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1692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387082.1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四川久纳新材料有限公司
Inventor: 曾元金
IPC: B01J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爆炸冲击合成多晶金刚石微粉生产工艺,采用液压机将多段样品管中的混合物挤出,工作效率较高;且避免采用车床、钻床可能造成的工具损坏,避免增加生产成本;采用将制得的多晶金刚石放入烧结炉中,全程充氮气保护,进行多段独特的温度加温保温处理,将金刚石的强度韧性提高,采用本申请制得的金刚石进行工件生产,能提升加工工件20%的强度韧性;采取冰冻干燥机去除金刚石水份后,多晶金刚石微粉相当疏松,多晶金刚石微粉之间形成了多孔疏松状,当要再次分散时,易于分散,免除了烘干后的研磨粉碎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363125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80024638.2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大赛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炸药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种炸药、和至少一种杂原子化合物,上述杂原子化合物包含选自B、P、Si、S、Cr、Sn、Al、Ge、Li、Na、K、Cs、Mg、Ca、Sr、Ba、Ti、Zr、V、Nb、Ta、Mo、W、Mn、Ni、Cu、Ag、Cd、Hg、Ga、In、Tl、As、Sb、Bi、Se、Te、Co、Xe、F、Y及镧系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杂原子。
-
公开(公告)号:CN11213589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80093457.8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迪傲公司
Inventor: 西尔瓦诺·R·萨雷托 , 保罗·莫里森·布朗 , 柯克·瑞安·吕普克斯 , 戴维·安德鲁·泰勒
Abstract: 化学反应器(10)和方法通过以下方式裂化工艺流体中的碳氢化合物:利用轴向推进叶轮(40)使工艺流体加速至大于1马赫的速度;通过在具有扩张的扩散器通道(72)的静态扩散器(70)中使工艺流体减速而在工艺流体中产生冲击波(90)。冲击波的下游的工艺流体的温度升高在单级内单次通过单方向的流动路径(F)中裂化夹带的碳氢化合物,无需将工艺流体再循环以另外通过同一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涡轮机化学反应器(110)具有与静态扩散器(70)的扩张通道配对的多个连续级的一个或更多个轴向推进叶轮(40A、40B)。连续级通过连续升高流动的工艺流体的温度裂化附加的碳氢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128251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11239520.7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大赛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得到比表面积大的纳米金刚石的纳米金刚石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纳米金刚石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容器容量与炸药质量之比[容器容量(m3)/炸药质量(kg)]为10以下的条件下,在上述容器内使上述炸药爆轰的纳米金刚石生成工序。上述容器容量优选为0.05~10m3。上述炸药质量优选为0.07~1kg。通过上述纳米金刚石生成工序得到的纳米金刚石粗产物中的纳米金刚石含有率优选为5~55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99822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80034713.6
申请日:2018-05-07
Abstract: 本发明的作为纳米金刚石合成用炸药体的炸药体X至少具备炸药主体(10),该炸药主体(10)具有锥台部(11)和柱状部(12)。锥台部(11)具备:具有起爆部组装用孔(H)的开口端的上底面(11a)、和在上底面(11a)的一侧形成假想顶角θ的倾斜侧面(11b)。柱状部(12)与锥台部(11)中的与上底面(11a)相反的一侧相连,并且向远离上底面(11a)的方向延伸。这样的纳米金刚石合成用炸药体适于在基于爆轰法的纳米金刚石合成中实现收率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85383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80062832.X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物理冲击波工业应用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罗伯特·E·唐
IPC: B01J3/08 , B01J4/00 , B01J19/10 , C07C29/32 , C07C29/34 , C07C1/04 , C07D301/04 , C07D301/10 , C07D301/22 , C08F114/06 , C07C17/26 , C07C29/152 , C07C29/15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10 , B01F5/0256 , B01F13/1016 , B01J3/08 , B01J4/002 , C07C1/0495 , C07C1/12 , C07C17/26 , C07C29/152 , C07C29/159 , C07C29/32 , C07C29/34 , C07D301/04 , C07D301/10 , C07D301/22 , C08F114/06 , Y02P30/42 , C07C31/04 , C07C31/08 , C07C19/045 , C07C11/04 , C07C9/06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新方法和设备。将高度压缩的气流如H2、CO、CO2、H2O、O2或CH4提高到马赫速率以形成包含冲击波的超音速射流。两种或更多种这样的射流物理地碰撞在一起以形成局部反应区域,在该局部反应区域,来自冲击波的能量引起其中打破反应物气体的化学键的吸热反应。在反应物之间发生分子表面的相互作用和分子表面化学。在接下来的放热反应中,形成期望的新化学产物,并且由于自由射流的膨胀导致的绝热冷却,这种产物被锁定在低焓状态(生成能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600769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10100043.8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01J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淬火速率的材料冲击合成及回收装置,包括柱面冲击加载单元和样品冷却回收单元;在样品冷却回收单元中,样品盒装入钢底座中,样品盒与钢底座之间采用过渡配合,钢顶盖压在样品盒之上,并通过螺栓与钢底座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柱面冲击加载单元中的样品管下端开口,并通过螺纹与钢顶盖连接;钢顶盖上开设连通样品管和样品盒内腔的通孔,样品管和样品盒内腔的轴心处在一条直线上;采用置于钢顶盖上表面的定位环支撑柱面冲击加载单元中的下底座,并限制下底座在与样品管轴线垂直的平面运动;样品盒中注入冷却介质。利用本发明装置简化了样品的提取过程,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机械切割过程,减少了杂质的引入,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21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80050203.6
申请日:2011-10-18
Applicant: 创新纳米材料先进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S·M·普拉达斯达斯尔瓦 , J·M·加拉多达斯尔瓦
IPC: C01B13/32 , C01F7/16 , B01J3/08 , C01G23/047 , C04B35/443 , B82Y30/00 , C01G45/12 , C06B4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08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13/328 , C01F7/162 , C01G23/047 , C01G45/1242 , C01P2002/32 , C01P2004/64 , C01P2006/12 , C04B35/016 , C04B35/443 , C04B2235/3203 , C04B2235/3222 , C04B2235/5454 , C06B23/00 , C06B47/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乳液的乳化和爆轰,干式连续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所述的方法组合了乳液的同时乳化和爆轰操作,由此确保生产率高于100kg/h。当保证乳液的敏化主要发生在将其供给到反应器中时,就可以避免在整个合成过程中任何1级物质的累积,从而将其转变为本质上安全的方法。然后,纳米材料的干法收集避免了产生非常难以处理的废液。在各阶段中不会产生累积也不采用爆炸物质的条件下,本发明的方法成为获得纳米材料的安全方法,因而使其能够在不允许利用危险物质辅助的方法的领域中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02755859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49956.6
申请日:2012-07-19
IPC: B01J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竖向敞口且罐体与底可分离的爆炸罐,有罐体(1),在罐体(1)内设有竖直且内径上小下大的接收罐(2)及水雾喷淋装置(3),所述罐体(1)的竖向上有上端敞口(4)和下端敞口(5),在上端敞口(4)处设有一圈下端伸入罐体(1)内的竖向挡圈(6),在罐体(1)内壁上部接有一圈横向挡圈(7),在罐体(1)内壁中部接有一圈内端向下倾斜的回流板(8);所述接收罐(2)固定在底盘(9)上,接收罐(2)外壁上接有一圈围板(10),接收罐(2)外壁与围板(10)内壁之间形成接收槽(11),所述罐体(1)下端放置在底盘(9)上,回流板(8)的内端头置于接收槽(11)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2143796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80119591.1
申请日:2009-05-26
Applicant: 创新纳米材料先进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J·M·卡拉多达希尔瓦 , E·M·多斯桑托斯安图尼斯
IPC: B01J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6267 , B01J3/08 , B82Y30/00 , C01B13/185 , C01B21/0724 , C01F7/162 , C01G49/08 , C01P2002/32 , C01P2002/60 , C01P2004/64 , C01P2006/10 , C01P2006/12 , C01P2006/60 , C04B35/04 , C04B35/105 , C04B35/119 , C04B35/26 , C04B35/265 , C04B35/443 , C04B35/45 , C04B35/581 , C04B35/62625 , C04B2235/3213 , C04B2235/3227 , C04B2235/3241 , C04B2235/401 , C04B2235/402 , C04B2235/443 , C04B2235/5409 , C04B2235/5454 , C04B2235/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种晶体结构形式的纳米尺寸陶瓷材料,复合材料或固溶体,其合成方法以及应用。这些材料主要通过两种油包水(W/O)乳液的爆炸而获得,两种乳液之一由前体制备,以提供温度低于2000℃的爆炸体系,其各个晶粒表现出高的化学和晶相均一性,和一系列根据最终应用可调节的附加性质,例如一次颗粒的均匀分布,非常高的化学纯度水平,小于50nm的微晶尺寸,每质量单位25-500m2/g的表面积,和高于98%理论密度的真实晶粒密度。这些性质使这种材料尤其适合于大范围应用在纳米技术领域,例如纳米涂层、磁性纳米流体、纳米催化剂、纳米感应器、纳米颜料、纳米添加剂、超轻纳米复合材料、药物释放纳米颗粒、纳米标记、纳米薄膜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