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氢原子钟PID参数设置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952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26795.6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学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氢原子钟PID参数设置方法,旨在解决目前氢原子钟晶振输出频率的稳定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构建氢原子钟内PID控制系统;将所述氢原子钟内PID控制系统离散化变化获得增量式PID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获取增量式PID模型的最优控制参数,验证增量式PID模型的最优控制参数通过对增量式PID模型增加BP神经网络,获得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氢原子钟PID控制模型;根据氢原子钟的晶振标称频率值设定输入值;将输入值输入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氢原子钟PID控制模型;获得增量式PID模型的最优控制参数。

    原子吸收光谱检测装置、制作方法及原子气室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0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84781.X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子吸收光谱检测装置、制作方法及原子气室的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光纤连接模块,用于调制接收的光纤激光光束的功率,并将调制后的光纤激光光束转化为空间激光光束输出;入射光路模块,用于将所述空间激光光束分束为第一线偏振光和第一圆偏振光并分别输出;反馈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线偏振光的功率,并基于第一线偏振光的功率控制所述光纤连接模块的功率调制;第一光电探测器,用于检测通过待测原子气室而被所述待测原子气室中原子吸收后的所述第一圆偏振光,获得光谱信号。本发明检测装置的体积较小,结构更加紧凑、结实;通过检测装置对原子气室进行在线检测,能够保障原子气室拥有正常的功能及性能。

    一种利用调制光晶格测量晶格布洛赫能带整体能隙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5062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862277.0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利用调制光晶格测量晶格布洛赫能带整体能隙结构的方法,用于解决在现有中,对于S带P带的结构多由理论计算得出,而不便从实验上得到的问题。本方法包括:获取超冷原子,并绝热加载超冷原子的光晶格到较低阱深,使超冷原子处在布洛赫能带的最低能带S带上;通过声光调制器在光晶格中加入第一振荡,将超冷原子从S带加载到P带,获取S带和P带位置的能隙;经过等待时间,使超冷原子自由演化后,通过声光调制器再次在光晶格中加入第二振荡,使得超冷原子回到S带,得到S带和P带的能级间隔图像。本发明能够从实验上得到最低两个布洛赫能带S带,P带的结构。

    一种光钟原子炉装置和制成方法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619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69960.5

    申请日:2023-11-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钟原子炉制成方法,使用在光钟的真空腔体内,包含以下步骤:在真空腔体内配置2个支架,第一支架用于安装加热容器,第二支架用于连接第一支架和真空腔内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用固定件可拆卸式连接;随真空腔体内形状和尺寸不同,更换第二支架。本申请还提出实施该方法的光钟原子炉装置。本申请解决现有技术的光钟真空腔体不便更换原子炉、原子炉不能适用于多种真空腔的问题。

    一种用于汞离子微波频标的电子枪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8224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011467679.7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汞离子微波频标的电子枪装置,包括顺序装配的法兰、阴极灯丝、阳极结构、离子阱结构;法兰电极外接电子枪电路,使阴极灯丝相对于阳极结构为负电压;所述阳极结构为中心开孔的不锈钢圆环板,板平面与阴极灯丝发出电子束方向垂直;所述阳极结构通过阳极支撑结构固定到法兰;所述离子阱结构包含柱电极和帽电极,帽电极中心开孔,使电子束能够进入到离子阱的中心;所述离子阱结构通过离子阱支撑结构和所述阳极结构固定连接,且离子阱横截面和阳极结构同心。本申请的装置解决目前汞离子微波频标用电子枪体积大、使用复杂及发散角大等问题。

    偏振控制的激光功率量子稳定装置、方法、激光发射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154606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731351.0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偏振控制的激光功率量子稳定装置、方法、激光发射设备,以提高激光功率的稳定性。本发明装置包括:激光功率调整单元,配置为对激光器输出的线偏振光,采用偏振控制器进行激光偏振态的调整,并经保偏传输后输出待稳功率激光;反馈控制单元,配置为以待稳功率激光作为监测对象,将其导入原子钟,使原子钟输出频率随之改变,基于该输出频率与给定输出频率之间的偏差,通过反馈控制方法对激光功率调整单元中激光偏振态进行调整,以稳定输出激光的功率。本发明抗环境干扰能力强、减小了传统方法里激光偏振变化对功率稳定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稳定功率微小变化的灵敏度和响应能力,更加精准的进行稳定激光功率的控制。

    偏振控制的激光功率稳定控制装置、方法、激光发射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95475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740028.X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偏振控制的激光功率稳定控制装置、方法、激光发射设备,以提高激光功率的稳定性。本发明装置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支路,配置为对激光器输出的线偏振光进行激光偏振态的调整,并经保偏传输后输出待稳功率激光;第二支路为反馈调节支路,将第一支路中保偏传输后输出的待稳功率激光作为监测信号,经光电探测装置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后,通过闭环控制方法对第一支路中激光偏振态进行调整,以稳定输出激光的功率。本发明装置成本低、系统结构简单、对外界振动等环境变化不敏感,减小了激光功率稳定控制中环境噪声、偏振对功率稳定度的影响,提高了激光功率的稳定性。

    基于声光调制器的激光频移输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2852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18863.7

    申请日:2022-10-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物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光调制器的激光频移输出装置,该装置包括激光分束模块、激光移频模块及激光合束模块,激光分束模块包括多路激光分束组件,多路激光分束组件依次设置在激光的入射方向,激光移频模块包括多路激光移频单元,激光移频单元与激光分束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并位于激光分束组件出射反射光的一侧,激光合束模块设置在激光移频单元出射衍射光的一侧,激光合束模块用于将多路激光移频单元出射的衍射光进行合束处理,输出多路具有不同预定频率衍射光的移频合束光。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激光频率进行频移时,用到的光学系统不利于小型化和模块化,且造价昂贵、维护成本高、可靠性较差的难题。

    一种原子束光钟光束指向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7854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89037.5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原子束光钟光束指向控制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激光源、反射镜、分束镜、两个CCD成像系统、带压电调节器的光学调整架、压电控制器、计算机和原子炉等。该方案可以消除由于温度变化、光学调整架形变或微小震动引起的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漂移或快速抖动,通过对光束指向位置坐标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并引入反馈调节,达到控制原子束光钟光束指向的目的,并且可以验证控制光束变化的精度。由于是对反射光路进行反馈控制,不影响原光路激光与原子束的作用,将改善后的激光与原子束作用可以显著提高原子钟稳定度指标。且本方案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实时反馈控制,能有效地控制光束指向,可实现小型化模块。

    一种可同时实现明场与暗场成像的共聚焦显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39688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59865.5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可同时实现明场与暗场成像的共聚焦显微装置,包括:连续激光器、第一光电探测器、三维平移台、第二光电探测器;连续激光器的激光发射端一侧依次装设有扩束系统、分光平片、双腔三棱镜、挡光板;第一光电探测器的上端依次装设有第一共焦针孔、第一收集透镜。本发明装置通过双腔三棱镜,利用反射光与散射光在空间方向上的差异性,有效将样品的反射光与散射光在空间上进行分离,并分别进行明场成像与暗场成像,而且很好地保证了成像的原位性,且可以对待测样品同时进行明场与暗场高分辨显微成像,在传统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常规的光电器件即可实现系统改进,方便快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