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20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31106.8
申请日:2025-03-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自动换刀系统寿命预测方法,属于数控机床的健康监测与故障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利用物理退化建模建立数控机床自动换刀系统的退化过程微分方程;构建神经网络模型1,该模型通过输入振动信号和时间信息来预测剩余寿命;构建神经网络模型2,结合物理方程的响应进一步描述剩余寿命变化趋势,与神经网络模型1的预测结果进行损失函数联立;最后,通过设计综合损失函数进行模型训练,使得神经网络能够同时学习系统的物理退化规律和数据驱动的预测能力。综上,本发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适用于数控机床自动换刀系统的剩余寿命预测,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9952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14419.7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K9/16 , C22F1/06 , C22C23/04 , B23K9/04 , B23K9/28 , B23K9/133 , B23K9/32 , B23P15/00 , B23K35/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Mg‑Zn‑Zr合金及其增材成形与热处理方法。所述的高性能Mg‑Zn‑Zr合金增材成形与热处理方法为:在镁合金基板上,采用直径为1.0‑3.0mm的Mg‑Zn‑Zr镁合金焊丝进行增材制造,焊枪的行进速度为3‑10mm/s,焊接电流为80‑130A,焊接电压为13‑18V,送丝速度为5‑16m/min,增材制造一层后待其冷却至20‑100℃打磨去除杂质后采用往复增材制造方法增材制造下一层,如此反复,直至获取10‑40层的Mg‑Zn‑Zr增材制造合金。将Mg‑Zn‑Zr增材制造合金表面进行打磨清洁,再在40‑100℃保温1‑12h后水淬进行一级时效处理,最后在150‑230℃保温0.5‑15h后进行二级时效和水淬处理,获得高性能Mg‑Zn‑Zr增材制造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18452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33798.X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之适合能够延长长时间冷保存时间及DCD供肺的冷保存的保存液属于器官移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保存液包含基础液和辅助材料两部分,其中,基础液均为实验室级别的电解质;辅助材料包含10毫升/0.3克氯化钙注射液、缓冲液、衣康酸衍生物。衣康酸衍生物为4‑辛基衣康酸(4‑OI)、衣康酸二甲酯和4‑乙烷基衣康酸,均为可以通过细胞膜的衍生物,用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本发明的保存液加入了抗IRI的成分即衣康酸衍生物,从而使保存液具备抗IRI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湿/干重比,减轻了移植肺的肺水肿情况,也验证了使用本发明的保存液对于长时间冷保存及DCD供肺的保存具有更好的效果,降低移植后发生原发性移植物失功能(PGD)的发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810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40817.4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K9/04 , B23K9/235 , B23K9/16 , B33Y10/00 , B23K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电弧增材制造镁合金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方法。所述的改善电弧增材制造镁合金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方法为:在镁合金基板上,采用直径为0.5‑5.0mm的镁合金焊丝进行增材制造,焊枪以循环螺旋摆动方式行进,摆动半径为1‑10mm,在螺旋摆动过程中任意相邻两个螺旋中心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7mm,焊枪的行进速度为2‑10mm/s,焊接电流为80‑130A,焊接电压为10‑20V,送丝速度为3‑16m/min的参数沉积,沉积一层后待其冷却至40‑100℃打磨去除杂质层后采用往复沉积方法沉积下一层,如此反复,直至获取10‑100层的镁合金增材构件,该构件具有更高的强塑性且各向力学性能更加接近。
-
公开(公告)号:CN108333315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314013.4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一种具有仿生导流结构与可变位传感器的气体探测器属气体成分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外界手段将气体从前端喷入内腔中,经中心支座前端的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探测后,经导流板组导流后与具有时空差异的各传感器接触,初步确定成分后,传动件经电机带动将相关成分传感器置于强刺激区或其他合理位置继续探测,气体接着流经支撑导流板组与最后方的广域气体传感器接触,测试是否含有其他次要成分,最后排出电子鼻。仿生导流板组与外壳相互配合,使气体的强、弱刺激区更明显,能强化探测效果,减少相互干扰造成的误差,使气体探测器对气体成分的检测更加灵敏、结果准确,且操作简便快捷,对气体浓度要求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179583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10631082.4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F15/023 , F16F15/04
Abstract: 基于豆天蛾幼虫身体结构的减振装置属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筒体、垫圈和筒盖经前后两个金属搭扣连接;筒体的圆环形间隙和圆柱形间隙中分别设置48和5个气缸,相邻两个气缸的上进出气口和下进出气口分别由二导管连接,二导管最终分别与筒体上的两个气阀连接;筒盖的空隙中设置9个气缸,相邻两个气缸的上进出气口和下进出气口由另二导管连接,另二导管最终分别与筒盖上的两个气阀连接;筒体和筒盖中首个气缸的上下进气口均呈封闭状态;筒体和筒盖中气缸以外的间隙按占空间比4:1填充枝杈体和减振液;筒体和筒盖中均设有减振液补充口;本发明在工作状态下能有效阻隔、降低振动,使仪器的安全性和检测准确率大幅提高,且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502202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771113.1
申请日:2014-12-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役温度下材料双轴静动态性能在线测试平台,属于精密驱动领域。通过四组正交布置的压电驱动器实现大行程双轴同步同速或同步异速位移输出,结合嵌入式高温电热合金片/帕尔贴片,针对特征尺寸为毫米级的块体材料或薄膜材料开展高/低温服役条件下的双轴静态拉伸测试或动态疲劳测试。易于实现与较大真空腔体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或其他具有开放式承载空间的显微成像设备,如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高速摄像机等结合使用,即可开展多种模式的双轴静态拉伸测试或大频率范围的双轴动态疲劳测试,便于开展对各类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在复杂服役条件下,如高/低温条件、静动态平面应力条件,的微观结构演化行为和疲
-
公开(公告)号:CN105179583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31082.4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F15/023 , F16F15/04
Abstract: 基于豆天蛾幼虫身体结构的减振装置属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筒体、垫圈和筒盖经前后两个金属搭扣连接;筒体的圆环形间隙和圆柱形间隙中分别设置48和5个气缸,相邻两个气缸的上进出气口和下进出气口分别由二导管连接,二导管最终分别与筒体上的两个气阀连接;筒盖的空隙中设置9个气缸,相邻两个气缸的上进出气口和下进出气口由另二导管连接,另二导管最终分别与筒盖上的两个气阀连接;筒体和筒盖中首个气缸的上下进气口均呈封闭状态;筒体和筒盖中气缸以外的间隙按占空间比4:1填充枝杈体和减振液;筒体和筒盖中均设有减振液补充口;本发明在工作状态下能有效阻隔、降低振动,使仪器的安全性和检测准确率大幅提高,且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3470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09946.0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领域,提供一种高性能异构镁合金及其增材制造方法,它包括:在镁合金基板上,利用两种镁合金焊丝进行折线和直线交替增材制造;其中一种镁合金焊丝增材时焊枪以循环折线摆动方式行进,摆动半径2‑11mm,任意相邻两个折线中心之间的间隔距离2‑8mm,焊枪的行进速度3‑15mm/s,焊接电流90‑150A,焊接电压12‑26V,送丝速度4‑20m/min,增材1‑10层后,冷却至50‑120℃;另一种镁合金焊丝增材时焊枪以直线方式行进,焊枪的行进速度4‑16mm/s,焊接电流75‑150A,焊接电压13‑27V,送丝速度为5‑22m/min,待增材1‑10层后,冷却至55‑125℃,打磨去除杂质后,按照前述两种镁合金焊丝在镁合金基板上进行交替增材制造,如此反复循环,最终获得30‑80层高性能异构镁合金。
-
公开(公告)号:CN10833331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1810314013.4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一种具有仿生导流结构与可变位传感器的气体探测器属气体成分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外界手段将气体从前端喷入内腔中,经中心支座前端的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探测后,经导流板组导流后与具有时空差异的各传感器接触,初步确定成分后,传动件经电机带动将相关成分传感器置于强刺激区或其他合理位置继续探测,气体接着流经支撑导流板组与最后方的广域气体传感器接触,测试是否含有其他次要成分,最后排出电子鼻。仿生导流板组与外壳相互配合,使气体的强、弱刺激区更明显,能强化探测效果,减少相互干扰造成的误差,使气体探测器对气体成分的检测更加灵敏、结果准确,且操作简便快捷,对气体浓度要求低。
-
-
-
-
-
-
-
-
-