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氧化二钒微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94812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69565.9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纳颗粒,所述微纳颗粒是五氧化二钒微纳颗粒,由纳米片自组装形成。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微纳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五氧化二钒加入乙二醇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形成悬浮液A;2)向悬浮液A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形成悬浮液B;3)加热悬浮液B,后室温静置冷却,得到含有黑色沉淀的前驱物;4)将步骤3)所形成的含有所述前驱物的混合溶液离心分离,洗涤并烘干,得到纳米片自组装形成的花状氧化钒前驱物;5)将步骤4)得到的前驱物在空气气氛下煅烧,得到所述微纳颗粒。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微纳颗粒在新能源、环境检测、食品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种实现粉体高密度振压成形的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950789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10247913.X

    申请日:2011-08-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实现粉体高密度振压成形的设备,包括:机座1、机械振动装置2、夹具3、模具组件4、液压系统5、超声振动装置6、轴承座7、数据采集系统8、电动机9及变频控制系统10。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振幅和频率精确可控的三维机械振动、不同冲击速度及压力的双向轴压、以及可调频的超声振动用于粉体的冷态成形,综合考虑了从粉体在模具内的初始充填到传输再到在振压条件下紧实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从而获得内部密度和应力分布均匀的高性能致密压坯,提高了粉末冶金部件及陶瓷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个过程采用PLC进行控制,通过数据采集及转换可实现粉体紧实过程中压坯宏观性能变化的可视化,便于实现工艺优化及生产的自动化。

    一种基于核电站过剩电量的相变储能回收利用装置及热电转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6251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2472.3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相变储能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核电站过剩电量的相变储能回收利用装置及热电转换系统。电能供给与需求失配的矛盾是行业内的重点问题。而目前采取的是发电设备改造扩容等方法,消耗大且能源利用率低。因此通过本发明将低负荷期间过剩电量转换成热能储存起来,再转换成电能供高峰负荷期间利用。其中所采用的相变储能材料(Al‑Si‑Fe‑Sn)具有导热系数大、潜热密度高、材料成本低和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根据其多个相变点可以持续吸收200℃左右、500℃左右和600℃左右以上等温度的热能,将高中低热能一体化储存以高效利用,从而解决了由于时间或者地点上供能不匹配和不均匀性所致的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系统的热利用率。

    Pd-SnO2@WO3三元核壳结构的室温氢气传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9313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877759.1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d‑SnO2@WO3三元核壳结构的室温氢气传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Pd‑SnO2@WO3三元核壳结构的室温氢气传感材料,其结构为以SnO2为核、WO3为壳、Pd颗粒负载的三元核壳空心球。本发明提供的Pd‑SnO2@WO3三元核壳结构的室温氢气传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高氧空位、高氧化还原活性、优化的形貌和能带结构,在检测氢气方面,具有能室温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以及响应‑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可用于氢气泄露的监测预警。

    一种蜂窝状多孔碳/镍铁双氢氧化物/泡沫镍光阳极的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188803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799859.7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蜂窝状多孔碳/镍铁双氢氧化物/泡沫镍光阳极及其制备方法。镍铁双氢氧化物由硝酸镍、硝酸铁、氟化铵和尿素为原料通过煅烧制备形成。该光阳极通过不同质量的原料混合搅拌煅烧,其制备方法包括:F1:将一定质量干燥后的柚子皮瓤研磨成粉经过高温碳化得到蜂窝状多孔碳;F2:将上述产物分别利用超纯水和乙醇洗涤后干燥,混合后溶于水,放入高压反应釜中,同时将泡沫镍放入反应釜中,将高压反应釜放入水热炉中在一定温度下煅烧,收集的产物即为蜂窝状多孔碳/镍铁双氢氧化物/泡沫镍光阳极。本发明制备的光阳极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光生载流子分离和迁移速率快、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高的优点,从而促进了其光电催化性能的提升。

    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工艺辅助设计的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519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668383.5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工艺辅助设计的数值模拟方法,使用柔性纤维‑非牛顿流体CFD‑DEM耦合模型模拟碳纤维与熔融聚合物的打印过程,能够实现碳纤维在打印喷头内弯曲变形和朝向分布的高精度预测以及提供喷头内部的流场信息。通过柔性纤维DEM模型将碳纤维的变形和断裂过程进行精准捕获,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通过Carreau非牛顿流体模型模拟熔融聚合物在打印过程中不同速度区域内的粘度变化。应用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工艺下碳纤维与熔融聚合物的流动过程,能够准确预测打印喷头内碳纤维的形变和朝向分布情况,从提高打印效率、降低喷头结构优化成本的角度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过程进行优化设计。

    一种轧制态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484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748533.2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轧制态碳纤维增强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结构设计方法为:首先将金属锡包覆在折叠成波纹形的碳纤维布周围以形成锡包覆碳纤维波纹状夹层;然后将夹层植入到铝合金基体中构筑出锡包覆波纹状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铸锭,其中锡的体积含量为Sn/(Al+Sn)=0.020。随后对铸锭进行热轧,金属锡在热轧过程中呈液态,被挤压进入碳纤维束内部,可以较大程度上释放碳纤维布上的载荷,有效地克服碳纤维布上的应力集中,减轻纤维损伤;液态的流动性赋予碳纤维布相对自由的分布条件,可以促进波纹状碳纤维耦合铝合金协同延展。最后进行多级次热处理使锡与铝合金固溶,消除多余的金属锡,进一步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通过构筑锡包覆波纹状碳纤维‑铝合金多层次结构实现碳纤维协同铝合金基体协同延展的同时保护了碳纤维在轧制过程中的完整性,可为我国的航空航天新型轻量高强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轧制态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48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48533.2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轧制态碳纤维增强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结构设计方法为:首先将金属锡包覆在折叠成波纹形的碳纤维布周围以形成(锡包覆碳纤维)波纹状夹层;然后将夹层植入到铝合金基体中构筑出锡层包覆波纹形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铸锭。随后对铸锭进行热轧,金属锡在热轧过程中呈液态,可以较大程度上释放碳纤维布上的载荷,有效地克服碳纤维布上的应力集中,减轻纤维损伤。最后进行多级次热处理使锡与铝合金固溶,进一步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通过构筑[(锡包覆碳纤维)波纹形植入铝合金]多层次结构实现碳纤维协同铝合金基体协同延展的同时保护了碳纤维抗损伤能力,可为我国的航空航天新型轻量高强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多孔非球形颗粒曳力系数的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8441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42747.7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物理实验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孔非球形颗粒曳力系数的测量装置,装置包括流化床本体、颗粒床层、空气供给系统、固定系统、曳力测量系统和孔隙率测量系统;所述流化床本体包括圆柱筒体和布风板;所述颗粒床层置于所述圆柱筒体内;所述空气供给系统经由管道与圆柱筒体底部相通,为所述流化床本体提供气流;所述固定系统用于固定所述流化床本体;所述曳力测量系统与所述颗粒床层内各颗粒相连以测量拉力;所述孔隙率测量系统置于所述流化床本体外部,用于测量所述颗粒床层内单颗粒的孔隙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孔非球形颗粒曳力系数的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修,能测量不同空隙度及孔隙率下多孔颗粒的曳力系数。

    一种提高增材制造中粉床性能和铺粉效率的刮板形状设计

    公开(公告)号:CN11354773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22827.0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增材制造中粉床性能和铺粉效率的刮板形状设计,用于实现在较低铺粉高度和较高铺粉速度下获取堆积密度高、表面粗糙度小且均匀性好的粉末层。该方法将通过直角形刮板底部变形设计,有效解决传统刮板在低铺粉高度和高铺粉速度条件下铺粉质量差的问题,可用于多种粉体的增材制造铺粉过程。同时,该新型刮板在较大范围的操作参数区间均表现出高堆积密度、均匀性及平整度。在满足铺粉质量的前提下,单一工艺参数如铺粉高度可较直角板降低约20%以上,铺粉速度可较直角板提高约200%。该新型刮板具有铺粉质量好,对铺粉工艺条件适应性高等优点,满足了实际增材制造过程中对铺粉效率和铺粉高度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