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71882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080002793.0
申请日:2010-06-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86 , H01M10/0525 , H01M10/441 , H02J7/0013
Abstract: 在具备包含含有锂的复合氧化物作为活性物质的正极、包含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电方法中,检测二次电池的电压。若检测值不足规定电压x,则以比较小的电流值B充电。若检测值在规定电压x以上且不足规定电压z,则以比较大的电流值A充电。若检测值在规定电压z以上且不足规定电压y,则以比较小的电流值C充电。若检测值在规定电压y以上,则以恒电压充电或停止充电。其中,x<z<y。
-
公开(公告)号:CN102473971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80003319.4
申请日:2011-05-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52 , H01M10/0525 , H01M10/443 , H01M10/486 , H02J7/0091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锂离子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含有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合金系活性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液。此时,检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和温度,进行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直至达到与所述残存容量和温度事先关联的基准电压E1。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819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80002187.3
申请日:2011-03-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使用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具备在表面形成有凸部的负极集电体、和被凸部支撑的由能够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合金系活性物质形成的柱状体,柱状体具有多层构造,该多层构造是由合金系活性物质形成的多个单元层从凸部表面依次层叠而成的,位于从凸部表面起20%的厚度区域中的单元层的每一层的平均层厚比位于从柱状体的顶面起80%的厚度区域中的单元层的每一层的平均层厚薄。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816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80002206.2
申请日:2011-04-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621 , H01M10/052 , H01M10/0566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具备含有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正极集电体的正极、具备含有合金系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集电体的负极、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和非水电解液,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对于非水电解液的溶胀度为20%以上的易溶胀性树脂,负极活性物质层具有对于非水电解液的溶胀度低于20%的难溶胀性树脂。
-
公开(公告)号:CN102144320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080002500.9
申请日:2010-06-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66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4/1395 , H01M4/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366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10)具备:负极集电体(11)、在负极集电体(11)的表面相互隔开间隔地形成的凸部(13)、被多个凸部(13)分别支撑的柱状体(12)、和覆盖多个柱状体(12)的各自的表面的覆盖层(15)。柱状体(12)包括含有硅和锡中的任一种元素的负极活性物质,并且内部嵌入有锂。覆盖层(15)含有碳酸锂和氟化锂中的至少一种,并且是通过将柱状体(12)暴露于露点温度为-60℃~0℃的大气中而形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356669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780001184.1
申请日:2007-10-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 , H01M4/0471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 , H01M4/58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3个步骤:A)在集电体上沉积负极活性物质以制作负极;B)对该负极进行热处理;C)在B)步骤之后,将锂赋予给负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1222036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002892.3
申请日:2008-01-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采用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的构成是:具备至少在单面形成有凹部和凸部的集电体、和具有将斜立地形成于集电体的凸部上的柱状体部层叠为n段的结构的柱状体,其中n≥2;在柱状体上设有因锂离子嵌入/脱嵌而膨胀/收缩小的层。
-
公开(公告)号:CN101662039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173499.5
申请日:2009-09-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421 , H01M4/134 , H01M10/0585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将1个正极、1个隔膜和1个负极按照该顺序层叠,来制作负极含有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的单元电极。将多个单元电极介由隔膜而层叠,制作层叠型电极组。在初次的充放电时对该层叠型电极组加压。由此,可以得到根据规定的充放电循环次数的所述层叠型电极组的厚度增加率为10%以下、高容量、高输出功率、可以在长时期内维持充放电循环特性等电池特性在高水平的耐用寿命长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572300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149297.7
申请日:2009-06-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0421 , H01M4/043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2 , H01M4/661 , H01M2004/021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负极中,负极集电体包含片状基材部和多个凸部,凸部形成在基材部的表面。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含有合金系负极活性物质的柱状活性物质层和层叠活性物质层。柱状活性物质层包含从凸部表面向外方延伸的多个柱状体。层叠活性物质层是在凸部与凸部之间的基材部表面上将薄膜成锯齿状地层叠而形成的。使用该负极,可以抑制负极的变形及负极活性物质层从负极集电体上的剥离,得到充放电循环特性以及输出功率特性优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011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80024942.1
申请日:2007-08-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386 , H01M4/40 , H01M4/70 , H01M10/0525 , H01M2004/0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是使用Li嵌入性元素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可以防止负极的变形或负极活性物质层从负极集电体的剥离,锂不会向负极集电体析出,循环特性、大电流放电特性和低温的放电特性优良。本发明的负极具备:在厚度方向的表面形成有凹部和凸部的集电体;和形成集电体表面朝向集电体的外部生长、包含多个含有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柱状体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本发明的负极的特征进一步在于,所述柱状体相对于垂直于集电体表面的方向有角度地倾斜,并且所述柱状体的倾斜角度对应于负极活性物质对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而可逆地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