(28)。第2面(2b)的在凸部11的顶部(13)处的部分未接合于吸收体(4)。槽部(12)的第2凹部(26)的第2底部(28)接合于吸收体(4)。

    吸收性物品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152673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680085503.0

    申请日:2016-05-25

    Abstract: 一次性尿布(10)的顶片具有凸部(51)和凹部(52)。凸部和凹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宽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顶片具有至少配置于后腰身区域的第1区域(R1)和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的第2区域(R2)。第1凸部(511)的高度比第2凸部(512)的高度高。在第1凹部设有将第1凹部内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空间截断的宽度凸部(57)。第1凸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比第2凸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节距长。

    吸收性物品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28050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680087134.9

    申请日:2016-0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含有棉的无纺布作为表面片的吸收性物品,其中,该吸收性物品不易发生使穿着者察觉到潮湿的状态或者感觉到闷热等而使穿着者产生不适感的情况,也不易引发皮肤的皮肤红肿。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表面片(2)是由至少两层的纤维层构成的无纺布,该纤维层包含由棉和热塑性树脂纤维构成的第1纤维层(201)和由疏水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构成的第2纤维层(202),所述无纺布包括朝向第1面(2a)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11)和设在相邻的所述凸部(11)之间且朝向第2面(2b)的方向凹入的多个凹部(12),所述凸部(11)具有所述第2面(2b)所面对的空隙部(14),所述无纺布在至少所述凸部(11)处呈现弱酸性。

    吸收性物品的外装片用的无纺布以及含有该无纺布作为外装片的吸收性物品

    公开(公告)号:CN108472181A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80076674.7

    申请日:2016-10-13

    Abstract: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着者不容易在吸收性物品与衣物之间感到闷热的吸收性物品的外装片用的无纺布。本公开的无纺布具有以下的结构。一种无纺布(13),其是包括具有透湿性的不透液性片(5)在内的吸收性物品(1)的外装片(6)用的无纺布(13),其中,无纺布(13)具有厚度方向(T)和平面方向(P)以及第1面(15)和第2面(17),无纺布(13)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19)和纤维素系纤维(21),纤维素系纤维(2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多个纤维块(23),无纺布(13)具备与多个纤维块(23)各自的面对第1面(15)的第1区域(25)相邻的多个空隙部(27),多个纤维块(23)中的各个纤维块(23)均没有与热塑性树脂纤维(29)相接合。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36566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80002100.0

    申请日:2015-08-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在与皮肤接触时能够获得柔软的皮肤触感、而且能够稳定地确保该柔软的皮肤触感的吸收性物品用的无纺布。即,在设于相邻的凸部(4、4)之间的空间中的沟部(5)的沟底部(6)具有在第1方向(X)上不连续地设置的多个凹部(7),该凹部(7)具有比沟底部(6)深的底部(9),凹部(7)具备使其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通向第2面(3)的孔部(11),孔部(11)具有不将热塑性树脂纤维熔融地形成的周缘部(12),并且凹部(7)的底部(9)的纤维密度高于凸部(4)的纤维密度,并且至少第2面(3)侧形成为面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