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751409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480004511.5
申请日:2004-04-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122 , H01M10/0561 , H01M10/0562 , H01M2300/00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由Li、O、P以及过渡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态电解质。在这样的固态电解质中,因为过渡金属元素T比磷原子优先被还原,因而可以抑制磷原子价数的减少。由此,可以抑制因磷原子价数的减少而引起的固态电解质的分解,即使在湿润气氛下也可以将离子传导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
公开(公告)号:CN1642728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03807213.0
申请日:2003-03-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 B32B27/08 , B32B2457/10 , C23C14/042 , H01G4/145 , H01G4/306 , H01M4/139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Abstract: 一种薄膜层叠制品,通过重复两次或多次层叠包括至少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的叠层单元而形成,其中,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中至少一层的叠层区域从下层到上层逐渐减小,从而可以提高层间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可以提高在侧面上形成保护层时的可成型性和粘合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550052A
公开(公告)日:2004-11-24
申请号:CN02817051.2
申请日:2002-08-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2 , H01M4/0483 , H01M6/40 , H01M10/0404 , H01M10/0436 , H01M10/0525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2300/0068 , Y10T29/49115 , Y10T29/53135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制造方法,包括步骤:向从正电极板(20)和负电极板(30)中选出的至少一个电极板上喷射固体电解质的熔体(61),以将熔体(61)淀积到至少一个电极板上;以及挤压正电极板(20)和负电极板(30)并使熔体(61)保持在其间,由此形成包括正电极板(20)、包括固体电解质的电解质层(62)和负电极板(30)的层状体,这样可以以高效生产率制造出具有优异特性的薄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00356C
公开(公告)日:2003-01-29
申请号:CN98109566.6
申请日:1998-06-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13 , H01M4/62 , H01M10/05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在温度上升时其特性也不劣化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电池包括可充放电的正极、可充放电的负极及非水电解质。电池内部、正极或负极中,或在非水电解质中含有温度上升时可生成水或碳酸气的物质。生成水的物质可使用如氢氧化物、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等。生成碳酸气的物质可以使用如碳酸盐、碳酸氢盐等。
-
公开(公告)号:CN10252256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210004138.X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 H01M10/0525 , H01M4/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04 , H01M4/66 , H01M4/662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电体,其具有:有平坦面的基材部;从所述平坦面突出的多个第1突起;和从所述第1突起的顶部突出的多个第2突起,所述第1突起以规则的图案配置于所述基材部上,使其被配置于在所述平坦面内相互平行并且以第1间隔配置的多条第1假想直线与在所述平坦面内与所述第1假想直线垂直并以比所述第1间隔小的第2间隔配置的多条第2假想直线的交点、以及由相邻的两条所述第1假想直线和相邻的两条所述第2假想直线构成的矩形的中心,含有所述第2突起的第1突起的顶部的表面粗糙度Rz2是所述基材部的平坦面的表面粗糙度Rz0的1.3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473902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80002581.7
申请日:2011-04-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66 ,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661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2004/025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10),具备负极集电体(11)、负极活性物质层(14)和硅酸锂层(15)。负极活性物质层(14)含有硅。硅酸锂层(15)含有形成了Li-O-Si键的锂、氧和硅,且形成于负极集电体(11)和负极活性物质层(14)的界面。负极活性物质层(14)和硅酸锂层(15)也可以由柱状体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512799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780032330.7
申请日:2007-08-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5815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其可以有效地分散或缓和因活性物质的膨胀和收缩而产生的应力。在特定的集电体上形成活性物质层而制作电极。该集电体包括基材部、和形成为从基材部表面向基材部的外面延伸的多个凸部,其中,集电体厚度方向的凸部的断面从基材部表面朝向凸部延伸的方向,呈平行于基材部表面的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圆锥状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1779312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880102675.X
申请日:2008-08-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13 , H01M4/1395 , H01M4/661 , H01M4/70 , H01M2004/021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用电极(100)具有:在表面具有多个凸部(12)的集电体(11);和具有在多个凸部(12)上分别形成的活性物质体(14)的活性物质层(15)。多个凸部(12)在集电体(11)的表面相互隔开间隔规则地排列,活性物质体(14)的生长方向(S)相对于集电体(11)的法线方向(D)倾斜,在相邻的活性物质体(14)之间形成有空隙(16),在与集电体(11)的表面平行的平面上,任意的方向上的、空隙(16)在活性物质层(14)中所占的比例为5%以上,每1μm活性物质体(14)高度的集电体(11)抗拉强度为0.3N/mm~1N/mm。
-
公开(公告)号:CN101145608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710152710.6
申请日:2007-09-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具有片状的集电体以及附载在该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集电体包括基材部以及比基材部容易塑性变形的表层部。表层部具有凹凸,活性物质层包括含硅的多个柱状粒子,所述柱状粒子附载在表层部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56309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910166629.2
申请日:2007-09-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i)在基材部的表面上设置比所述基材部更容易塑性变形的表层部的工序;(ii)对所述表层部施加机械应力、从而在所述表层部上设置凹凸的工序;以及(iii)在所述表层部上设置包括含硅的多个柱状粒子的活性物质层的工序,其中,所述表层部的维氏硬度为200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