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67930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610166944.1
申请日:2006-12-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4/131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69 , H01M2010/4292 , H01M2300/0037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其中正极和负极螺旋缠绕,并在所述正极和负极之间插入有隔膜;以及包含非水溶剂和溶解在所述非水溶剂中的锂盐的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材料混合物层,所述正极材料混合物层包括含镍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活性材料;其中A与B的乘积等于150-350,A等于15-20%,并且B等于8-25%,其中A(%)代表所述正极材料混合物层的孔隙度,并且B(%)代表所述非水溶剂中碳酸亚乙酯的体积百分数。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49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170794.0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公开的负极板(20)至少包含负极合剂层(22)。负极合剂层(22)的密度为1.5g/cm3以上。负极合剂层(22)至少包含第1粒子、第2粒子和粘合剂。第1粒子包含石墨粒子和非晶质碳材料。非晶质碳材料被覆着石墨粒子的表面。第2粒子由氧化硅制成。第2粒子相对于第1粒子和第2粒子的合计的比率为2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并且负极板(20)的弹簧常数为700kN/mm以上且3000kN/m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3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168182.3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二次电池组件(1)具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与电池(10)一起排列且从电池(10)沿排列方向接受载荷的弹性体(40),构成电池(10)的负极(38b)具备:负极集电体(50);形成于集电体(50)上且包含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颗粒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2),层(52)具有: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第1层(52a);形成于第1层(52a)上且压缩模量大于第1层(52a)的第2层(52b),构成电池(10)的分隔件(38d)的压缩模量小于第1层(52a),弹性体(40)的压缩模量小于分隔件(38d),第1层(52a)中所含的石墨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2.5m2/g,第1层(52a)中包含具有1层~5层的石墨烯片的碳纳米管0.01质量%~0.4质量%。
-
-
-
公开(公告)号:CN105098180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250116.5
申请日:2015-05-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H01M4/525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2/1252 , H01M2/345 , H01M4/364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10/423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 H01M2200/20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压力型电流切断机构(30)、非水电解液和正极合剂层(10b),所述压力型电流切断机构(30)配置于导电路径上,并在内压超过工作压时切断导电路径。非水电解液含有在过充电区域产生气体的气体产生剂,正极合剂层(10b)含有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所述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磷酸铁锂,所述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锂镍复合氧化物。在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和第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总质量之中,第1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所占的比例为5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471749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7846.6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34 , H01M4/1315 , H01M4/139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42 , H01M10/0587 , H01M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5 , H01M4/364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2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423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 H01M2200/20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H01M4/02 , H01M4/1315 , H01M4/1391 , H01M10/0567 , H01M10/0587 , H01M10/42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正电极活性材料层。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层包括多个中空正电极活性材料颗粒、多个空隙支持颗粒以及多个导电材料颗粒。所述空隙支持颗粒被配置为在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层中提供孔径为0.5pm或更大的空隙。所述导电材料颗粒被配置为提供所述正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电气连续性。所述空隙支持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与所述中空正电极活性材料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的比率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2。所述空隙支持颗粒的压碎强度大于所述导电材料颗粒的压碎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03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0168381.4
申请日:2021-02-0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组件。二次电池组件(1)具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与电池(10)一起排列且从电池(10)沿排列方向接受载荷的弹性体(40),构成电池(10)的负极(38b)具备:负极集电体(50);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52),负极活性物质层(52)具有:形成于集电体(50)上的第1层(52a);形成于第1层(52a)上且压缩模量大于第1层(52a)的第2层(52b),构成电池(10)的分隔件(38d)的压缩模量小于第1层(52a),弹性体(40)的压缩模量小于分隔件(38d),第1层(52a)中所含的石墨颗粒的BET比表面积为1~2.5m2/g,第1层(52a)中所含的Si系颗粒的含量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层(52)的总量为6质量%~13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498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811170794.0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3 , H01M4/13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公开的负极板(20)至少包含负极合剂层(22)。负极合剂层(22)的密度为1.5g/cm3以上。负极合剂层(22)至少包含第1粒子、第2粒子和粘合剂。第1粒子包含石墨粒子和非晶质碳材料。非晶质碳材料被覆着石墨粒子的表面。第2粒子由氧化硅制成。第2粒子相对于第1粒子和第2粒子的合计的比率为2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并且负极板(20)的弹簧常数为700kN/mm以上且3000kN/m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655872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610843174.3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别是谋求对于高速率充放电的耐久性的提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性碳材料,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至少一部分具有石墨结构的石墨系碳材料,所述导电性碳材料与该石墨系碳材料不同,且包含导电性的无定形碳。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体积密度为0.5g/cm3以上且0.7g/cm3以下,BET比表面积为2m2/g以上且6m2/g以下。所述导电性碳材料的体积密度为0.4g/cm3以下,BET比表面积为50m2/g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