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管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74430A

    公开(公告)日:2004-02-11

    申请号:CN02154592.8

    申请日:2002-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3/05 H01J23/11 H01J25/587

    Abstract: 一种磁控管,包括:正极性圆筒,多个叶片,灯丝,上、下防护罩以及上、下极靴。所述各叶片安装在正极性圆筒中,与正极性圆筒一起构成正极性部分。所述灯丝安置在正极性圆筒的轴上,与各叶片的前端表面一起形成有效空间并发射热离子。所述上、下防护罩分别盖住灯丝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下极靴分别与所述上、下防护罩间隔开,以在所述有效空间内感应磁通量。本发明中的上防护罩的底表面形成为整个向下凸,而下防护罩的顶表面形成为整个向上凸。

    一种冷阴极磁控管的阴极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6542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694142.0

    申请日:2018-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3/05 H01J25/50 H01J2223/05 H01J2225/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阴极磁控管的阴极,包括:支撑筒、多个初级发射电极组件和多个次级发射电极;支撑筒为两端开口状,其顶端口处填塞有第一端盖、底端口处填塞有第二端盖,支撑筒的两端均套设有屏蔽帽;次级发射电极为浸渍有铝酸盐的钨海绵体,且次级发射电极设置于支撑筒的外周壁上;初级发射电极组件嵌插于钨海绵体上,初级发射电极组件包括初级发射电极、且初级发射电极上设置有多个支撑片,初级发射电极的一端嵌插于钨海绵体上且与支撑筒的外周壁接触,另一端延伸至钨海绵体的外部。该冷阴极磁控管的阴极工作温度能高达1050℃左右,有效减少了活性物质的蒸发,延长了阴极的工作寿命,进而提高了磁控管的使用寿命。

    一种磁控管配套用冷阴极及冷阴极头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851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66358.5

    申请日:2017-0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3/05 H01J9/025 H01J9/125

    Abstract: 该发明属于磁控管用冷阴极及冷阴极头的生产方法。冷阴极包括上、下屏蔽帽,电源连接杆及整体式柱齿形冷阴极头;其方法包括备料、球磨混合、压坯及成型。该发明由于采用石墨烯或/和碳纳米管、氧化锌纳米线与金属粉混合压坏、烧结、加工制成柱齿形整体式冷阴极头,该冷阴极头在高压作用下发射一次电子,一次电子回轰激发轮齿发射二次电子,往复形成稳定的电子发射,其达到稳定输出仅为40纳秒。从而与热阴极相比,既保留了热阴极发射电子能力和抗电子轰击能力强等优点,又克服了预热时间长,启动慢,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与背景技术所述冷阴极相比则具有结构简单,发射电子能力及抗电子轰击能力强,输出频谱纯洁,发射速度快且稳定等特点。

    用于微波源的高频阴极加热器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02598190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080051321.4

    申请日:2010-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135 H01J23/05 H01J25/52 H01J25/587

    Abstract: 一种用于微波源的高频阴极加热器电源,包括:SMPS逆变器(13)和隔离变压器(12),该隔离变压器具有:被配置为由所述SMPS逆变器供电的初级绕组(122),穿过所述初级绕组的初级组芯的监测绕组(123),以及被配置为用于连接阴极加热器(11)的次级绕组(121)。电流监测器(141)被配置为监测所述初级绕组中的电流。信号处理模块(14,131,132)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监测绕组(123)的第一输入信号和来自电流监测器(141)的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指示了所述阴极加热器(11)上的电压Vh,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指示了阴极加热器上的电流。信号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向SMPS逆变器输出控制信号,以根据从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确定的阴极加热器的监测电阻或供应至阴极加热器的监测功率,来对供应至所述阴极加热器的功率进行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