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45959B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280055773.9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9/03 , B22F1/0018 , B22F9/24 , B82Y30/00 , C22C5/02 , C22C5/06 , C22C5/08 , C22C9/00 , C22C12/00 , C22C1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新的固体金属合金。提供为含有至少2种金属的合金,且在上述合金的平衡状态图中,在2种金属偏在的特定区域中,上述至少2种金属显示纳米级的微细的混杂状态。该金属合金以至少2种金属的置换型固溶体为主体。优选该金属合金如下:在对向配设了的、可以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面之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将上述至少2种金属的离子和还原剂混合,使其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038159B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180037081.7
申请日:2011-08-26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3/0536 , B01D9/0009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B82Y30/00 , C01B13/36 , C01F5/02 , C01F5/14 , C01F5/20 , C01F17/0043 , C01G1/02 , C01G23/0532 , C01G25/02 , C01P2002/54 , C01P2004/04 , C01P20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分离的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使用在可接近·分离地互相对向配设、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部中的处理用面之间进行流体的处理的装置。所述制造方法使用可接近·分离地互相对向配设、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处理用部(10,20)中的处理用面(1,2)之间进行流体的处理的装置,将含有在溶剂中混合了微粒原料的微粒原料液的流体和含有微粒析出用液的流体的至少2种流体混合而使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析出。紧接者其之后,通过混合含有析出了的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的流体和含有包含调整析出了的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的分散性的微粒处理用物质的微粒处理用物质含有液的流体,得到可分离的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物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3648634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280034515.2
申请日:2012-07-05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9/0063 , B01D9/0054 , B01J19/1887 , B01J2219/00085 , B01J2219/00164 , B01J2219/00177 , C04B35/626 , C22B15/008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控制了微晶粒径的微粒的制造方法。将含有被析出物质的原料流体和含有用于使上述被析出物质析出的物质的析出流体的至少2种被处理流动体在对向配设了的、可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进行旋转的至少2个处理用面之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进行混合,使控制了微晶粒径的被析出物质析出。此时,使与导入处理用面间的被处理流体相关的特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控制被析出物质的微晶粒径。上述特定的条件,设定为选自由原料流体中所含有的被析出物质和/或析出流体中所含有的物质的种类、原料流体中所含有的被析出物质和/或析出流体中所含有的物质的浓度、原料流体和/或析出流体的pH、原料流体和/或析出流体的导入温度及原料流体和/或析出流体的导入速度组成的组中的至少2种。
-
公开(公告)号:CN102822286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180016024.0
申请日:2011-03-04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B67/0026 , C09B67/0019 , Y10T428/298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含有至少一种具有高分光特性、且为与α型不同的结晶型的铜酞菁微粒而成的铜酞菁颜料及上述铜酞菁微粒的制造方法。提供含有至少一种为与α型不同的结晶型、且在380~780nm中的吸收光谱为α型吸收光谱的形状的铜酞菁微粒而成的铜酞菁颜料及上述铜酞菁颜料的制造方法。另外,提供含有至少一种与α型及ε型的2种型不同的结晶型、且在380~780nm中的透射光谱中透射率达到最大的波长(λmax)低于478nm的铜酞菁微粒而成的铜酞菁颜料及上述铜酞菁微粒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781890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80076939.5
申请日:2012-11-08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02 , B01J23/755 , B01J35/026 , B22F1/00 , B22F1/0007 , B22F1/0048 , B22F9/00 , B22F9/24
Abstract: 针对随着近年来的工业上的急剧的进步、发展而要求控制了形状的金属微粒,本发明提供在粒子的表面具有与该粒子一体化了的突起形状的金属微粒。提供为在粒子的表面具有一体化了的锥状的突起形状的金属微粒、该突起的至少一部分大于所述粒子的粒径的1/4的金属微粒。就该金属微粒而言,在低于金属自身的熔点的温度下上述突出的突起进行熔融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420345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80014504.2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1/0003 , B22F1/0018 , B22F9/24 , B82Y30/00 , C22C5/02 , C22C19/03 , C22C30/0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新的固体金镍合金纳米粒子及其制造方法。提供粒径为500nm以下的固体金镍合金纳米粒子。特别是提供金镍合金中所含的镍浓度为2.0wt%~92.7wt%的固体金镍合金纳米粒子,上述固体金镍合金纳米粒子是以金和镍呈现纳米级的微细的混杂状态的金镍合金为主体的金镍合金纳米粒子。金镍合金纳米粒子以金和镍的置换型固溶体为主体。优选该金镍合金纳米粒子通过在对向配设的、可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至少2个处理用面之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混合金离子、镍离子及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并、使其析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648634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280034515.2
申请日:2012-07-05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9/0063 , B01D9/0054 , B01J19/1887 , B01J2219/00085 , B01J2219/00164 , B01J2219/00177 , C04B35/626 , C22B15/008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控制了微晶粒径的微粒的制造方法。将含有被析出物质的原料流体和含有用于使上述被析出物质析出的物质的析出流体的至少2种被处理流动体在对向配设了的、可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进行旋转的至少2个处理用面之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进行混合,使控制了微晶粒径的被析出物质析出。此时,使与导入处理用面间的被处理流体相关的特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控制被析出物质的微晶粒径。上述特定的条件,设定为选自由原料流体中所含有的被析出物质和/或析出流体中所含有的物质的种类、原料流体中所含有的被析出物质和/或析出流体中所含有的物质的浓度、原料流体和/或析出流体的pH、原料流体和/或析出流体的导入温度及原料流体和/或析出流体的导入速度组成的组中的至少2种。
-
公开(公告)号:CN103561857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6014.X
申请日:2012-03-15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9/16 , B01F3/1221 , B01F7/00775 , B01F7/00791 , B01J19/1887 , B22F1/0018 , B22F1/0022 , B22F1/0025 , B22F9/24 , B22F2998/10 , B22F2999/00 , C01G23/053 , C01G23/08 , C01P2004/04 , C07D471/04 , C22C5/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增加微粒的生产量的新方法。使用至少含有一种微粒原料的原料流体和用于处理上述微粒原料的流体的至少2种被处理流动体,在对向配设了的、可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至少2个处理用面(1、2)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混合上述被处理流动体,得到微粒。这时,通过从处理用面(1、2)的中央导入上述原料流体,增加微粒的生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411429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380035546.4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9/24 , B01J2/10 , B22F1/0014 , C22B11/04 , C22B15/0089 , C22B23/046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控制了金属微粒的微晶直径相对于直径的比率的金属微粒的制造方法。使用使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溶解于溶剂的金属流体和含有还原剂的还原剂流体的至少2种被处理流动体。在上述金属流体和还原剂流体的至少任一方的被处理流动体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将上述的被处理流动体在对向配设了的、可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进行旋转的至少2个处理用面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进行混合,使金属微粒析出。此时,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上述的混合了的被处理流动体中的金属和硫酸根离子的摩尔比,控制金属微粒的微晶直径(d)相对于金属微粒的粒径(D)的比率(d/D)。
-
公开(公告)号:CN104203456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380014504.2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M技术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1/0003 , B22F1/0018 , B22F9/24 , B82Y30/00 , C22C5/02 , C22C19/03 , C22C30/0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新的固体金镍合金纳米粒子及其制造方法。提供粒径为500nm以下的固体金镍合金纳米粒子。特别是提供金镍合金中所含的镍浓度为2.0wt%~92.7wt%的固体金镍合金纳米粒子,上述固体金镍合金纳米粒子是以金和镍呈现纳米级的微细的混杂状态的金镍合金为主体的金镍合金纳米粒子。金镍合金纳米粒子以金和镍的置换型固溶体为主体。优选该金镍合金纳米粒子通过在对向配设的、可接近·分离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进行旋转的至少2个处理用面之间形成的薄膜流体中,混合金离子、镍离子及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并、使其析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