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454262U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90000270.7

    申请日:2012-02-17

    Inventor: 高桥雅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18 F24F2013/2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可不使用螺栓等而提高维修时的操作性,并且在运输中发生振动、撞击时也可防止电机壳(42)脱落的具备电机固定装置(40)的空气调节机。将电机壳的一端侧能够绕与风扇电机(15)的电机轴平行的转动轴(48)开闭转动地支撑于电机支撑部,将电机壳的另一端部卡止到电机支承部(41),而且作为限制电机壳的一端侧向转动轴的轴向移动的第1限制部(55),具备:限制片(57),其在电机壳的一端侧突出;以及限制孔(58),由于上述电机壳(42)绕上述转动轴的关闭转动,使上述限制片(57)嵌入上述限制孔(58),在限制片嵌入限制孔的嵌入姿态下,限制电机壳向转动轴方向的移动。

    背光源单元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404631U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190000792.2

    申请日:2011-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5 G02B6/0038 G02B6/0053

    Abstract: 背光源单元具备能射出光的光源和导光板,上述导光板包括:来自光源的光所入射的周面;与周面连接设置的主表面(14);以及隔着周面与主表面(14)相对的主表面(15),导光板(10)包括:能使从周面进入的光朝向主表面(14)反射的反射面(22);和形成于主表面(14)、能将被反射面(22)反射的光聚敛而朝向外部射出的透镜(23)。

    空气调节装置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83049U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20700837.3

    申请日:2012-12-18

    Inventor: 上栫秀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4 A61L9/22 B60H3/0071 F24F3/166 F24F2003/168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具备西洛克风扇(3)和流通管(2),流通管(2)内的空气流速离第1内表面部(21)越近则越低,离相对的第2内表面部(22)越近则越高。突起部(24)从第1内表面部(21)向流通管(2)内突出。离子发生部(4)配置在流通管(2)内的突起部(24)与流出口(11)之间。离子发生部(4)在流通管(2)的外侧被螺栓(5)贯通而被固定到流通管(2)的壁。螺栓(5)的前端拧入突起部(24)。流速低的空气与突起部(24)碰撞,流速高的空气不被突起部(24)阻挡而顺畅地流到流出口(11),空气离子被流速高的空气牵引而有效地从流出口(11)流出。

    空气调节装置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78261U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20700840.5

    申请日:2012-12-18

    Inventor: 栗原幸大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带电粒子发生器的装拆的空气调节装置。配置于箱体(6)底部的鼓风机(2)输送空气,流路部(3)形成使鼓风机(2)输送的空气向设于顶盖(63)的吹出口(63a)流通的流通路径。在流路部(3)的后侧壁(32)的外侧装拆自如地装配离子发生器(4)(带电粒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4)是大致长方体状,固定到后侧壁(32)的可挠片具有与离子发生器(4)的上表面的边缘部卡止的卡止突部。下部侧壁(51)的内壁面抵接到离子发生器(4)的下表面。由可挠片和下部侧壁(51)夹持离子发生器(4)。

    纵型电动吸尘器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16860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20692427.9

    申请日:2012-12-07

    Inventor: 二宫光治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纵型电动吸尘器,除吸入口体外还具备吸入软管和吸入管,用吸入软管和吸入管以稳定状态吸尘。纵型电动吸尘器(1)具备吸入口体(2)和连结吸入口体(2)的吸尘器主体(3)。吸尘器主体(3)配有集尘部(9)和电动鼓风机(10)。吸尘器主体(3)上部具备手柄(40)。吸尘器主体(3)上部配有前端具备吸入管(49)的吸入软管(47)。管支架51配有将吸入管(49)卡住为收纳状态的卡住体(63)。卡住体(63)在吸入管(49)为缩小状态时被吸入管(49)的外管(56)排斥而允许吸入管(49)插入管支架(51)规定位置,吸入管(49)不是缩小状态时阻止吸入管(49)插入管支架(51)规定位置。

    离子产生装置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82717U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20581541.4

    申请日:2012-11-06

    Inventor: 崎川伸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子产生装置。该离子产生装置包括:离子产生部,利用放电来产生离子;以及施加高电压部,向该离子产生部施加高电压,此外,所述离子产生装置还包括调节湿度构件,所述调节湿度构件在离子产生部的周围处于高湿度环境下从周围空气吸收水分,在处于低湿度环境下向周围空气提供水分。

    电动吸尘器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81885U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20468239.8

    申请日:2012-09-14

    Inventor: 广田满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握持把手部的状态下使用者容易视觉识别手持操作部、手持操作部的操作性良好的手持柄和具备手持柄的电动吸尘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吸尘器具备手持柄,该手持柄设于连接管与连接软管之间,在使用时把持该手持柄使电动吸尘器主体或者吸入口体移动,手持柄具备:连结部,其具有连接有连接管的第1连结管部和连接有连接软管的第2连结管部;把手部,其从连结部向上方分支设置;以及手持操作部,其控制设于电动吸尘器主体内部的电动鼓风机,手持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第1连结管的中心轴和第2连结管的中心轴以向上方具有角度的方式从把手部延伸设置。

    便携式送风装置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46412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380427.5

    申请日:2012-08-02

    Inventor: 山本佳史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送风装置,即使当使用挂带来携带装置时,也可以保持装置正确的使用姿势,从而发挥装置的性能。便携式送风装置具有安装挂带的挂带安装部,在所述挂带安装部设置有用于限定挂带安装位置的限定部。

    空气调节机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38423U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20359450.6

    申请日:2012-07-23

    Inventor: 藤井胜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该空气调节机(100)包括:主箱体(10),具有箱体构件(11、12);吸入口(1);吹出口(7);多叶片风扇(60);放置状态检测部(40),分别检测第一放置状态和第二放置状态,所述第一放置状态下主箱体(10)以箱体构件(11)与承载面(70)相对的状态放置在承载面(70)上,所述第二放置状态下主箱体(10)以箱体构件(12)与承载面(70)相对的状态放置在承载面(70)上;以及控制部(50)。对应放置状态检测部(40)检测到第一放置状态或第二放置状态,控制部(50)控制多叶片风扇(60),改变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的风量。该空气调节机(100)能够更加方便使用。

    送风装置和离子产生机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37473U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20541793.4

    申请日:2012-10-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送风装置和离子产生机,所述送风装置安装有西洛克风扇,能抑制气流的偏向并使气流在送风路径内均匀流通,所述离子产生机包括所述送风装置和离子产生装置,离子产生机的送风结构能从吹出口送出均匀包含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的气流并使其高效扩散。送风装置(V1A、V1B)包括西洛克风扇、外壳以及与外壳的出口连接的送风路径,直线部(10d、11d)从包围西洛克风扇的外壳漩涡部的外周部沿切线方向延伸设置并直至风扇吹出口,并且相对于送风路径的流通方向的中心线倾斜规定角度。离子产生机(M1)使用所述送风装置,并在第二送风路径(7b)中设置离子产生装置(5),该第二送风路径(7b)与西洛克风扇(6)的风扇吹出口连接、且送风路径被扩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